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統是由廣東粵東技師學院程瑩設計開發完成,通過提出一種基于機智云平臺和 Arduino 單片機控制的智能家居安防系統設計模式,主要研究智能家居系統在無線組網技術和下位機子系統的軟硬件功能。經過理論驗證、仿真實驗、電路搭建到智能家居模型的建立,完成了一套由無線 Wi-Fi 組網、云平臺檢測、以 Arduino 單片機為下位機控制核心的智能家居系統設計。設計通過 ESP8266 Wi-Fi 模塊與 Internet 網絡進行數據透傳,實現智能 APP 遠程與近程的全方位監控,結合語音控制、手勢控制、RFID 門禁控制等先進控制技術,實現家居控制智能化。
01
引 言
廣義的智能家居是以家庭居住場景為載體,綜合各類現代化技術,如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云計算等;將家庭生活中人們所需的環境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機結合,包括照明系統控制、家電遠程控制、安防監測等構成便于人們居住的具備便捷性安全性、節能型的智能場景。智能家居是不同信息技術元素的共生關系,根據綜合控制場景,第一層控制是對現有家電的集中控制。打通各廠家的通信協議,加入一款兼容各大品牌通信協議的手機 APP,將各種可以用紅外遙控或藍牙及 Wi-Fi 控制的家具電器組合起來集中控制。第二層控制是加入對應無線傳感器模塊,結合云平臺控制和互聯網、物聯網技術,有效管理和監測家庭環境,實現安放控制和監測系統。面向用戶端,提供高性能服務,讓人類居住環境變得可控、安全、節能、便捷。
02
系統需求分析
2.1 性能需求
智能家居的設計以上述要求為基準,在現代信息技術上力求突破,實現滿足客戶需求,智能家居控制系統應具備以下的性能需求:時效性、防范性、可靠性、穩定性、經濟性 。
2.2 功能需求智能家居系統的主要功能概括為以下幾大類:照明系統及電器控制、人機交互服務、遠程控制服務、居住環境安全保障。如圖 1 所示。
圖 1 系統分層管理示圖
03
系統總體方案設計
3.1 系統硬件設計下面對主要模塊及其功能進行簡單描述,如圖 2 所示。
圖 2 系統硬件設計圖
3.2 下位機功能控制框圖
由下位機實現前段探測系統的采集數據及對數據進行轉換、處理、對比,從而通過單片機(核心控制機構)進行數據分析、邏輯處理等,從而在后端驅動機構,如顯示器、聲光報警、繼電器控制、GPRS 電話報警、語音音響控制等實現一整套可以節約人力成本的智能探測及處理系統。
主要模塊包括:單片機控制最小系統、無線 Wi-Fi 透傳模塊、驅動機構、手機 APP 控制檢測控制系統、電源模塊等。原理圖使用 Protues 8.7 版本繪制的基于 Arduino UNO 單片機和 Wi-Fi 模塊控制的照明電路和動作執行機構的仿真。核心為 Arduino UNO 單片機芯片,D0 ~ D13 為數字接口,可作為信號輸入接口也可作為輸出接口,部分接口具有 PWM 信號輸出功能,同時可作為第二功能接口使用。AD0 ~ AD5 為模擬信號輸入接口,作為一些模擬傳感器信號輸入口。通過使用 ESP8266 芯片與機智云結合控制,Arduino UNO 單片機連接后,用程序的方式讓其聯網工作,起到了將 Arduino UNO 單片機與 Wi-Fi 互聯網連接,用戶可在自己手機上設置好后,遠程控制家內的照明電路和其他可以連接的電器。如圖 3 所示。
圖 3 下位機控制框圖
3.3 系統軟件結構設計系統設計的基本架構可以分為三層:物理層、網絡層和應用層,圖 4 顯示了系統中各層的功能和相互關系,其中Wi-Fi網關位于網絡層和物理層之間,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三層模型中,每一層都有對應的軟、硬件設備,層間通過物理通信鏈路和接口函數實現耦合。
圖4 系統網絡分層
下面對三層模型進行說明:
* 第一層:物理層。由具體的智能家居終端設備組成,它們的種類、通信方式和數據接口多種多樣,可能存在通過物理傳輸線進行通信的,也可以有通過 Wi-Fi、RFID 和ZigBee 進行通信的。*第二層:網絡層。根據其具體功能,又可稱為數據接口層。*第三層:應用層。是面向用戶的應用程序,是界面友好的、直接與用戶進行交互的智能家居 應用軟件部分。應用層用戶程序通過網絡層的統一接口進行設計,面向不同設備的軟件可以分別開發。
04
系統調試與分析
4.1 本設計及驗證的三個階段
系統建立完成后,經過三個階段的驗證:
