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結尾處提到了PAM、PWM和SPWM,說它們經常會在一些說明書或參考書中見到,尤其是在變頻器的說明書當中,那么,它們到底是個什么東西哪?今天就說道說道這個事。
它們都屬于波形調制,但實現的原理有所不同。在上文中提到,變頻設備要拖動負載運動,最核心的要素就是要確保磁通恒定,為一常數,這就要求在電壓變化的同時,頻率也要同比例變化。
那么,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哪?這就像高中數學解一道應用題,PAM就是最常規的思維,根據公式套。
在改變頻率的同時,讓電壓也發生改變,因為有了可控硅技術,讓直流母線電壓變得可調,有了逆變技術,讓頻率變得可調,所以,PAM便可得以實現,但這種技術要同時要對整流和逆變進行控制,讓控制電路變得復雜冗余,雙方控制要同時進行,協調起來比較困難。
盡管最終還是解出來了,可一寫一大片,于是,這種方式就有了升級改造的空間,PWM就登上了時代的封面。
PWM就是脈寬調制技術,將變頻器的輸出電壓波形以每半個周期為單位分割成多個脈沖,通過調節脈沖寬度和脈沖周期來調節平均電壓。因為,脈沖是可以控制的,這就讓輸出波形可調。
在這里有個“占空比”的概念,就是在每個脈沖周期當中,脈沖寬度所占的比例,就是下圖當中的D,D=tp/tc。高頻時,脈沖寬度大,占空比高,低頻時,脈沖寬度小,占空比自然就小。
PWM只需要在逆變側控制脈沖的上升沿和下降沿,而不必控制直流側,可大大簡化控制電路,這就讓解體篇幅縮減一半。
若是讓脈沖寬度按正弦規律變化,這就成了SPWM,當正弦量較小時,占空比就小,反之就會大。這就將輸出電壓波形轉化成了與正弦電壓等效的脈沖波。
由于電動機的繞組具有感性,因此盡管電壓是由一系列的脈沖構成的,但通入電機的電流卻逼近于正弦波。如此的話,電機就會感到格外舒服。
這樣,一道復雜的應用題就非常完美的解決了。
理解了它,就明白了變頻器的輸出波形,這是變頻器說明書中經常提到的SPWM脈寬調制技術。目前所有變頻器,都是采用這種輸出調制模式。
-
控制器
+關注
關注
112文章
16445瀏覽量
179438 -
變頻器
+關注
關注
251文章
6584瀏覽量
145806 -
電動機
+關注
關注
75文章
4128瀏覽量
97021 -
脈寬調制
+關注
關注
3文章
219瀏覽量
38419 -
SPWM控制
+關注
關注
0文章
22瀏覽量
860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