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周凱揚)無線接入網絡(RAN)作為編織整個互聯世界的無形之線,就像人腦中緊密連接成一個大型網絡的神經元一樣,只不過RAN連接的是互聯世界里的人和設備。過去我們將這個網絡看成傳遞信息和智慧的樞紐,如今經歷了5代技術演進,已經有的廠商在考慮如何將這個網絡變得更加智能了,尤其是在我們離6G越來越近的當下。
AI-RAN聯盟成立,中國廠商缺席
本屆MWC上,在各大運營商和通信設備廠商們各顯身手之際,英偉達、AWS、Arm、DeepSig、愛立信、微軟、諾基亞、三星、美國東北大學、T-Mobile和軟銀,卻聯合成立了一個新的聯盟,名為AI-RAN聯盟。
AI-RAN聯盟創始成員 / AI-RAN
AI-RAN聯盟成員將利用他們的專業技術和市場領先地位,專注于三大領域的研究和創新:1.用于RAN的AI,通過AI來改善頻譜效率,進而提高RAN性能;2.AI和RAN協同,通過整合AI和RAN流程,能更有效地利用基礎設施,并帶來AI驅動的創收新機遇;3.RAN上的AI,通過RAN在邊緣網絡部署AI服務,提升運營效率的同時,也能為移動用戶提供新的智能服務。
這三點乍一看并不好理解,但完全可以用AI RAN聯盟官網的口號來概括,利用AI增強RAN性能,打造AI和RAN協同共享信息的基礎設施,同時創造在RAN上運行的新型AI應用。
從目前已有的成員來看,AI RAN聯盟包括了芯片廠商、云服務供應商、IP供應商、電信設備廠商以及運營商等。不過就現在的聯盟成員名單看來,參與者的分量固然不低,但參與者的數量較少,尤其是缺少電信運營商。
AI-RAN聯盟指出成員運營商將率先通過成員企業與學術機構的集體研究工作,進行這些高級技術的測試與實現,但在參與運營商只有T-Mobile和軟銀的情況下,未來是否還能吸引更多運營商加入仍不可知。
值得關注的是三大RAN設備廠商愛立信、諾基亞、三星以及Arm、英偉達的參與,這樣的陣容似乎是企圖削弱英特爾以及x86架構在運營商數據中心和vRAN市場的主導地位,畢竟憑借Grace這類Arm架構處理器的能源效率,在vRAN中可能比x86架構更有吸引力。至于RAN物理層還是CPU以及ASIC占據主導地位,畢竟目前在GPU上實現物理層功能設計過于復雜。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點是,在AI-RAN聯盟有限的參與者中,卻缺少了中國廠商的身影,中國運營商、云服務廠商以及設備廠商均沒有參與這一聯盟。對于這個剛成立的聯盟而言,妄言6G技術封鎖似乎有些武斷了,畢竟中國6G RAN并不一定需要走同樣的AI技術路線。
Open RAN被這些廠商拋棄了?
