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吳子鵬)根據Roland Berger測算,至2025年,全球將有3000架“飛行汽車”用作空中出租車、機場班車和城際航班服務;到2050年,這一數量將達到98000架。eVTOL航空器作為低空經濟的核心,未來的發展空間是非常大的。
如今,這一萬億規模的大市場迎來了一個重量級玩家——華為。前不久,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在和成都政府見面時,雙方均重點提及“要在低空經濟領域深化合作”。實際上,此前華為就公布了自己的飛行機器人發明專利,我們跟進報道并介紹了華為在低空經濟市場的一些技術優勢,今天我們進一步深挖,華為在低空經濟市場三大萬億級別市場空間里,將重點布局哪些方向?
低空經濟三大萬億空間
我們一直都在談論低空經濟是一個萬億級別的市場,但是這其實有點低估低空經濟的發展潛力了。賽迪在《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中指出,低空經濟存在三大萬億級別的空間——上游材料、中游機組和下游服務。
其中,上游材料主要包括碳纖維材料、合金材料、樹脂材料、飛控系統、車架總成、復合材料、電池系統和其他零部件等。當然,這些材料都可以進一步細分,比如飛控系統包括芯片、算法、傳感器、伺服器和連接器等。上游材料是打造低空經濟各類型產品的基礎,決定了低空經濟方案的成本和價值。
中游機組便主要是我們上述提到的eVTOL航空器,比較通俗地理解就是電動化且不需要跑道就可垂直起降的飛機。eVTOL航空器自身就是一個萬億級別的賽道,成為高鐵、地鐵、長途巴士、出租車、私家車的重要補充和替代,國內峰飛、小鵬匯天、沃飛長空、億維特等企業都在重點布局這一領域。同時,這些公司也在積極出海。據報道,峰飛航空科技2噸級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5月6日在阿聯酋完成首飛,實現中國噸級以上eVTOL在海外的首飛。另外,低空經濟對于民用無人機的發展帶動作用也是巨大的。
下游服務包括載人運輸、物流貨運、環境監測、治安管理、醫療救援、消防救火等。eVTOL航空器具有起飛無需跑道、高安全性、低噪音、零排放、易維護、規模運營化后低成本等優勢,能夠讓上述領域的相關應用更加高效。
華為仍將聚焦于產業上游
對于華為在低空經濟領域的角色,有猜測稱,華為已經在圍繞eVTOL航空器做專利布局,證明華為有意入局低空經濟產業中游。不過,在筆者看來,華為仍將會專注于產業上游,華為在eVTOL航空器方面的參與方式預計將和如今參與智駕汽車的方式類似,提供核心技術解決方案,但這些仍屬于產業上游。
目前,產業界的共識是eVTOL航空器有三大技術難點:低空通信、低空導航、低空感知,而這恰恰是華為技術強勢的地方。
在低空通信方面,兩大技術挑戰是非常明顯的,其一是航拍、巡查、救援等方面的飛行器需要高帶寬的網絡傳輸,4K分辨率的視頻流需要至少20Mbps的帶寬。在無線通信技術方面,華為處于全球領先的位置。MWC24巴塞羅那期間,華為發布了5G-A八大創新實踐,以‘原生Giga’和‘原生Green’兩大核心能力,助力全球運營商全頻段、多路徑邁向5G-A。其中,體驗三便是毫米波原生超大帶寬,是實現5G-A 10Gbps體驗的關鍵。
其二是飛控數據同步需要高度可靠的數據傳輸。5G-A天生具有下行萬兆、上行千兆、千億鏈接、低時延高可靠、毫米級定位這些性能優勢,保障低空飛行器的數據連接。華為擁有FDD超寬帶升級和MetaAAU等多方面的能力和經驗,進一步保證了5G-A的可靠性。
5G-A對于低空經濟發展只是前期的探索,實際上6G對低空經濟發展的賦能價值更大,在2024世界6G技術大會上,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低空經濟分院執行院長李世鵬表示,空聯網要求整個低空空域可計算,包括通信、導航、監控和感知,也包括地形、樓宇、氣象、電磁覆蓋等,是非常嚴峻的挑戰。而6G恰恰是空聯網的核心。
在6G方面,根據國際公開數據,我國在6G通訊技術方面專利的份額達到40.3%,為全球首位,其中華為是技術領跑者。華為6G技術依托的是“空、天、地”三處互通,能夠幫助構建空聯網。
再加上我們此前提到,華為在通感一體和自動駕駛方面的技術積累,該公司在低空經濟上游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結語
低空經濟是下一個全新的交通形態,因此將從產業鏈上下游塑造三個超萬億的投資空間,對于華為而言,其主要的優勢仍在于技術領先,因此華為在低空經濟的打法預計將類似于現在在自動駕駛汽車方面的打法,主要體現技術賦能的價值。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32瀏覽量
252990 -
低空經濟
+關注
關注
0文章
73瀏覽量
17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