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不僅是見證文明的瑰寶,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文物保護是保護國家歷史文化遺產、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任務。文物承載著豐富歷史和文化價值的珍貴文物,需要得到科學、精細的保護和管理。
傳統的博物館藏品管理方式往往停留在紙質或表格工具上,這種方式不僅效率低下,而且信息容易丟失或損壞。同時,紙質記錄方式無法存儲相關的音視頻、模型等多媒體信息,限制了藏品信息的完整性和豐富性。
RFID博物館藏品管理采用先進的RFID標簽(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結合計算機技術和物聯網技術,對藏品信息和流動情況進行實時管理的系統。RFID博物館藏品管理通過對“RFID電子身份證”進行自動實時識讀,對藏品管理流程進行自動化處理,做到藏品的在庫、流動、維護、保養等可視化、信息化,使整個管理系統準確、高效、快捷。通過設計防拆卸標簽、安裝閱讀天線、設置庫房出入口閱讀器、后臺監控報警等手段對出入庫流程嚴格控制及全過程追溯,實現對庫內藏品跟蹤監控,從而提升藏品安全保障水平。
RFID博物館藏品智能化管理的意義
1、提升工作效率
RFID博物館藏品管理通過藏品出入庫、藏品盤點、記錄查詢、審批制度、待辦事項提醒等智能化管理,提升工作效率。
在藏品出入庫時利用RFID技術,庫房RFID通道門能夠快速識別出入庫房的藏品,并通過計算機系統顯示藏品的相關信息,對出入庫藏品信息做分析處理。一方面避免了傳統藏品出入庫信息更新滯后的現象,實現了藏品出入庫和出入庫信息同步。另一方面,避免了手工操作誤差,形成出入庫數據報表,以便對藏品去向進行跟蹤,提升了管理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藏品工作人員可根據工作需要,使用RFID手持機進行藏品盤點,并將盤點結果實時更新到系統,形成統計報表。這不僅大大減少了人工盤點的工作量,而且避免了手動盤點對藏品造成的損壞,保障了藏品安全,提高了藏品管理效率。
2、全方面實時監控
每件文物均配備獨立的RFID標簽,RFID無線射頻技術能瞬間獲取文物的具體位置和狀態,確保每件文物都在掌控之中,有效杜絕文遺失和錯放的風險。后臺軟件實時檢測藏品位置,當藏品未授權移動時,系統自動發出警告,從而確保了藏品安全。
3、實現資源共享
RFID博物館藏品管理所形成的數字化信息,不僅包括藏品的基本信息,還記錄了藏品的保存狀態、提用信息、陳列信息、修復信息、高清照片、研究記錄、相關論文、音頻、視頻等動態信息,建立了一個全面的可儲存備份的藏品信息數據庫。
工作人員可以根據權限對藏品信息進行檢索查詢、修改、統計、下載、在線打印,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打破了博物館傳統藏品信息管理過程中藏品信息被存放在不同的清單或檔案中查找不便的瓶頸,為全館其他業務工作如陳列展示、藏品研究、教育活動、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發等提供精準快速的藏品信息,實現藏品信息資源共享,對博物館總體工作水平的提升具有深遠意義。
RFID博物館藏品管理的上線在博物館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FID博物館藏品管理結合了最先進的RFID技術和智能化管理手段,旨在為文物保護事業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賦予文物新的生命力。
(部分圖文來源于網絡,侵刪)
審核編輯 黃宇
-
RFID
+關注
關注
388文章
6191瀏覽量
238540 -
智能化
+關注
關注
15文章
4943瀏覽量
55759 -
無線射頻
+關注
關注
4文章
208瀏覽量
2708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