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派盒市场营销有限公司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中科院計算所等機構推出了世界首個完全由AI設計的CPU芯片

傳感器技術 ? 來源:新智元 ? 2023-07-03 11:16 ? 次閱讀

中科院計算所等機構推出了世界首個完全由AI設計的CPU芯片,不僅比目前GPT-4所能設計的電路規模大了4000倍,而且性能也達到了與Intel 486相當的水平。

中科院計算所的處理器芯片全國重點實驗室及其合作單位,用AI技術設計出了世界上首個無人工干預、全自動生成的CPU芯片——啟蒙1號。 這顆完全由AI設計的32位RISC-V CPU,相比GPT-4目前所能設計的電路規模大4000倍,并可運行Linux操作系統,且性能堪比Intel 486。 而這項研究,更是有望顛覆傳統的芯片設計流程!

0ca35858-192d-11ee-962d-dac502259ad0.png

論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2306.12456

世界首個AI全自動生成的CPU芯片

眾所周知,CPU設計是一項非常挑戰且耗費人力和資源的工作。 這通常需要由工程師團隊編寫代碼(如Verilog、Chisel或C/C++等),然后在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工具(如邏輯綜合或高層次綜合工具)的輔助下生成電路邏輯。 除此之外,工程師團隊針對人工編寫的代碼,還需反復使用測試用例對其進行迭代的功能驗證和性能/功耗優化。 然而,該過程極其復雜瑣碎,通常需要上百人團隊迭代數月或數年才能完成。以典型Intel CPU為例,超過500位工程師花了兩年時間才完成整個設計過程[1]。

為了減少人力和資源投入,研究人員采用AI技術直接從測試用例的輸入-輸出(IO)自動生成CPU設計,無需工程師提供任何代碼或自然語言描述。 該方法在5小時內生成了超過4,000,000個邏輯門的32位RISC-V CPU——啟蒙1號(見圖1),比目前GPT-4所能設計的電路規模大4000倍。

0cca1060-192d-11ee-962d-dac502259ad0.png

圖1 啟蒙1號芯片版圖及實物圖,其中CPU核部分完全由算法自動生成,芯片于2021年12月采用65nm工藝流片,運行頻率300MHz

該CPU于2021年12月流片,回片后成功運行了Linux操作系統和SPEC CPU 2000程序,其性能與Intel 486 CPU相當(見圖2)。 啟蒙1號是世界上首個無人工干預、全自動生成的CPU芯片。該方法甚至自主地發現了包含控制器和運算器等在內的馮諾依曼架構,為后續發現人類未知的體系結構優化知識提供了參考。

0d167aa4-192d-11ee-962d-dac502259ad0.png

圖2啟蒙1號芯片可以成功運行Linux操作系統及性能對比(CPU-AI為啟蒙1號)

全自動CPU設計:設計流程及挑戰

與傳統CPU設計流程中需要大量人工參與不同,研究人員考慮使用「輸入-輸出(IO)」作為輸入,因為IO可以從大量現成的測試用例中直接獲取或自動生成。 因此,可以將CPU自動設計問題形式化為「滿足輸入-輸出規范的電路邏輯生成問題」。 這也使得傳統的CPU設計流程發生了巨大變化:只需測試用例即可以直接生成滿足功能需求的電路邏輯,摒棄了傳統設計流程中非常耗時的、依賴人工的邏輯設計與驗證環節(見圖3)。

0d814ff0-192d-11ee-962d-dac502259ad0.jpg

圖3 (a)傳統的CPU設計流程包括耗時的邏輯設計與驗證;(b)所提出的全自動CPU設計流程直接從IO生成保證功能正確的電路邏輯

然而,從IO生成滿足規范的電路邏輯面臨兩大挑戰: (1)規模挑戰:在沒有任何專家給出的形式化或非形式化電路描述時,設計空間大小等同于全部可能存在的電路設計。對于以IO描述的電路來說,一個典型RISC-V CPU的設計空間約為0defd04c-192d-11ee-962d-dac502259ad0.png;在如此巨大空間中找到功能正確的CPU超出了當前自動化設計方法的能力; (2)精度挑戰:生成的目標電路邏輯必須要足夠精確(例如功能驗證準確率>99.99999999999%),否則任何微小錯誤都將造成巨大損失,這遠遠超過了傳統AI算法和應用對精度的要求。

