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記錄和重建包含單個光粒子的微弱光束,一項新技術打開了遠程物體全息成像的大門。 來自渥太華大學、加拿大國家研究委員會(NRC)和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已經(jīng)開發(fā)出一種新的量子啟發(fā)技術來進行全息攝影,使用激光渲染三維圖像,就像在《星際迷航》和《星球大戰(zhàn)》中一樣。
實驗實驗裝置 在渥太華理學院物理系兼職教授Benjamin Sussman博士的帶領下,研究人員在渥太華NRC極端光子學聯(lián)合中心合作,開發(fā)了一種開創(chuàng)性的量子全息技術。他們的目標是記錄和重建極其微弱的光束,這些光束僅由一種被稱為光子的光粒子組成。 他們的研究成果有可能徹底改變3D場景重建,并在不同領域解鎖大量應用程序。
準確地重建三維場景一直是成像領域的目標。從自動駕駛汽車到增強現(xiàn)實的應用都依賴于這一領域的進步。
項目負責人Sussman說:“我們團隊引入的量子全息技術比傳統(tǒng)的全息技術有兩個顯著的優(yōu)勢。首先,它展示了對全息圖記錄過程中振動等機械不穩(wěn)定性的卓越恢復能力。由于易受振動影響,傳統(tǒng)的全息術需要較短的曝光時間,而這項新技術使研究人員能夠長時間記錄全息圖,確保極高的精度。其次,我們的新技術可以用來記錄自發(fā)光或遠程物體的全息圖?!?這開辟了許多可能性,為遠距離物體的3D成像和表征量子點和單個原子的單光子發(fā)射的空間形狀鋪平了道路。 Sussman說:“研究小組的成就是通過量子成像的進步和尖端商業(yè)相機技術的可用性而實現(xiàn)的。通過利用先進的相機,每當它們檢測到單個光粒子時,就會提供精確的時間和位置標記,我們能夠解決記錄全息圖所需的相關性。這一突破突出了量子研究和技術發(fā)展之間的協(xié)同作用。”
傳統(tǒng)攝影主要捕捉場景強度,但全息攝影更進一步,結合了相位信息,即從場景不同部分收集的光之間的相對延遲。
振幅干涉是指兩個波的振幅(或能量)疊加成建設性或破壞性的現(xiàn)象,在全息攝影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新開發(fā)的技術使用了一種不同類型的干擾。該論文的主要作者、前渥太華大學碩士學生紀堯姆·特卡達斯博士說:“我們的全息圖記錄了兩個光源強度之間的相關性,可以揭示單光子的量子干涉效應。” 這項研究有著深遠的影響,從增強現(xiàn)有的全息技術到在天文學、納米技術和量子計算等領域的全新應用,全息攝影的未來充滿光明。 該項研究成果發(fā)表在《科學進展》雜志上。
-
量子
+關注
關注
0文章
481瀏覽量
25558 -
光子學
+關注
關注
0文章
37瀏覽量
11397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5文章
13932瀏覽量
167017
原文標題:新的量子光子學技術可創(chuàng)建更好的全息圖
文章出處:【微信號:光行天下,微信公眾號:光行天下】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