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也明確提出,以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為構建數字中國提供有力支撐。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和安全之要,數字經濟是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和新引擎。當前,數字科技創新已成為加速建設科技強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及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力量。
“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加快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改造,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發展數字經濟和現代服務業,加快構建具有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要求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做強做優現代能源產業集群。”加強數字科技創新的要素支撐,充分發揮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的引領作用,積極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深刻理解數字科技創新與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系
數字科技創新是將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等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通過創新和變革產生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新模式和新業態,以提高效率、創造價值和改善生活質量。數字技術涵蓋了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和5G等技術,為企業、政府和個人提供了發展機遇和挑戰。創新則是數字科技創新的推動力,它可以創造新的商業模式、產品和服務,為社會經濟創造更高的價值。
現代化產業體系是以科技創新為主要驅動力,以先進制造業為核心,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數字經濟為增長引擎,現代化基礎設施、流通和服務體系為支持,實現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和人力資源的協同發展。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由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相互融合、協調發展的系統。現代化產業體系與傳統產業體系最大不同在于:現代化產業體系產業基礎更加高級化,價值鏈更加高端化,技術裝備更加智能化,生產過程更加綠色化。
數字科技創新是現代化產業體系形成的決定性主導力量,通過產業間的分工協作和共性技術的應用,在現代生產要素的轉換和傳遞方面進行優化配置;通過產業間的耦合協同,加強現代化產業在生產要素、產品研發、技術創新和市場方面的合作共享和交互融合,有助于在現代化產業圈中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產業系統,最終促進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成形成勢。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面對日益復雜國際環境變化的必要舉措。
明晰數字科技創新發展的現狀及趨勢
近年來,我國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5G+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等重點領域加快了戰略部署,同時加強了數字科技創新的政策引導性,不斷彰顯數字科技賦能的巨大威力,數字科技創新發展勢頭非常強勁,但在打造數字科技產業生態、建設數字科技創新體系、培養數字科技前沿領域創新型人才等方面發展仍有待提高。我國要把握數字科技創新未來發展的機遇與挑戰,不斷提高數字科技創新能力,以數字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以新產業、新業態為載體,深化數字技術應用融合發展。要不斷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充分利用數字化和信息化科技優勢,將其與傳統產業經濟相結合,形成數字科技創新應用發展新動能。數字科技應作為產業發展的黏合劑和助推劑,提升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這需要在堅持以產業為基礎的前提下,加快數字技術在產業中的應用,推動數字科技創新貫穿現代產業中的各個環節,培育戰略新興產業并壯大傳統產業。
構建數字化治理新架構,釋放數字科技創新價值。構建數字化治理新模式,要從數字社會和數字政府建設入手。要促進數字技術在教育、醫療、文化娛樂等領域的應用。還應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創新成果,加快政務數字化進程,提升政務服務質量水平。此外,要加強數字技術在公共安全、生態環保、社會治理等領域的應用,為數字社會和數字政府建設提供有力的支撐。
2023世亞數字科技創新博覽會
主題展:世亞國際軟件博覽會|世亞工業互聯網及工業軟件展覽會
上海站
時間:2023年08月28-30日
地點:上海跨國采購會展中心
北京站
2023年10月19-21日
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
審核編輯黃宇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666瀏覽量
240276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849瀏覽量
6216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