符號主義的重生:基于BSD的電路自動設計方法

針對前面所提到的挑戰,不同于傳統基于連接主義的深度學習方法,研究人員所提出的方法是基于對二元決策圖(Binary Decision Diagram,BDD)進行擴展的二元猜測圖(Binary Speculation Diagram, BSD)。 與傳統的BDD構建依賴于形式化的描述不同,BSD使用常數0/1對BDD中的子圖進行功能猜測。 在設計流程中,首先使用僅有1個節點的BSD作為對未知黑盒函數的初始估計,然后利用動態規劃方法逐步增加BSD中的節點個數,從而豐富電路細節(見圖4)。該工作理論上證明了隨著BSD節點個數的增加,其電路準確率會逐步提升。

0df95f54-192d-11ee-962d-dac502259ad0.jpg

圖4 具體的電路生成流程:從1個節點的BSD出發,逐步增加BSD中的節點個數以豐富電路細節

自主發現人類知識:蘊含馮諾依曼架構的CPU

此外,從IO自動生成的RISC-V CPU并不是雜亂無章的黑盒邏輯,而是蘊含了馮諾依曼架構的人類知識:由BSD表示的CPU設計包含了控制單元和運算單元(見圖5)。 其中控制單元是由BSD的頂層生成,用于整個CPU的全局控制,而運算單元則完成算術和邏輯運算。 同時上述單元可以進一步分解為更細粒度的子模塊,如譯碼器和ALU等,直到其最底層由基本的邏輯門構成。

0e1fe796-192d-11ee-962d-dac502259ad0.png

圖5 自主發現馮諾依曼結構:啟蒙1號中包含了控制單元和運算單元,同時可以進一步分解為更細粒度的子模塊

對比與展望:不同人工智能路徑的交叉探索

自動的電路邏輯設計長期以來都是計算機科學的核心問題之一[2]。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也出現了一批基于行為主義和連接主義(如深度強化學習和GPT-4大語言模型等)的自動邏輯設計工作(見表1)。

0e2e303a-192d-11ee-962d-dac502259ad0.png

表1自動邏輯設計的代表工作對比情況 可以看出,相關工作主要聚焦于生成單個模塊或小規模CPU,其規模與實際CPU芯片還有多個數量級的差距。 中科院計算所團隊及其合作單位(包括中科院軟件所、中科大、寒武紀公司等)所提出的方法生成了超過4,000,000個邏輯門的完整RISC-V CPU,相比目前GPT-4所能設計的電路規模大4000倍。 同時,該工作在符號主義的框架下從理論上保證了功能正確性,顛覆了傳統流程中的邏輯設計和功能驗證環節。 未來,通過符號主義、行為主義及連接主義等不同人工智能路徑的交叉探索,自動生成的CPU有望在5年或10年內達到甚至超越人類專家所設計的CPU,徹底顛覆現有的芯片設計流程。

團隊介紹

自2008年起,中科院計算所便開始長期從事芯片設計和人工智能的交叉研究。其中一項為人熟知的產出就是人工智能芯片寒武紀。

而在面向芯片設計的人工智能方法上,中科院計算所也已有十多年的積累,并且從未停止探索如何用人工智能方法使得芯片設計完全自動化。

依托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建立的處理器芯片全國重點實驗室,是中國科學院批準正式啟動建設的首批重點實驗室之一,并被科技部遴選為首批 20個標桿全國重點實驗室,2022年5月開始建設。

