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莫婷婷)在經歷了2023年的下行調整之后,全球半導體產業在2024年逐漸迎來復蘇。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半導體市場營收達到5201億美元,同比下降9.4%。預計2024年全球半導體營收將達到5884億美元,同比增長13.1%。
在半導體產業中以集成電路產業的規模最大,2023年的全球市場規模達到4874.5億美元,占全球總市場規模的81.2%。接下來是邏輯器件、存儲器、模擬器件,市場規模分別為33.6%、17.2%、15.6%。
從全球格局來看,歐美等國際企業依舊保持龍頭地位,國內半導體行業則是在國產化替代、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以及技術創新驅動下,正逐漸在全球價值鏈中占據更重要的位置。數據顯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在2023年全球半導體營收下降情況下仍然出現小幅增長。在企業方面,市場調研機構Gartner的數據顯示,在2023年全球半導體企業前十大的排名中,北方華創的年度營收首次進入全球半導體設備廠商前十,排名第8。
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鏈各環節龍頭企業主要聚集在上海、江蘇、北京、浙江、深圳等地。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深圳的集成電路企業有654家,其中設計企業412家,晶圓制造企業8家,封測企業79家設備企業110家,材料企業45家。
從深圳集成電路產業鏈圖譜看到,深圳主要是以設計業較為領先,設計企業包括海思半導體、中興微電子、比亞迪半導體、江波龍、比特微電子等。在半導體設備領域,前道制造設備中有沉積設備企業、刻蝕設備企業等,更核心的光刻設備、CMP設備則暫時沒有涉足。在封裝測試領域,相對于設計企業則是更少。但深圳封測業位居全國前三,龍頭企業有深南電路、沛頓科技等。
在深圳強大的設計能力、封測產業的加速發展,深圳半導體產業鏈協同效應發揮作用,帶動了整體集成電路產業營收的增長。深圳半導體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深圳市集成電路產業營收2136.8億元,比去年增長32.8%。預估2024年上半年的產業規模為1195億元,同比增長22.5%。
電子發燒友網梳理深圳上市半導體企業的財報看到,2023年有多家半導體企業實現營收增長,業績也隨著市場回暖而回升。2023年匯頂科技扭虧為盈,營收達到44億元,凈利潤達到1.65億,同比增長122.05%。存儲芯片企業德明利在2023年的營業收入為17.76億元,同比增長了49.15%,凈利潤為2.5億元。
深圳市半導體行業協會榮譽會長、咨詢委員會主任周生明在2024中國(深圳)集成電路峰會上分享了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的現狀,他表示,幾年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集成電路產品國產化水平提升。同時他也提到,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缺“芯”少“魂”的狀態尚未發生根本改變,2023年進出口貿易逆差仍高達2134億美元。此外中國進口了全球IC市場總量的約70%,自己消耗約35%。其中,70%以上在深圳集散和應用。
他在會上提到,2024年集成電路有十大關鍵詞:一是關鍵基金設立。二是麒麟高端芯片歸來。搭載麒麟9000S芯片的華為Mate60系列和MateX5系列手機熱銷,華為手機銷量上漲。
三是AI芯片需求猛增。除了消費端,隨著汽車智能化的發展,新能源汽車的CPU等元器件對AI算力的需求持續上漲。四是汽車半導體迎來增長機遇。
五是存儲芯片從2023年第三季度開始減產漲價。未來德明利、江波龍、康盈半導體等存儲芯片企業將實現營收增長。六是自主研發國產芯片不斷突破。七是國際芯片競爭局勢緊張。八是中國成為光刻機巨頭的主要市場。九是全球半導體領域的并購整合,主要集中在EDA、AI、寬禁帶半導體領域。十是內卷與出海。他表示,過度的內卷不利于產品質量和高水平發展,適度的內卷才能保證行業的高端化發展。
中國半導體產業當前存在“低端產品同質化嚴重,高端產品受制于人”的問題,周生明提到要發揮舉國體制的優勢,突破關鍵技術,接下來要把企業做大做強,而不是把企業變得更多,資源更分散。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392文章
11622瀏覽量
36316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