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論文出版之后,買回來放在圖書館里,全國也就那么幾本。我讀博時,從東北坐火車到北京,在北京計算所的圖書館一個架一個架地翻,才能看到前年的會議資料,看到人家已經研究很長時間發的文章。”他說,“不像現在,你今天發一篇Science,明天我就能從網上查到了”。
今天,科研信息的分享,都不再有物理邊界,不需要科研人員耗費寶貴的時間精力,千里迢迢去“取經”了。比如專利就會通過“公開換保護”的形式,激勵全球創新者分享知識,并借助在線查詢檢索,加速技術的交流和傳播。
前不久,茶思屋科技網站上線了“查思專利”,用戶可以在該板塊中,查詢到全球的公開專利,快速尋找到自己想要的“寶藏”。
數字化時代,專利檢索工具就像是“信息火車”,如果班次少、速度慢,科研人員不得不繞路前往,事倍功半。而“查思專利”,就在研究人員與海量信息之間,搭建了一條高效、便捷的路徑,讓專利查詢從“火車”升級為“高鐵”,助力全球科研人員加速度抵達智力寶庫。
不過,市面上已經有不少專利查詢平臺和工具了,為什么還需要“查思專利”呢?本文就來詳細聊一聊,修一條通往專利富礦的“信息高鐵”,必要性在哪里?“查思專利”有何不同?它的出現,又會給全球科研領域帶來怎樣的影響?
勘探智慧富礦:專利查詢的現實挑戰
目前,市面上已經有不少專利查詢工具和服務平臺,為啥還要搞一個新的呢?科研人員要投入時間精力去學習使用新平臺,不會耽誤功夫嗎?
我們可以把專利,想象成一座沉淀著大量智慧的富礦。時至今日,科研人員想要充分挖掘這座寶藏,仍然面臨很多挑戰。
一是查不到。一些科研領域的信息獲取渠道有限,信息更新速度不及時,國外平臺訪問不便,部分開放科學和數據共享還有局限性,這些客觀情況都導致專利信息查不到、查不全。
二是查得慢。專利信息數量龐大,涵蓋多個領域和方面,信息篩選和甄別難度大,如果沒有有效的查詢工具和方法,很難從中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比如海外專利檢索平臺與中文平臺,一般會在某些字段(如專利申請人的姓名、聯系方式等)上存在差異,需要研究人員進一步判別,又會影響到研究進度。
三是查得貴。目前市面上也有一些專利檢索工具,但都需要付出一定的金錢成本和時間成本。例如,在查詢不同國家的專利時,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關鍵詞或查詢方式,增加了查詢的復雜性。一些專利查詢工具在用戶體驗方面存在不足,如網站不穩定、搜索卡頓、需要頻繁輸入驗證碼等,還得花時間來學習和掌握其使用方法。第三方專利庫提供的一些高級專利查詢工具價格較高,不適合一些經費有限的高校和研究人員。這些都額外增加了專利查詢的負擔。
由于查詢不便,科研人員或企業之間缺乏高效連接路徑,可能無法及時發現和利用有價值的專利,從而錯失良機,如入寶山而空手歸。因此,科研人員和海量專利之間,急需一條簡單快捷的“信息高鐵”。
修建信息 “高鐵”:“查思專利”帶來的效率升級
茶思屋科技網站,是一個開放的科學與技術交流平臺,匯聚了全球多領域的科學與技術話題,自然也格外懂得科研人員的現實痛點,便鋪設了一條專利查詢的信息“高鐵”。
具體來說,查思專利從三個方面,讓專利查詢效率大幅升級:
1.覆蓋全面。目前“查思專利”可以查詢全球所有專利,解決了海外專利平臺訪問不便的問題,而且數據更加全面。數據庫中收錄了將近1.9億條數據,其中超過1.2億件全球專利已進入公共領域,其中包含華為公開的30多萬件專利,充分滿足科研人員的信息需求。
2.功能快捷。“查思專利”強大的搜索功能,可以快速、準確找到相關的專利信息。支持混合檢索,同時輸入申請人/技術關鍵詞,如“榮耀 折疊屏”,就能自動識別,大幅提升檢索效率。
我們知道,在AI、智能終端、云等技術領域,研究者往往會關注一些領域內知名科學家/企業,查思專利的快速篩選就能很好地滿足這一特定需求,查詢結果可以進行快速篩選,定位到感興趣的top 申請人(公司)、top發明人,以及最近公開的最新專利,可以高效了解前沿進展和行業研究熱點。
3.閱讀簡易。經過大量的用戶調研后,“查思專利”對頁面布局專門做了優化,直觀的界面更符合用戶的使用習慣。按照用戶的使用步驟,可以發現每一步都格外友好。