其中,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為孫凝暉院士,實驗室主任為陳云霽研究員。

實驗室近年來獲得了處理器芯片領域首個國家自然科學獎等6項國家級科技獎勵;在處理器芯片領域國際頂級會議發表論文的數量長期列居中國第一;在國際上成功開創了深度學習處理器等熱門研究方向;孵化了總市值數千億元的國產處理器產業頭部企業。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cpu
    cpu
    +關注

    關注

    68

    文章

    10905

    瀏覽量

    213032
  • AI
    AI
    +關注

    關注

    87

    文章

    31536

    瀏覽量

    270352
  • 自動化
    +關注

    關注

    29

    文章

    5622

    瀏覽量

    79670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

    文章

    47683

    瀏覽量

    240311

原文標題:世界首顆AI全自動設計CPU!中國團隊重磅推出,性能堪比486,規模提升4000倍

文章出處:【微信號:WW_CGQJS,微信公眾號:傳感器技術】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6家計算芯片廠商業績兩極分化!GPU、CPU卷向高端,AI芯片加速滲透至大模型產業

    ,業績如何呢? 計算芯片包括AI芯片CPU、GPU關鍵環節,電子發燒友網統計了海光信息、瀾起
    的頭像 發表于 04-28 05:54 ?5364次閱讀
    6家<b class='flag-5'>計算</b><b class='flag-5'>芯片</b>廠商業績兩極分化!GPU、<b class='flag-5'>CPU</b>卷向高端,<b class='flag-5'>AI</b><b class='flag-5'>芯片</b>加速滲透至大模型產業

    走進&quot;香山&quot;:解密國產開源處理器的技術創新

    香山,寓意"高山仰止"。這個名字不僅體現了項目團隊的遠大抱負,更暗含了對中國計算機先驅們的敬意。要知道,中國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就是在中科院計算所誕生的。 處理器構架 自 2020 年 6
    的頭像 發表于 01-06 09:16 ?318次閱讀

    阿里達摩發布玄鐵R908 CPU

    在杭州第四屆RISC-V中國峰會上,阿里達摩再次展現技術實力,隆重推出了玄鐵處理器家族的最新成員——R908 CPU。此次發布標志著玄鐵系列在高端計算領域的全面升級,吸引了業界的廣泛
    的頭像 發表于 08-23 16:27 ?1071次閱讀

    【龍芯2K0300蜂鳥板試用】1 龍芯中科必知3件事

    CPU始于中科院計算所內部的“Godson CPU設計與驗證系統”科研項目,2000年11月龍芯設計工作正式啟動,2001年5月龍芯課題組正式組建成立。2002年8月10日,中國首款通
    發表于 08-12 21:21

    中科院半導體所在高性能電泵浦拓撲激光器研發方面獲進展

    優點成為研究熱點,但基于電注入的拓撲激光器仍處于研究起步階段。因此,發展出提高電泵浦拓撲激光器輸出功率的設計思路和技術方案至關重要。 近期,中科院半導體研究研究員劉峰奇團隊在高性能電泵浦拓撲激光器研發方面取得進展。該研究創新性
    的頭像 發表于 06-18 06:33 ?440次閱讀
    <b class='flag-5'>中科院</b>半導體所在高性能電泵浦拓撲激光器研發方面獲進展

    界首個一云多芯遷移標準 中國信通聯合浪潮云海發布

    北京2024年5月11日?/美通社/ -- 近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簡稱中國信通)與浪潮云海多家產業單位共同發布了《一云多芯遷移能力要求》。這是業界首個面向一云多芯遷移的標準,可
    的頭像 發表于 05-13 17:16 ?411次閱讀
    業<b class='flag-5'>界首個</b>一云多芯遷移標準 中國信通<b class='flag-5'>院</b>聯合浪潮云海發布

    第三代“香山”RISC-V 開源高性能處理器核性能進入全球第一梯隊

    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北京開源芯片研究共同創新,成功推出第三代“香山”開源高性能RISC-V處理器核,這也是
    的頭像 發表于 04-25 15:37 ?1742次閱讀

