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不景氣背景下,我方芯片制造商——無論位于中國大陸或臺灣地區,亦或是韓國,皆在努力維系與客戶的關系,紛紛采取降價措施,此舉無疑引發了歐美半導體從業者的高度關注,同時也不會逃脫美國政治領袖的視線。
據《電子時報》報道,內地制造巨頭如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及晶合集成等,作為尋求新產能訂單的領軍企業,今年已大幅降低對臺灣地區芯片設計公司的流片服務收費。從業內消息人士透露,不少臺灣IC設計師已受低價誘惑而赴中尋求合作。同時,業界亦察覺三星、格芯、聯電及力晶已面臨客戶訂單流失現象,其中部分訂單已轉向中國大陸晶圓廠商。
對于渴望提升成本競爭力的臺灣IC設計公司而言,因中國大陸的成熟技術節點系列產品并不在美國出口禁令之列,故能通過降低晶圓代工廠費來實現。
這一轉變促使聯電、力晶等不得不提前采取降價手段以應對挑戰。據悉,聯電12英寸晶圓代工服務已平均降價10%-15%,出于40納米制程節點;此外,聯電8英寸晶圓代工服務則平均降價達20%,且該調整將于明年四季度正式落實。
相關研究機構指出,三星晶圓代工的價格降幅大約在10%-15%之間。價跌主要受供需失衡和激烈競爭影響。半導體行業自兩年前便開始步入消化庫存的調整期,產出量和售價均大幅下挫,晶圓代工廠產能利用率嚴重滑坡。
除臺積電能獨善其身外,其他從事成熟節點的公司普遍采取削減報價,重拾銷售折扣策略,以此維持產能利用率。尤其在美國遏制政策的重壓之下,高通等美企及國際車商開始轉向臺積電、聯電、世界先進和力晶等亞洲芯片制造商,更成全了三星電子和格芯的業績增長。
面對美國出口限制,中國大陸無緣獲取先進節點EUV用于7nm芯片研發,加之14nm浸沒式DUV設備同樣受到禁止使用,因此中國大陸只能全力拓展成熟工藝領域及規劃。
包括阿萊士·卡摩爾集團(Allyes Camore Group)及哈里斯·西姆斯公司(Harris Simms Inc.)等多家項尖中國大陸公司已充分利用本土市場優勢,優先接納來自中國大陸的IC設計人員委托,并力爭拓展成熟工藝節點生產規模。
隨著晶圓代工廠降價趨勢持續,半導體行業整體芯片價格恐向下探底。眾多臺灣IC設計公司對此保持樂觀態度,期待本地上方供貨商延續降價趨勢,或許能助解經營困局,強化競爭實力。
地緣政治層面看,美國國會已催促拜登政府施加高額關稅,防止中國大陸成熟工藝芯片的傾銷,否則將觸犯美國企業權益。
-
聯電
+關注
關注
1文章
293瀏覽量
62501 -
晶圓代工
+關注
關注
6文章
861瀏覽量
48654 -
半導體行業
+關注
關注
9文章
403瀏覽量
4063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