第一步,輸入更方便。在搜索欄內輸入檢索詞,無需自行翻譯,就能直接搜索到中英文的全球專利。比如搜索“LLM”,會同時顯示“LLM”和“大語言模型”的專利信息,非常方便。對于沒有中/英同族的專利文獻,還提供譯文(機翻+人工矯正),更加方便中文為母語的科研人員了。
第二步,呈現更簡潔。查思專利會優先顯示最新申請的專利,并且將專利數據按族顯示,一個專利方案只顯示一個結果。比如IBM的“數據庫”,在多個國家都進行了申請、公布,從而形成了專利家族,搜索后會按照全球同族數據進行展示,并根據用戶的語言習慣,優先返回更便利閱讀的專利版本,比如在中文環境下,會優先提供中文版本的IBM專利。
第三步,閱讀更省心。在結果頁和專利詳情頁,該網站對用戶輸入的關鍵詞都進行了高亮,方便用戶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專利或段落。此外,“雙視圖”閱讀,可以對照文字,更直觀地理解附圖內容,解決了傳統專利文獻中附圖閱讀不方便的問題。閱讀欄支持兩側獨立滾動,方便對比觀看(左側專利文本,右側權利要求),附圖還可以進行翻轉、點擊放大等操作。可以說,閱讀專利從來沒有這么省心過。
覆蓋全、檢索快、閱讀易,這三重升級讓專利查詢效率大幅提升,從而使能科研創新。
由此,海量專利將不再蒙塵,而是科研人員可利用、可挖掘的智慧富礦,經由“查思專利”源源不斷地被輸送到“最強大腦”中,化為時代所需的創造力。
經由科研第一入口,飛往科學的無盡前沿
專利查詢變得高效了,確實是一件好事,但是跟我們普通大眾又有什么關系呢?想必是很多讀者心中的疑惑。
還記得在一次采訪中,一位生物制藥領域的院士科學家提到,搞清楚藥和靶點的關系,對于研發創新藥至關重要,必須靠人去看各種專利。有些化學藥的專利已經一百多年了,在學術界是開放的,如果能讀出來,那么藥效、藥代、安全性等都有數了,我們(中國制藥公司)就有了很多大數據,加速創新藥的研發。
所以說,加速挖掘海量公開專利,可以保證新的科學知識,能夠持續而大量地涌現,這不僅是科研人員的事,更關乎全球每一個人的健康和福祉。
“查思專利”的意義就在此。作為一條專利查詢的高速路,“查思專利”有望激活創新的“飛輪效應”,為創新涌現釋放十分關鍵的推動力:
1.靈感腦力。專利查詢是科研人員獲取創新靈感的重要途徑。通過“查思專利”高效獲取全球專利,科研人員可以了解不同領域內的技術發展趨勢和創新點,為自己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2.資源推力。高校師生或科研人員,想基于某項技術做出進一步改進,就可以通過“查思專利”快速尋找到自己想要的專利,避免重復研究,將研究資源“好鋼用在刀刃上”。
3.轉化速度。一個好的專利搜索工具能夠幫助專利技術和需求企業實現對接,促進專利成果的轉化運用,盤活存量專利。
4.競爭動力。通過專利查詢,科研人員可以了解競爭對手的研發方向、技術進展以及市場策略,為企業的競爭策略制定提供參考,避免無效內卷,鼓勵良性競爭和技術突破,比如折疊屏、多端協同等專利,有助于手機廠商迭代產品。
智慧是無盡的寶藏,科學是無盡的前沿。讓未來的前沿變為現實,唯有靠全球科研人員從專利富礦中挖掘寶藏。專利查詢工具越高效,這條路徑就越短,很多領域的突破就能更快發生。
除了“查思專利”這一信息高鐵,茶思屋科技網站還為全球科研人員積極打造“基礎設施”,構建了多元頻道、分級服務,致力于打造科研第一入口平臺。當全球“最強大腦”匯聚在這一平臺,會發生什么?
我們知道,鐵路和煤礦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基礎設施,帶來了工業生產力的巨大飛躍,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而今天,智慧是生產力的最大源泉,信息工具則是必不可少的數字基礎設施。
當科研人員乘上“查思專利”這一座信息“高鐵”,撬動海量專利的智慧富礦,為科技創新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那么,我們距離下一個生產力爆發的拐點,也就不遠了。
審核編輯 黃宇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536瀏覽量
270343 -
數據庫
+關注
關注
7文章
3848瀏覽量
6468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