*第一階段:理論設計和知識技能準備。本設計根據智能家居安防系統的設計理論,查閱中外相關資料和技術文檔,從實用型設計理念出發,學習和驗證了將云平臺和互聯網技術應用在智能家居中的理論可行性;學習和驗證了手機 APP技術與機智云平臺的互聯作用理論可行性;學習和驗證了Wi-Fi 模組與單片機結合控制的理論可行性;以及各類傳感器與單片機之間信號采集、轉換、處理的理論可行性。
*第二階段:理論設計的仿真驗證。本設計思路經過第一階段理論查實和能力具備后。進入第二階段的仿真實驗驗證階段。對于系統的程序編程和電路各項功能的仿真,本設計項目選用 Proteus 仿真軟件,編程軟件是 KEIL、Arduino 編程軟件結合使用。
*第三階段:實物電路的制作、調試及模型驗證。4.2 語音控制功能測試1)語音識別控制實驗數據匯總
該項試驗測試語音識別及控制功能的成功率。“時光” 為語音喚醒指令。要進行語音控制音響和照明燈的操作,必須先以“時光”來喚醒語音識別模塊。10 s 內發布指令,若10 s 內沒有發布語音指令,如“播放音樂、下一首、打開車庫燈”等指令,系統會自動關閉語音識別功能,防止不必要的干擾。
本實驗主要測試語音識別的準確度和控制指令的執行率。本次實驗共 10 組,每組 50 次。通過測試語音識別準確性實驗,其語音識別的準確度達到 96%。試誤的過程,是通過外界噪音干擾,不同人的普通話標準程度和電源電壓波動等進行試誤測試。2)測試結果因素分析及解決辦法
本項目的電源電壓要求提供 3 ~ 9 V 的直流電,3 ~ 5 V 直流電提供 MUC 及語音識別模塊的電路電壓,5 ~ 9 V 直流電提供音響和繼電器的工作電壓。本設計中,電源的供電模式均由直流電源提供。也可由蓄電池提供電源。但是蓄電池電量不足,影響音響的播放功能。為了提高執行音樂播放的準確度,建議用穩壓直流電源供電。
外界噪音干擾,是影響語音識別準確度的又一主要因素。語音識別,因為是在外界環境中獲取有用信號。要求在喚醒語音識別功能時,盡量保持室內安靜,當其他聲音的音量和指令信號音量相同或者超過指令信號音量的情況下,會影響識別的準確度或者直接喚醒失敗。所以,語音識別的準確性是受到環境噪音因素的影響。
語音控制指令是要求用標準普通話的,對英語或者方言都暫時沒辦法獲取。由于測量過程中,語音識別功能受到電源電壓波動、外界噪音干擾、普通話發音標準度、線路接觸不良等因素影響,測試成功率在 96% 左右。為了提高語音識別準確度應保持設備不受以上干擾因素的影響。4.3 手機 APP 控制功能測試
1)手機 APP 配網及控制界面說明此項目測試功能有:Wi-Fi 聯網測試及 APP 功能測試。如圖 5 所示,該項目完成下位機聯網,進入 APP 控制界面,進行特定功能控制。
圖 5 Wi-Fi 配網及 APP 控制功能測試圖
2)Wi-Fi 模塊及手機 APP 配網測試
Wi-Fi模塊配網,在新的網絡環境下,首次配網,必須手動配置。只要首次配網成果,Wi-Fi 模組具有記憶功能,斷電后再次聯網,就會自動連入已記錄的網絡 IP。
手機 APP 要連接設備 Wi-Fi 模組,首次配網,需要手動與 Wi-Fi 模組處在相同的網絡環境下,只要配網成功,手機和 Wi-Fi 模組都接入互聯網。當再次斷電控制,只要手機有 4G 網絡,在任何地點都可以對設備進行 APP 控制,即具備遠程控制功能。
本次實驗,是對于 Wi-Fi 模組在不同的網絡環境下進行配網成功率及手機 APP 控制功能的測試。分別在家庭 4G 網絡、手機熱點配置、家庭 5G 網絡的環境下重復配網測試,每組 10 次測試,每次測量時長 1 小時。測試表格如表 1 所示。
3)機智云平臺監控設備活動數據本次項目根據被控對象的個數和數據類型,在機智云平臺上建立了一下數據點,分別是浴室燈、主次臥燈、餐廳燈及車庫門四個數據點。數據點的類型也可根據被控對象的數據類型進行設置。如圖 6 所示。
圖 6 機智云平臺設備數據點一覽圖
管理人員通過云平臺查看對應設備的上線時間及控制功能類型。列表中“類型”指 APP 和設備之間的數據透傳方向;“時間”指對應數據點的數據傳輸時間,精確到秒;“指令” 指數據點傳輸的指令類型。
手機通過機智云和下位機進行無線相連,手機可以控制Wi-Fi 模組聯網的照明系統,同樣,照明系統的動作指令也會通過互聯網上傳到機智云平臺進行數據儲存。這一系統只要在穩定的 Wi-Fi 環境中,首次需要操作者手動配網,以后設備會記憶網絡地址,自定通過 Wi-Fi 模組連入互聯網,用戶一旦注冊使用后,手機只要有無線網絡信號,就可以輕松檢測和控制家里的智能設備,從而實現遠程控制功能。
4)結果分析及處理方法
根據測試數據及機智云后臺的設備日志綜合分析,Wi-Fi 組網的準確性受到網絡環境、網絡穩定性和硬件電路的性能影響。在家庭 4G 網絡、家庭 5G 網絡及手機熱點三種網絡環境下,手機熱點的信號較弱,且網絡信號不穩定,影響配網成功率。并且經過 1 小時的待機測量,發現手機熱點配置的 Wi-Fi 模組丟包概率大,導致設備 Wi-Fi 連接斷線,控制不到。