    楷登電子Cadence推出界首個全面的AI驅動數字孿生解決方案

    中國上海,2024 年 3 月 22 日——楷登電子(美國 Cadence 公司,NASDAQ:CDNS)推出界首個全面的 AI 驅動數字孿生解決方案,旨在促進數據中心的可持續發展及現代化的設計,標志著在優化數據中心能效和運營
    的頭像 發表于 03-22 11:38 ?787次閱讀

    中科加禾完成天使輪數千萬元融資,專注編譯技術,推動國產算力和大數據發展

    創辦于2023年的中科加禾,依托中科院計算所的雄厚科技實力,傾心于編譯技術,旨在填補國產芯片生態系統的空缺,助力國產算力和大模型應用推廣,推動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快速發展。其主營業務涵蓋
    的頭像 發表于 03-19 16:49 ?1185次閱讀

    新思科技推出界首個1.6T以太網IP整體解決方案

    新思科技(Synopsys)日前重磅推出了界首個1.6T以太網IP整體解決方案,這一創新性的方案在數據密集型人工智能(AI)工作負載的處理上,顯著提升了帶寬和吞吐量,為行業樹立了新的技術標桿。
    的頭像 發表于 03-19 10:24 ?470次閱讀

    云塔科技發布世界首個LB/MB/HB/UHB四工器

    云塔科技(安努奇)發布世界首個LB/MB/HB/UHB四工器,基于云塔自主知識產權的SPD技術,其芯片制程工藝實現100%國產化。
    的頭像 發表于 03-11 11:33 ?999次閱讀

    新思科技推出界首個1.6T高速以太網解決方案

    新思科技(Synopsys)近日在數據中心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推出了界首個1.6T高速以太網解決方案,為日益增長的人工智能(AI計算需求提供了強有力的網絡支持。這一創新解決方案相較
    的頭像 發表于 03-08 11:06 ?667次閱讀

    浙江圖靈算力研究向知存科技頒發“年度最具影響力企業獎”

    近日,浙江圖靈算力研究生態伙伴聯誼會在杭州舉行,知存科技作為研究生態企業之一,與賽迪研究中科院計算所、自動化
    的頭像 發表于 03-06 14:02 ?899次閱讀

    高通推出首個支持AI優化的FastConnec 7900移動連接系統

    在今年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 2024)上,高通技術公司再次引領行業潮流,推出了全新的高通?FastConnect? 7900移動連接系統。這一創新解決方案是業界首個將Wi-Fi 7、藍牙以及超寬帶技術集成于單個
    的頭像 發表于 02-27 11:00 ?938次閱讀

    小米14 Ultra將搭載首個AI大模型計算攝影平臺

    近日,小米官方發布消息,其即將推出的旗艦手機小米14 Ultra將搭載業界首個AI大模型計算攝影平臺——Xiaomi AISP。這一創新技術平臺的引入,標志著小米在手機攝影領域邁
    的頭像 發表于 02-25 17:20 ?1217次閱讀
    久胜线上娱乐| 日博网| 欧洲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皇冠足球比分网| 太阳城百家乐官网试玩优惠| 澳门百家乐官网怎么玩| 大发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合法赌博网站| 百家乐官网赌博博彩赌博网| 百家乐最好投注| 大发888游戏平台hgdafa888gw| 模拟百家乐官网游戏软件| 澳门金盛国际娱乐| 678百家乐官网博彩赌场娱乐网规则| 百家乐筹码价格| 明珠国际| 万龙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网络百家乐开户网| 容城县| 百家乐输了100万| 金花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路纸下| 万全县| 风水罗盘24方位| 现金网系统出租| 百家乐官网最低投注| 永和县| 班玛县| 澳门百家乐21点| 战神国际| 百家乐官网第三张规则| 大发888怎么能不卡| 百家乐官网好赌吗| 百家乐怎样赢| 破解百家乐官网真人游戏| 威尼斯人娱乐平台官网| 百家乐官网波音平台开户导航 | 德州扑克单机版下载| 励骏会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娱乐开户| 百家乐游戏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