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芯科技》雜志文章
作者:華斌,張世宇,劉瑞,周訓丙,孫先淼,楊仕品;蘇州智程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引言
伴隨著摩爾定律逼近其物理極限,芯片性能的進一步提升面臨諸多障礙,因此,先進封裝在半導體制造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在先進封裝中,電鍍是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電鍍主要用于形成銅、鎳等金屬鍍層,構建RDL、UBM、Bump等關鍵結構,以及填充TSV結構,從而將芯片的引腳引出并在水平與垂直方向上重新排布,實現芯片與外部的I/O連接。隨著各類電子產品的快速更新迭代,功能芯片不斷向著微型化、復雜化的趨勢發展,對RDL等結構的質量以及圖形密度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這對電鍍的均勻性、成膜質量等性能都帶來極大的挑戰。
針對先進封裝中電鍍所面臨的挑戰,蘇州智程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開發了包含多種改進技術的全自動電鍍設備,在預防氣泡生成、改善全局與局部的成膜均勻性、保障成膜致密性等方面,有著優良的表現。
預防氣泡生成技術
隨著封裝的日益微型化、復雜化,RDL等結構的尺寸越來越小、排布密度越來越大,而TSV等結構也越來越多地被應用,這就需要在大量的極其微小且高深寬比的結構中電鍍成膜。而在此類結構中,電鍍液對晶圓表面的浸潤變得十分困難,極易形成氣泡且難以去除,導致電鍍形成的結構存在孔洞等缺陷,進而導致電阻率過大,無法提供高性能的電氣連接,惡化芯片的性能。
△圖1:晶圓浸沒過程示意圖
針對氣泡造成的危害,保證鍍膜結構的高致密性與低電阻率,我們改進電鍍槽的設計:
(1)在電鍍槽中增加真空系統,令晶圓從真空環境中浸入電鍍液,減少殘余的空氣滯留在微孔等結構中從而形成的氣泡;
(2)采用電鍍液增壓技術,在晶圓浸沒入電鍍液后,增大電鍍液的壓力,一方面,減小表面張力從而令浸潤更充分,另一方面,通過擠壓氣泡,令電鍍液侵入氣泡與晶圓的接觸面,從而更容易地將已形成的氣泡從晶圓表面剝離,減少對電鍍的影響;
(3)設計可旋轉式的晶圓夾具,令晶圓傾斜浸入電鍍液中,以使表面殘余空氣可以順利排出,完全浸入后再將晶圓旋至水平以進行正常的電鍍。改進的晶圓浸沒過程如圖1所示。
利用上述的改進結構與相應的晶圓浸沒流程,在電鍍進行前,避免了槽內氣體殘留在晶圓表面進而產生的氣泡,保證了鍍膜結構的致密性。如圖2所示,所鍍的Bump內部結構致密,沒有微孔洞等缺陷。
圖2:應用改良技術所鍍的Bump結構的截面SEM圖
全局電流密度調控技術
在電鍍過程中,電鍍液的流場分布影響著電流密度分布,進而對鍍層厚度分布與成膜質量均有著重要影響。更大的電鍍液流量會運輸更多的金屬離子,導致更大電流密度的同時,使鍍層成膜速率更快,但過大的成膜速率也會導致成膜質量的下降,反之亦然。然而在常規的電鍍過程中,流場分布往往難以調節。通常在整片晶圓中,膜厚從晶圓中心到邊緣逐漸增大。除了流場的影響外,晶圓自身結構對電鍍效果也會產生重要影響。晶圓表面有無芯片、受鍍面積大小等情況,也影響著電流密度,進而影響鍍膜的厚度與質量。其中,晶圓邊緣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無芯片區域,有相對較大面積的種子層金屬裸露在外,導致邊緣電流密度更大,進一步加劇了中心與邊緣成膜速率的差異。
圖3:擋板結構示意圖
為了調控全局的電流密度分布,我們設計非均勻多孔遮擋板。如圖3所示,遮擋板位于陽極與待鍍晶圓之間,其中含有諸多通孔。通過調整通孔的尺寸、數量以及疏密排布,可靈活地調控各處電鍍液的流量。這樣,一方面可以調整晶圓表面總的電流密度,防止過快的成膜速率,從而提升整體的鍍膜質量;另一方面,可令通孔密度從中心到邊緣呈現從密到疏的變化,從而調節晶圓表面中心到邊緣區域的電流密度,使各處成膜速率趨同,改善整體的膜厚均勻性。
此外,針對邊緣區域過快的成膜速率,還可以增加O型遮擋環,如圖4所示,對晶圓邊緣區域進行遮擋,進一步抑制邊緣區域過快的成膜速率。由于所制芯片尺寸的不同,晶圓邊緣無芯片區域的尺寸也會有所不同,對此可針對性地使用不同寬度的O型環,以靈活性地應對不同的生產需求。
圖4:O型遮擋環以及Notch局部遮擋示意圖
局部電流密度調控技術
在電鍍過程中,與邊緣區域的情況類似,晶圓上Notch附近區域通常沒有芯片,從而有更多裸露的金屬表面。因此,Notch附近區域的電流密度顯著高于其它區域,導致該區域成膜速率過快。
針對Notch處的局部不均勻問題,我們采取一種局部電流密度調控技術。首先,如圖4所示,在多孔遮擋板中,在與Notch對應的部位設置無孔區域,以起到局部遮擋的作用。其次,我們開發晶圓轉速可靈活調控的控制系統。在電鍍過程中,通過適當的參數設置,令晶圓變速旋轉,當Notch隨晶圓旋轉至與遮擋板上無孔區域重合時,顯著降低晶圓轉速或令晶圓短暫停止旋轉,當Notch轉離無孔區域時,再恢復轉速。這樣,使得在整個電鍍過程中,Notch在較多的時間內處于被遮擋狀態,降低了Notch周邊區域在全過程中的平均電流密度,從而抵消該處成膜過快等一系列問題。以同樣的方式,晶圓表面任意區域因特殊的結構而產生的局部成膜速率過快問題,均可以進行針對性的調控。
通過上述全局與局部電流密度的調控,我們實現成膜均勻性的大幅改良,分別如圖5與圖6所示。圖中,顏色越偏向紅色代表膜厚越大,越偏向綠色代表膜厚越小,顏色差異越小代表膜厚越均勻。
圖5:晶圓表面全局膜厚均勻性的改善效果(左圖為改善前,右圖為改善后)
圖6:晶圓表面Notch處的局部膜厚均勻性的改善效果(上圖為改善前,下圖為改善后)
結束語
以上是針對先進封裝中電鍍所面臨的挑戰,我們自主開發的一些改進技術。蘇州智程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主要從事半導體領域濕制程設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產品廣泛應用于集成電路制造、先進封裝、化合物半導體、MEMS等領域。公司研發場地包含百級、千級無塵室等,具備半導體設備整機開發及相關機械結構、電氣控制測試開發能力。通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已經成功掌握包括薄片晶圓背面清洗刻蝕技術、防靜電晶圓清洗技術、Mini/Micro LED超聲波去膠技術、電鍍均勻性增強技術、晶圓干燥技術、高精度控溫技術、緩沖脈沖的液體阻尼器技術等在內的多種半導體設備產品核心技術,并擁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此外,公司開發了模塊化生產模式,可以根據客戶需求靈活配置不同的濕法工藝。
審核編輯 黃宇
-
封裝
+關注
關注
127文章
7992瀏覽量
143400 -
電鍍
+關注
關注
16文章
459瀏覽量
2423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