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企業管理軟件隨著數字化浪潮的翻涌出現了云軟件、云平臺等,軟件架構不一,部署方式多樣。相比于傳統的企業管理軟件,如今的企業管理軟件則凸顯出了更多優勢。國內管理軟件業的發展實際已有40多年的歷史,企業數字化經歷了以下6個階段。
1. 第一階段(1983年-1991年)
在這個時期,企業開始在經營管理上使用計算機(電腦),但當時的計算機功能有限,主要用于計算、文字處理等簡單事務。
2. 第二階段(1992年-1999年)
此時,計算機在企業進入實用階段,也是從這個階段開始了我國企業信息化應用的第一次浪潮。1992年以后,計算機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價格也開始下降,且Windows操作系統更易使用。計算機首先在企業財務管理上取得突破,財務電算化隨之在全國范圍內普及。這期間國內誕生了許多財務軟件公司,推動了企業第一次信息化浪潮,為未來國內企業數字化信息化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 第三階段(2000年-2005年)
經過第二階段的發展,企業開始探索計算機在企業管理其他領域,例如生產調度、作業安排、供應控制、人力資源管理等的應用。這一階段的主要推動者是ERP系統的應用。在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加速了政府和企業的信息化進程。國外的軟件公司完成了本土化工作。受到國外軟件廠商的影響,國內的軟件廠商,如速達、金蝶、用友等開始積極投入,研發自己版本的ERP產品。
4. 第四階段(2006年-2012年)
這個階段ERP產業化特征明顯,并且開始覆蓋供應鏈環節,支持定制開發,并且國內軟件產商為自己的產品配備了相應的服務,例如專業的實施顧問和技術顧問,為客戶提供完整的服務。
5. 第五階段(2012年-2016年)
企業逐步從信息化向數字化邁進,管理軟件趨向于一體化、智能化。國內頭部科技公司開始進軍云計算,越多越多軟件廠商開始與云服務廠商建立合作開發自己的企業管理云軟件平臺。數字營銷技術開始普及。
6. 第六階段(2016年-至今)
這一階段國內4G、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等迅速發展,得到了大規模的應用。中國企業開始全面擁抱數智化,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企業的共識。中國政府出臺的相關推動數字化經濟的政策帶動了中小微企業的數字化升級,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
審核編輯 黃宇
-
ERP
+關注
關注
0文章
510瀏覽量
34477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857瀏覽量
6217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