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世紀,伴隨著指南針技術從中國傳至歐洲。馬略卡、巴塞羅那等地的航海家,開始結合方位學、地理學、天文學知識,以及自身航海經驗來繪制航海圖。這種最早的航海圖被稱為“航海指南”,或者波托蘭海圖(Portolano)。
從此,航海事業告別了只能依靠北極星來導航,只能在近海航行的初級階段,走向了有海圖可依,有海徑可尋的羅經航海時代。目前,存世最早的波托蘭海圖誕生于1275年,它標志著大航海時代拉開序幕,人類文明的交流與商貿踏上了新的階段。
數百年后的今天,遠洋航行需要先確定航海圖已經成為常識。同樣,在面對新的商業機遇,新的技術變革時,一個產業的升級迭代也需要先畫出“航海圖”。比如說,全球移動通信產業就在面臨這樣的情形。
當5G-A商用到來,恰好遇見了大模型落地,端側AI設備崛起,加上產業智能化、智能駕駛、具身智能、元宇宙、裸眼3D等種種技術都爆發出對移動通信網絡的新需求。我們所有人都知道運營商正面對史無前例的技術變革機遇,將獲得巨大的價值增量。
但這種變革機遇更多停留在宏觀上的“目標港口”。如何把遠航的目標,變成一張有方位、有洋流、海岸線清晰、比例尺明確的“航海圖”,是整個移動通信產業都在期待的話題。
6月26日,2024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海正式召開。MWCS被廣泛認為是亞洲移動通信產業的風向標,是全新通信技術發展的核心引擎。在本屆大會“未來先行”的主題下,所有人都在期待給未來畫出一張航海圖。
(華為常務董事、ICT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主任汪濤發表主題演講)
2024 MWC 上海期間,華為常務董事、ICT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主任汪濤發表了“加速5G-A發展,開啟移動AI時代”主題演講,他表示:“本月恰逢中國5G商用五周年,五年來,5G商用成果顯著,對全球移動產業的影響前所未有。2024年,5G-A商用元年和AI入端元年碰撞,將開啟‘移動AI時代’,讓智能化服務無處不在。移動AI時代將帶來人機交互、內容生產、移動終端三個方面的重要變革,為人類社會注入全新的活力,也給移動產業帶來廣闊的機遇。我們需要從‘Networks for AI’和‘AI for Networks’兩個維度加速5G-A發展,共同創造移動AI時代的商業新價值。華為期待與產業界攜手,共同抓住移動AI時代的巨大機遇,構建美好的智能世界。”其演講不僅清晰指明了未來十年的核心趨勢,是移動AI時代到來。同時還為運營商應該如何通往移動AI時代,如何將時代洋流進行價值最大化,畫出了一張詳細航海圖。
宏觀機遇每個人都能感知,但只有足夠具體的行動目標、行動方法與商業化模式,才能構筑真正的行動力與生產力。
在技術變革、產業行動與商業模式升級的線條交錯下,華為將一張新時代的航海圖,徐徐展開在了全球移動通信產業面前。
變革時代:運營商需要新的航海圖
在講解這張航海圖之前,我們必須達成一個共識:為什么運營商需要為接下來的行動,確定新的發展藍圖?
在移動通信產業發展的視野中看,目前我們處在歷史上難得一見的“技術變革交錯期”,很多領域都在發生從技術到產業,再到商業模式的關鍵變革期。而這些變革又恰好相遇,發生在同一個產業階段。技術變革的交錯,將帶來持續的連鎖價值反應。這是運營商最需要把握,也最難以準確把握的未來趨勢。
比如說,5G-A在2024年迎來了商用元年,這是移動通信領域的最大事件。但同樣在這一年,AI大模型成為全球科技的最大變量,發展速度不斷加快。而AI大模型落地在手機、PC等終端設備,又必然給終端帶來了新的移動通信網絡需求。AI大模型、5G-A與終端變革,就這樣精準發生在同一個時間點上。
因此,運營商必須首先明確變革是什么,變革將要怎樣發生,再從變革來推導自身應該怎樣做,制定包含目標、行動,以及商業閉環的戰略藍圖。
