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嶗山區城市管理局基于“大城管”核心管理理念,致力于打造智慧城管運行平臺,著眼于智慧匯聚、智慧分析的建設思路,借助物聯網、大數據等前沿科技,構建了“感知、分析、運行”一體的城市綜合管理平臺。該平臺能夠實現環境衛生管理、井蓋管理、公廁管理、積水點監測、清潔取暖等城市管理業務的一體化監管和城市部件精細化管理,進一步提升了嶗山區城市治理能力。
無人機覆蓋巡查,助力張村河片區揚塵整治。嶗山區城市管理局借助在建工地揚塵預處置系統的視頻感知終端和無人機低空感知能力,實現了對張村河兩岸47處市政道路、地下管廊、房屋建筑等在建工程的全面監測。一方面,定制視頻巡更路線,以視頻巡查輔助人工巡查,有效解決了監測時效性低的問題;另一方面,定期對在建區域進行廣域視角拍攝,低空統攬區域內覆蓋防塵網、植被種植等防塵情況,發現一些在地面不易觀察的“死角”。目前,落實解決問題200余處,破除了問題發現不及時、處置流程不協同、權責邊界不清晰等問題,實現了此區域建設工地揚塵全過程閉環管理。
小井蓋大民生,數據治理增強安全防線。嶗山區加強井蓋數據信息普查,通過精確標注井蓋的地理位置,摸清材質、權屬等屬性信息,完成建成區市政范圍內14萬余個井蓋信息建檔,形成較為完善的數據庫,靈活運用在井蓋治理的實際工作。“智慧井蓋”也是打造智慧城管的一大特色,嶗山區城市管理局試點安裝了110余處井蓋狀態監測儀,24小時自動監測井蓋狀態,實時查看在線、離線、故障、報警狀態,可以將井蓋的基礎信息、實時運行數據以及報警狀態數據等直觀地展示在智慧城管運行平臺中,通過報警幫助排水部門、養護單位快速定位,第一時間處置,保護市民腳下安全。
公交式垃圾收運,精細化信息化提高效率。今年,創新建立了“公交式”垃圾收運微信小程序,結合車輛GPS定位,明確體現垃圾收運車輛到達指定位置距離及到達時間,可清楚了解到站情況,垃圾產生單位及時出桶回桶,有效避免了部分垃圾桶出桶過早、回桶不及時、垃圾桶長時間占路等影響城市環境的問題。依托垃圾收運到點說明服務小程序,有效建立巡檢巡查制度,實現垃圾收運流程標準化、設備配置完善化、作業要求規范化、監管體系數字化,創建完成標準化垃圾收運線路2條。
補貼免申即享,深化清潔取暖系統應用場景。前期,清潔取暖系統已通過“愛山東”平臺投入使用,將2萬余戶居民信息錄入系統進行統一管理,并向居民發放信息系統使用“明白紙”。逐步實現全區清潔取暖工程居民臺賬、改造安裝、補貼申請發放等全業務流程跟蹤監管和信息化管理,一鍵導出居民名單及相應的補貼金額,與銀行系統配合銜接,實現補貼資金發放免申即享,目前已完成6000余戶資金發放,解決了傳統清潔取暖工作數據統計效率低、設備安裝驗收監管難、補貼發放時間長等問題,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向數據要智慧,城市管理更科學更高效。“智慧公廁”“智慧排水”等都是嶗山區智慧城管運行平臺的一部分,嶗山區城市管理局通過感知監測,用數據治理,分析問題高發區域,系統性解決堵點難點,助力城市運行管理的全方位態勢感知。下一步,將在已建智慧城管運行平臺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智慧場景應用建設,結合區大數據中心全域智能視頻感知體系和城市云腦區級中樞的支撐,不斷提高智慧城市管理能力。
審核編輯 黃宇
-
無人機
+關注
關注
230文章
10515瀏覽量
182415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908瀏覽量
137793 -
城市管理
+關注
關注
0文章
3瀏覽量
98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