既然一部分廠商選擇了追隨AI-RAN,那么曾經被視為香餑餑的Open RAN就這樣被放棄了嗎?其實不然,目前對于Open RAN的開發主要停留在5G和5G-A網絡上,相關的6G開放RAN網絡開發還在規劃中,而AI-RAN主要是面向未來6G無線接入網的開發。考慮到AI RAN聯盟成立時間不長,其規劃和標準路線依舊不明朗,最后是否加入OpenRAN的開放路線還不好說。
開放式無線接入網(Open RAN)是一個由電信基礎設施項目(TIP)于2017年發起的項目組,目標是基于通用、供應商中立的硬件和軟件技術來構建RAN解決方案。為了加大對Open RAN的推廣,2018年中國移動、美國AT&T、德國電信、日本NTT DOCOMO和法國Orange成立了O-RAN聯盟,并在這幾年吸引了一大批廠商的加入。從Open RAN以及O-RAN聯盟的本質看來,就是運營商推動RU和DU跨廠商互通,提高不同供應商的白盒硬件互操作性,從而減少部署成本。
其實如今參與AI-RAN聯盟中的各家廠商,或多或少也為Open RAN的建設出過力。比如借助英偉達的GPU和Aerial SDK,為日本最大電信運營商NTT DOCOMO打造了首個GPU加速的5G Open RAN網絡。三星也和英國運營商沃達豐合作,在英國打造了首個5G OpenRAN站點,并在去年開啟了大規模部署計劃。更不用說諾基亞和愛立信等設備廠商了,他們在推動Open RAN的落地上更是不遺余力,爭相與運營商開展合作。
目前還是有不少廠商仍在堅持Open RAN網絡的構建,只不過進展依舊較為緩慢而已。戴爾電信系統業務的CTO在本屆MWC上接受采訪時也表示,Open RAN的普及速度要比預期慢,但現在生成式AI應用的爆發,很可能會為Open RAN帶來一個加速落地的轉折點。
至于在國內市場,雖說國內運營商都加入了O-RAN聯盟,但仍處于觀望的狀態。從設備性能的角度來看,Open RAN的白盒方案目前在效率和成本上明顯不如國內設備廠商的黑盒方案。
所以哪怕開放、互聯互通的愿景很好,從采用了Open RAN的幾個國外運營商的現狀分析,不僅異廠商集成的問題始終難以解決,網絡性能無法達標,運營情況也比較慘淡。反倒是一些中東國家,在采用了中國設備廠商提供的黑盒方案后,以低成本快速部署的優勢構建起了高性能的5G網絡。
由此可以看出,并不是什么聯盟都要摻一腳才能成功,如果不能實現聯盟成立的目標,市場自然會給出答案。
“傳統”電信運營商構建下一代AI RAN網絡
那么AI-RAN會是一張新的空頭支票嗎?也不能這么看,AI-RAN更像是拋出來宣傳6G網絡與AI強綁定的一個新噱頭。其實AI技術早已被國內運營商列為6G無線接入網的關鍵技術,以中國移動提出的6G至簡無線接入網為例,其中就提到了引入AI技術進行智能資源控制,實現網絡自優化、自控制。
中國聯通也早就規劃好AI與RAN網絡緊密結合的研究方向,在《中國聯通6G通感智算一體化無線網絡白皮書》中就提到,未來無線網絡將向通感智算一體化的方向發展,基站側的算力將從堆疊芯片式算力走向異構融合算力,再到云化算力的方向的發展,對外提供靈活的算力服務;基站智能將從支持智能推理向支持小規模智能訓練方向演進,最后實現智能內生;通感方面將從 5G-A向6G 演進,推動相關標準化及試商用。
2023年到2025年,就是中國聯通推動通感智算一體化無線網絡的第一階段,通過采用ASIC定制智能芯片疊加的方式為RAN增加算力,并在RAN上部署低算力智能推理模型。其策略與AI-RAN聯盟的研究方向基本一致,同樣包括智能節能、智能編排等提高RAN性能的應用案例,以及通感融合這樣AI與RAN協同的場景。
寫在最后
可以看出,即便AI-RAN聯盟中沒有中國廠商的參與,也不會對國內運營商的未來發展產生負面影響。畢竟在5G-A朝6G演進的過程中,我們就已經在打造所謂的AI RAN網絡了。通信市場這類所謂的“小聯盟”可謂是層出不窮,但最終決定其成敗的還是市場的反饋。中國廠商既然已經在5G時代取得了市場優勢,又怎么會摒棄這些優勢而選擇這類“小圈子”呢?
-
ARM
+關注
關注
134文章
9168瀏覽量
369219 -
運營商
+關注
關注
4文章
2399瀏覽量
44639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530瀏覽量
270342 -
MWC
+關注
關注
1文章
570瀏覽量
46083 -
英偉達
+關注
關注
22文章
3848瀏覽量
91978 -
AWS
+關注
關注
0文章
433瀏覽量
24507 -
6G
+關注
關注
7文章
460瀏覽量
4202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