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機器視覺行業,相機顏色輸出主要依賴bayer濾鏡。但在實際應用中,對光譜的成像需求遠遠超出了傳統的標準RGB顏色:一些應用需要非常規的 RGB 波段,另一些應用只需要人眼不可見的波長,如紫外線、近紅外或短波紅外。隨著成像應用場景越來越復雜,有時候需要更多的光譜通道。利用分光成像進行圖像處理技術的需求越來越高,而多光譜和高光譜工業相機能滿足此需求。下面將介紹多光譜和高光譜工業相機以及兩者如何區分。
普通相機在光線進入時,會將光的所有波長組合成一張圖像,通過多光譜相機則可以將光源分成多光譜信息。這里的分光是指將光線分成多波長的現象。人眼只能感知可見光區域(380-780nm)的波長,而分光圖像可以將相同波長分成多個波段后處理數據。
光譜相機內部結構如下所示。從光源進入的光線,通過鏡頭和光柵集中后,通過分光裝置(光柵Grating)進行分光,最后傳輸到傳感器。
光譜相機內部結構
根據光譜波段數量的不同,光譜相機可分為高光譜相機和多光譜相機,兩者之間的主要區別在于它們記錄的波段數量和波段的寬度(即光譜分辨率)。在選擇相機時,需要考慮各相機的優點和缺點以及使用環境選擇合適的相機。(*高光譜相機的波段數可能因型號而異)。
按照標準定義,高光譜相機會記錄超過100 個波段,而多光譜相機記錄的波段則要少一些。視覺界普遍認為具有 2 到 100 個波段的成像可以稱為“多光譜”。但是這個定義沒有考慮光譜范圍的寬度或采樣率。這意味著,如果相機覆蓋 400–600 nm 的光譜范圍并會記錄50個波段,那么它不是高光譜相機,而如果它覆蓋400–800nm 且采樣率相同(意味著這次會記錄 100 個波段),那么它就是高光譜相機。
高光譜和多光譜相機成像數據對比
高光譜成像涉及捕獲和分析來自電磁波譜中大量狹窄、連續波段的數據,從而為圖像中的每個像素生成高分辨率光譜。因此,高光譜相機可以提供平滑的光譜。多光譜相機提供的光譜呈現出階梯狀或鋸齒狀,無法精確地描繪光譜特征。
光譜成像提供的數據比多光譜成像更詳細,因此可以更具體地分析并更準確地識別各種材料和物質。由于光譜分辨率有限,多光譜成像可能無法區分密切相關的材料。
多光譜成像由彼此離散定位的光譜帶組成,它們不提供連續光譜。高光譜成像提供一段準連續范圍的光譜,例如400-1100 nm,步長為 1 nm。
上圖例子中,異物在榛子檢驗過程中被定位。這些異物在 NIR 中吸收更高的能量,因此在 NIR 圖像中顯得更暗。反觀普通的 RGB 彩色圖像,異物和榛子之間的差異則不明顯。
選擇高光譜or多光譜工業相機?
高光譜成像技術和多光譜成像技術都在各種研究、工業和遙感應用中廣泛用于捕獲和分析電磁波譜。這兩種技術彼此互補,具體如何選擇取決于應用要求和現有數據的級別。
如果應用需要涵蓋的光譜波段較多,所需的光譜分辨率也較高,超出了多光譜成像技術的能力范圍,那么解決方案自然就是高光譜相機。
如果應用涵蓋特定波段,那么多光譜相機與高光譜相機都可選。這就需要用戶知道檢查或分析時必須涵蓋的選定光譜波段數量。如果用戶不知道應用的光譜要求或它們非常復雜,則最好使用高光譜相機來收集分析數據。
高光譜相機還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讓用戶可以在之后對機器進行升級,以便分選新的雜物或材料。有些高光譜相機可以轉換為多光譜相機,而多光譜相機永遠無法變成高光譜相機。
最后,價格是選擇時考慮的一個重要方面。一般來說,高光譜相機比多光譜相機價格更高些,所需的處理能力也更多。不過,情況也并非總是如此,尤其是當需要為多光譜相機定制較多數量的波段時。
-
機器視覺
+關注
關注
162文章
4405瀏覽量
120731 -
光譜
+關注
關注
4文章
840瀏覽量
35320 -
工業相機
+關注
關注
5文章
327瀏覽量
2375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