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牙技術,作為無線通信領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眾多物聯網通信應用場景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藍牙設備在各個實際應用環境中所擔任的角色各異,然而這與藍牙設備所采用的工作模式密切相連。本篇文章將帶領大家深入探討藍牙的工作模式。
1. 主機模式/從機模式
在主機模式下,藍牙模塊具備掃描從機廣播信號以及主動建立連接的能力,能夠與一個或者多個從設備實現連接通信。主機設備會定期掃描周圍廣播狀態的設備所發出的廣播信息,一旦成功建立連接,主從兩端便能進行數據的雙向傳輸。例如,智能手機在數據傳輸過程中就充當了主機的藍牙模塊。
相較之下,從機模式則是藍牙模塊先進入廣播狀態,等待被主機掃描。一旦主機掃描到從設備并建立連接之后,便能與主機設備進行數據的收發。在此模式下,從機無法主動建立連接,只能被動等待主機掃描并建立連接。與廣播者模式的主要區別在于,從設備模式的藍牙模塊是可以被連接的,并且可以定期與主機進行連接和數據傳輸,在數據傳輸過程中扮演從機的角色;而處于廣播者模式的設備則是無法被連接的,比如藍牙手表、手環、藍牙鼠標等等。
2. 主從一體工作模式
主從一體工作模式是指藍牙模塊既可以作為主設備,也可以作為從設備。這種模式允許藍牙模塊在兩種角色之間自由切換。在從模式下,藍牙模塊會等待其他主設備前來連接,必要時再轉換為主模式,向其他設備發起連接請求。主從一體的工作方式極大地拓展了藍牙模塊的功能,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易用性,優化系統架構。以廣州致遠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ZM8258P為主從一體藍牙模組為例,這款產品不僅支持遠距離BLE5.2協議,還具備主從一體的應用特性,具有低功耗、低成本、遠距離、小尺寸等諸多優點。
3. 廣播者/觀察者模式
在廣播者模式下,藍牙模塊會定期且持續地向周圍發送一定長度的廣播數據包,這些數據包可以被掃描者檢測到。在低功耗模式下,藍牙模塊可以持續進行廣播操作,適用于極低功耗、小數據量以及單向傳輸的應用場景。藍牙廣播通道的主要功能便是用于發現設備、發起連接以及發放數據。
至于觀察者模式,在此模式下,藍牙模塊是非連接狀態的。與廣播者模式的一對多發送廣播相比,觀察者可以一對多地接收數據。在該模式下,設備只能夠監聽和讀取空中的廣播數據,卻無法發起連接,只能持續掃描從機。觀察者工作模式在數據采集集中器等應用場合有著廣泛的應用,例如傳感器集中器采集等功能。
4. iBeacon模式
在2013年9月,蘋果公司推出了一款基于低功耗藍牙技術的新型通信協議,稱之為“iBeacon”。此協議具有卓越的低功耗設計以及獨特的運行機制。具體而言, iBeacon實質上是一款低功耗的藍牙信號發射器,采用了BLE(Bluetooth Low Energy)技術,并以廣播模式進行運作。借助BLE中的特殊廣播幀——“通告幀”(Advertising),設備得以定期傳輸這些廣播幀,并使得那些支持BLE協議的移動設備能夠接收到此類信息。值得注意的是,該設備的廣播功率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調節,從而實現持續不斷地廣播藍牙設備的MAC地址、UUID等固定字節的字符串信息。這種技術在精確營銷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例如在博物館、展覽館等場所提供信息推送服務,或是在購物中心為商家提供向消費者發放優惠券和積分的功能。此外,若將其放置在室內特定的位置,還能充當定位器的角色,用戶只需開啟手機的藍牙功能并使用相應的APP,便可輕松獲取設備所在的地理位置,同時接收預設的相關信息。總的來說,藍牙iBeacon作為一種低功耗協議,同時也是一種低功耗藍牙設備,在智能領域展現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
-
藍牙
+關注
關注
114文章
5866瀏覽量
171207 -
無線通信
+關注
關注
58文章
4604瀏覽量
143882 -
iBeacon
+關注
關注
5文章
43瀏覽量
3035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