如果用一個高度概括的概念來形容未來十年的科技變革,那么“移動AI時代”將會是一個恰當的定義。AI大模型正在深入端側,改變人機之間的交互模式、需求匹配以及購買決策,進而影響到移動通信網絡在整個智能體系中扮演的角色。
汪濤認為,移動AI時代將帶來三個方面的重要變革:
1.人機交互變革。交互方式將從“觸控交互”走向“全模態交互”,支持自然語言、手勢和情感等多種交互方式。舉個例子,當大模型能夠更具泛化性地理解語言意圖,今天正有越來越多用戶開始傾向語音交互,而非傳統的觸屏模式。
2.內容生產變革。用戶獲取信息將從“檢索內容”走向“AI生成式內容”,信息生產從預制轉變為定制,AI可以為用戶提供全面個性化的實時服務。過去我們想要看某類視頻,需要去搜索是否存在這種內容,但今天AI視頻生成模型可以隨時為我們提供視頻,無論其之前是否存在。這種模式將全面改變人與信息間的關系。
3.移動終端變革。移動終端將從智能手機走向“AI助理終端”和“具身智能”,提供全場景的智能入口。當AI能力足夠強大,手機可以僅僅是人機交互終端的一種。在大模型興起后,AI原生終端與機器人得到了極大發展。
人機交互變革、人與信息關系變革,以及終端形態變革。這三種變革,框定了移動AI時代的整片海域。
面臨著新海域,運營商不僅需要知道宏觀的技術邏輯,更要明確具體的行動指南。
就在此時,華為已經畫出了這張航海圖。
觀洋流:錨定新十年的新機遇
技術變革滾滾而來,重點是機遇何在。
在移動AI時代的海域面前,每個角色都將獲得不同的機遇。從移動通信產業的視角出發,我們最需要的是確定運營商將獲得怎樣的機遇。
大的時代趨勢是必然發生的結果,以這種結果為錨點,逆推驅動結果發生的原因,是華為始終能夠找到正確道路的關鍵。
面對移動AI時代的變革,華為同樣用到了這樣的推演邏輯,以三大變革為目標,可以逆推出運營商將在未來趨勢下獲得三大機遇:
機遇一,交互變革引領流量增長。
目前,伴隨流量增長放緩,全球運營商普遍希望找到新的流量增長出口,而從大模型帶來的交互內容與交互形態變革來看,流量增長大概率將重回正軌。
首先,AIGC帶來了交互效率的提升,用戶獲取信息的速度將更快。交互效率提升意味著交互流量隨之增長。
其次,AIGC還推動了交互質量的提升,3D化、空間化的視頻將成為新的流量增長的核心。比如說,AIGC視頻可能比同樣時長的拍攝視頻大出百倍,而訂制化的AIGC內容更將帶來個人流量的指數級增長。
再次,AIGC還帶來了交互對象的提升。未來,每個終端都可能內置大量本地模型,并且與云端模型進行實時交互。這意味著終端的交互對象從單一的人機交互擴展到百倍的機機交互。
在這樣的趨勢下,個人流量的爆發式增長已成定局,運營商必須提前為此做好準備。
機遇二,車聯網成為移動通信新增量。
根據相關數據,預計到2030年,每年將新增超過8000萬輛網聯汽車。汽車的全面網聯化、智能化已經成為時代趨勢。在這種情況下,汽車將在智能座艙與智能駕駛兩方面形成全新且強勁的移動通信需求。
在座艙方面,將需要支持智慧助手、多屏觀看和XR應用等需求,使車輛成為集休閑、娛樂和工作于一體的“移動第三空間”。未來兩年,預計車載觀看視頻時長將10倍增長,車載流量將獲得百倍增長。
在智能駕駛方面,智駕正在從理念走入現實,成為越來越多人真正的出行選擇。未來,將需要實現每月數百G數據的上傳訓練,以此來提升智駕系統的整體水平。同時,車路協同還將帶來巨大的汽車流量需求。
機遇三,物聯網突破想象力邊界。
相比于移動AI時代人聯網、車聯網的升級,物聯網具有更大的想象力。未來,可能每個人都擁有AI助手,AI數智人在虛擬空間的每個角落中完成工作,每個行業、每家企業可能都需要配置AI大腦,伴隨著具身智能的興起,機器人可能走進千家萬戶、千行萬業。
這些生活、生產中的物聯網終端,將成為運營商難以想象的價值風口?;蛟S,很快移動通信服務的主要對象,將從“碳基人”拓展到“硅基人”。
新人聯、新車聯、新物聯,構筑了運營商在移動AI時代的三大機遇。它們就像時代的洋流,指引著運營商要到哪里去。
而接下來的問題是,究竟如何才能航向移動AI時代的機遇港灣?