為了不影響 Wi-Fi 配網的成功率,有以下注意事項:
* 設備控制電路的供電電源是直流 5 V 電壓,Wi-Fi模組的供電是由單片機電路提供,不用另外提供電壓。被控對象,如照明燈和家電設備,主要是通過繼電器間接控制。* 設備配網收到家庭無線網絡環境影響,要求無線網絡信號穩定。最好不要使用手機熱點提供網絡連接環境。4.4安防功能測試
安防測試項目,主要測試室外環境中的人員入侵(防盜)、光線亮度及風雨天氣,室內環境監測有害氣體及水災、火災、門禁等數據采集及聲光電報警系統功能實現。
1)安防電話報警
為安防電話報警和短信報警功能實現圖。安防報警是否有效動作,是由傳感器檢測機構,單片機數據采集和處理功能,GPRS 功能模塊的密切配合才能實現。此技術對于程序員的編程技術是個極大的考驗。
2)安防數據檢測
安防報警動作分成手動報警和自動報警。手動報警即人在特定情況下按下的緊急按鈕;自動報警,就是在發生火災、淹水、有害氣體溢出及非特定人員入侵時發生的聲、光、手機電話報警。
手動報警,通過觸摸按鍵進行觸摸報警,其性能指標準確度達到 100%,故不建立測試表格。自動報警,因依靠傳感器獲得的數據進行采集處理判斷后采取的報警指令,其報警準確度收到傳感器檢測精度、傳感器獲取數值的速度、單片機處理響應速度及實際電路元器件性能和線路等多個因素的影響。為了檢測設備穩定性,可靠性等,經過反復測試。這個涉及水位檢測值和實際水位高度值的轉換關系。首先,單片機通過水位傳感器讀取水位電信號值:然后,程序員將電信號值轉換成實際的水量多少的數值;經實驗數據檢測,這個 data 的數值范圍在 4.5 ~ 0.25 的范圍內,且沒有水的時候數值是越大的。
05
測試結果分析
據系統調試所得的數值邏輯剛好和其他傳感器所要達到報警值的邏輯關系是相反的,為了保持邏輯關系的統一,將反向邏輯通過按照 data1=4.5-data;公式編程正向邏輯,即數值越小,表示沒有水滴檢測到,數值越大,表示水量越多。經過反復試驗,確定的水滴報警值是在 2 ~ 4.5 的報警范圍。煙霧傳感器性能測試:這個涉及煙霧濃度檢測值和實際煙霧濃度等級值的轉換關系。首先,單片機通過煙霧傳感器讀取電信號值;然后,將電信號值通過數學公式轉換成實際的煙霧等級值。當煙霧等級值越大,說明有害氣體濃度越濃,根據反復試驗,達到煙霧濃度 3 級以上即設定報警。
06
總 結
本文所構架的智能家居安防三層體系結構,重點研究位于網絡層的基于云端網絡技術的無線 Wi-Fi 組網技術,下位機以Arduino開發板為控制核心,結合手機APP遠、近程監控、語音識別、GPRS 聲光電報警、手勢控制等多種技術,總結出一套關于智能家居及安防系統的設計思路。
從模擬軟件設計、模型構建、現場調試等多方面進行了驗證,運用 Wi-Fi、無線網關和機智云網絡透傳的等關鍵技術;開發設計了一款智能家居與安防功能模型系統并對方案的可行性進行了驗證。該設計語音控制照明系統及音響功能的控制、無線傳感器監測安防環境、手機 APP 遠程控制家 電及照明等功能,形成了集智能家電控制、家居環境檢測、室內安全監測的綜合性方案。
-
單片機
+關注
關注
6043文章
44621瀏覽量
638573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3文章
44930瀏覽量
377065 -
智能家居
+關注
關注
1930文章
9607瀏覽量
186422 -
Arduino
+關注
關注
188文章
6477瀏覽量
187825 -
AIoT
+關注
關注
8文章
1421瀏覽量
3095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單片機在智能家居中的應用
機智云智能家居網關方案的組網方式與通訊協議解析
![<b class='flag-5'>機智</b><b class='flag-5'>云</b><b class='flag-5'>智能家居</b>網關方案的組網方式與通訊協議解析](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40/03/pYYBAGJrSWqAb-nSAAAXmKtCFeo833.jpg)
機智云智能家居網關方案的組網方式與通訊協議解析
機智云開源自動化控制篇:溫濕度報警器
![<b class='flag-5'>機智</b><b class='flag-5'>云</b>開源自動化<b class='flag-5'>控制</b>篇:溫濕度報警器](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40/03/pYYBAGJrSWqAb-nSAAAXmKtCFeo833.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