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代酷睿發布時隔十一個月之后,Intel發布了他們全新的一代的桌面端產品Raptor Lake S -- 猛禽湖,在制程沒有大的換代的情形下,通過將 Contact Gate Pitch(CPP)進一步從54 nm放寬至60 nm的方式進一步獲得了終極版10nm制程(7 Ultra制程),最終提供的相較于Alder Lake系列產品超過0.5 GHz的P core頻率。與此同時,Intel 還在i5、 i7、 i9產品中翻倍了E core,并提供更多的L2/L3緩存,以提高應用與游戲性能,最終使性能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Raptor Lake-S適用于入門級工作站細分市場,以及臺式機高端,主流消費者和商業細分市場。
Raptor Lake-S包括以下系列產品:
SKU的詳細信息如下:
英特爾酷睿 i9 K 系列(8 Golden + 16 Grace)= 24 核/32 線程/36 MB
英特爾酷睿 i7 K 系列(8 Golden + 8 Grace)= 16 核/24 線程/30 MB
英特爾酷睿 i5 K 系列(6 Golden + 8 Grace)= 14 核/20 線程/24 MB
Raptor Lake-S采用和前代相同的Intel 7工藝打造,小核心同為Gracemont架構,核顯相對于12代并未迭代,接口仍為LGA1700,同樣支持DDR4/DDR5內存以及PCIe5.0,兼容600系及700系列主板。
此外,13代新增了8+16類型的組合,定位方式也隨之改變,內存最高支持到DDR5-5600。
而關于12代與13代對比,主要為以下幾點:
1.都是采用Intel 7的支持技術,也是采用了混合型架構
2.Raptor Lake增加了E核(效率核)的數量,結合P核(性能核),增加更多線程處理,提升運算能力;二級緩存的增加,最大限度地縮短了在緩存與內存之間交換數據所需的時間,進而加快工作流程。
3.Rator Lake 在DDR方面做了提升,傳送速率最大達到5600MT/s
4.Raptor Lake 同時兼容600系列和700系列PCH
5.12代Alder Lake和13代Raptor Lake,可以做到Pin to pin 互換
通過以上數據對比發現,13代和12代采用相同的架構和工藝,13代只是在12代的基礎上進行的優化,但是整體設計并沒有跳出12代框架之外;最明顯的改動應該就是增加了E-Core數量并且增加了整個核心的緩存容量了,P-Core和E-Core的L2緩存容量都有所增長,通常來說增大緩存的好處就是讓數據更靠近CPU內核,減少CPU訪問內存進行數據存取操作,這樣可以降低延遲提升內核效率。
在游戲、創作、工作、生活中方面,13代Rator Lake-S對比12代在游戲性能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并且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特色的嵌入式 DRAM 緩存,強化的 L2/L3 設計,在各項性能上市顯而易見的提升,使工作、創作、看視頻、聽音樂等各項體驗各家流暢。
也期待intel能在今后的發展持續推出更加出色的產品,作為發燒友的一員,將持續關注各個廠家推陳出新。
-
英特爾
+關注
關注
61文章
10007瀏覽量
172327 -
制程
+關注
關注
1文章
96瀏覽量
16322 -
架構
+關注
關注
1文章
519瀏覽量
25551
原文標題:產品推薦 | Intel Raptor Lake-S 產品介紹
文章出處:【微信號:comtech_inc,微信公眾號:Comtech科通】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