定航向:面向移動AI時代的新舉措
如果說,航海是風與船的協奏曲,那么移動通信產業航向移動AI時代,則必須是網絡升級與AI技術的協奏曲。
想要獲得移動AI時代帶給運營商的巨大機遇,就必須將5G-A發展與AI大模型技術統一在一張藍圖中,進而構成有效、準確的行動舉措,打開通往新十年的新航向。
汪濤提出,5G-A作為移動AI時代的重要支柱,我們需要加速其發展,與運營商和產業伙伴共同創造商業新價值。具體來看,需要從Networks for AI和AI for Networks兩個維度來加速5G-A的發展。
首先從Networks for AI的角度看,移動AI時代的多樣化業務對網絡大下行、大上行、低時延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說,為了實現與AI助理的交互與真人無異,端到端時延必須控制在400ms以內。在包含語音、視頻的多模態交互場景中,單次生成的token數量超2000個??紤]到大模型需要至少320ms來處理這些數據,再加上傳輸網絡和終端處理的時間,網絡空口時延需保障在20毫秒以下。
在人聯、車聯為代表的大量類似網絡需求下,運營商需要加速全頻段走向5G-A,充分釋放各頻段價值。同時在全頻段池化的基礎上,首先通過多載波聚合、MBSC等技術,按需匯聚頻譜資源,以超大帶寬構筑5G-A充足的管道能力,滿足人人千兆、極致萬兆的需求。其次,需要充分發揮不同頻段優勢,通過上下行解耦、FSA等技術進行多頻互助,兌現網絡多維極致體驗,滿足上行千兆、<20ms超低時延等需求。
除此之外,運營商還需要面向萬物智聯,積極探索通感一體、通信算力融合等能力,從而賦能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智能化發展。讓移動通信網絡成為移動AI時代的底座與基石,確保智能時代,網絡先行。
在AI for Networks方面,運營商需要將AI的能力充分注入移動通信網絡的每個領域,實現性能智優、運維智簡、業務智營。
比如說,通信大模型正在加速推動網絡自動化走向AN L4高階自智。在應用場景方面,通信大模型可以提供“面向角色的Copilot”,通過專業知識問答和輔助運維能力,提升相關工作的效率。而“面向場景的Agent”,則可以通過理解用戶意圖、自動編排任務,自主閉環復雜場景問題。最終,通信大模型將全面重塑電信網絡的運營、優化和維護。
除此之外,在業務運營、網絡調優、故障處理等場景中,AI技術可以為移動通信網絡帶來直觀準確的價值。網絡升級,同樣需要AI先行。最終讓AI技術升級與5G-A發展之間構筑起正向循環,相互促進的關系。
這種AI之風與5G-A之船的相互推動,就是運營商航向移動AI時代的最佳動力。
興港口:創造性激活新商業模式
對于運營商來說,所有的技術提升與網絡投資,最終都需要落回到商業價值上。移動AI時代的巨大變革,如何才能實現商業閉環,改變運營商的商業模式。這些問題就是華為畫出移動AI時代航海圖時,必須給出的最后一片拼圖。
商業模式創新,是運營商在移動AI時代,面向新機遇,推動新舉措的最終落腳點。準確找到商業模式創新方案,必須具備足夠的創造性以及精準的洞察力。
汪濤認為,面向移動AI時代,我們需要提升全場景聯接價值,升級商業模式,創造商業新價值。
具體而言,運營商的商業模式創新也包含兩個方面的創造性激活,即toC領域與toB領域的協同進化。
在消費者端,運營商將有機會從單量綱的“流量經營”,走向多量綱的“體驗經營”。比如說,推出直播、高清,甚至AIGC領域的確定體驗卡,助力相關領域的繁榮發展,或者通過提供算力、存儲、后向收費等創新業務的新量綱,來創造性實現商業模式升級。
在產業端,伴隨著智能化的普及,運營商將可以從提供“聯接”,拓展到“聯接+多維服務”的價值變現新機遇。
比如說,運營商可以從提供物聯卡、專網為主的基礎網絡服務,升級到提供集成服務、數據服務、感知服務等增量服務。比如說,在機器人工廠提供網絡聯接、云計算、大數據和AI應用的端到端集成服務;在低空經濟領域提供航道管理、實時空域信息等數據服務等。
C端和B端的商業模式協同進化,將有可能重塑運營商的商業模型。將流量計費的傳統模式,升級為服務為核心、能力為核心的新商業模式,同時極大打開訂制化市場的商業空間。
整體來看,華為指出了移動AI時代的確定性趨勢下,全球移動通信產業,將具體迎來哪些新機會、新舉措、新商業模式。這三者之間又具備怎樣的邏輯關系,以及運營商如何按圖索驥,一步步確定自己的時代目標,并向其出發。
這就是航海圖的作用。它能為探索者提供方向,為旅行者提供支持,為戰略家提供洞見。
面向技術爆發,面向移動AI時代。華為以時代之先,畫出了這樣一張具體而微,海徑翔實的航海圖。
接下來,將是出發的汽笛聲響起。一艘艘載滿運營商期待的航船,會駛向5G-A的海港,駛向AI大模型的海域,駛向智能世界的波濤。
審核編輯 黃宇
-
移動通信
+關注
關注
10文章
2617瀏覽量
70071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513瀏覽量
270314 -
5G-A
+關注
關注
0文章
212瀏覽量
13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