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主要指通過移動通信設備、利用無線通信技術來轉移貨幣價值以清償債權債務關系。移動支付存在的基礎是移動終端的普及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可移動性是其最大的特色。隨著移動終端普及率的提高,在未來,移動支付完全有可能替代現金和銀行卡,被人們在商品勞務交易和債權債務清償中普遍接受,成為電子貨幣形態的一種主要表現形式。
據統計,2013年全球移動支付規模達到1.45萬億元,同比增長了45%;而2009~2013年的年均增速超過60%.2013年全球移動支付用戶超過2.45億人,同比增長了22%.而2012年國內移動支付市場規模為1511億元,2013年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元,同比增長了89%.移動支付市場交易額高速增長,交易規模主要來源于基于移動互聯網的遠程支付業務。
截止到2013年年底,支付寶實名制用戶已達3億,過去一年支付寶完成了125億筆的支付,同時支付寶錢包用戶突破1億,2013年通過支付寶手機支付完成了超過27.8億筆、超過9000億元的支付,以此計算,支付寶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公司。
一、移動支付的原理
典型的移動支付模式,一般需要第三方支付的配合,如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如圖所示)。第三方支付的產生,使得客戶不直接與銀行進行支付清算,優勢如下:一是在電子商務中可以起到擔保作用。二是第三方支付可以集成眾多銀行,且不用開通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也能進行支付,方便快捷。三是可以節約交易成本。移動支付表面上是把支付終端從電腦端向手機端等轉移,但就是這一轉移,可能會導致支付領域的革命性變革,因為支付是貨幣在不同賬號之間的轉移,支付本身就蘊含移動的意思,而手機等終端最大的優勢也是可移動性,二者不謀而合,移動支付與第三方支付的融合,放大了這一優勢。
支付是將貨幣從一個賬戶里轉移到另一賬戶,支付的過程就是貨幣在賬戶之間轉移的過程。在電子貨幣時代,要使貨幣同時具有支付與金融商品的屬性,個人賬戶不可或缺(如果是現金交易則可以不需要)。支付與賬戶緊密相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個人賬戶將逐步集成,未來的個人賬戶將是一個綜合類賬戶,集成個人所有業務和所有資產負債,這個賬戶將成為個人金融活動甚至日常生活的出發點和歸屬點。
二、移動支付的模式
根據移動支付的距離遠近,我們把移動支付分為近場支付、遠場支付以及連接線上與線下的O2O移動支付模式。遠場支付主要有網上購物支付、各種繳費等,而近場支付主要用于交通支付、超市購物等。而O2O移動支付模式則是介于近場支付與遠場支付之間的一種移動支付模式,既包括了遠場支付(如網上團購),也包括了近場支付(如自動售貨機購物),主要目的在于通過支付實現線上與線下的閉環,典型代表如掃描支付。本文對移動支付類型的劃分,還達不到嚴格分類應有的“不重復不遺漏”標準,主要為討論問題的方便。
另外,根據移動支付的提供主體,可以分為銀行主導的移動支付(如M-Pesa、翼支付)和第三方支付公司主導的移動支付,如支付寶的“碰碰刷”、微信支付。這里重點討論按移動支付的距離遠近分類的移動支付模式。
(一)近場移動支付
近場支付大部分情況可以離線交易,不需要聯網。典型代表如NFC移動支付(谷歌錢包)。如果是基于LBS技術的近場支付,則需要網絡來配合,典型代表如支付寶的“碰碰刷”,用戶雙方同時“搖一搖”手機,就能找到對方賬號并進行快速支付,不再需要手動輸入對方支付寶賬號。當然“碰碰刷”也可以通過NFC技術“滴”一下,即可找到對方,前提需要雙方手機都具有NFC功能。
近場移動支付主要基于如下技術:一是LBS技術,指基于位置的服務,是由移動網絡和衛星定位系統(GPS)結合在一起提供的一種增值業務。利用移動網絡與移動終端的配合,來獲取移動終端用戶的位置信息。二是NFC技術,指近場通信。三是RFID,指射頻識別技術,如翼支付的RFID-UIM卡,它是一種具有無線射頻功能的手機卡。
此外,近場支付還有紅外線、藍牙等技術。但藍牙和紅外線普及程度不及NFC,這是因為:一是藍牙和紅外線支付在手機沒電的情況下,無法進行支付,而NFC支付則依然可以完成。二是藍牙建立連接時間較長,紅外線則對視距要求比較苛刻,而NFC支付建立連接則方便快捷。三是NFC相較于RFID技術,具有距離近、帶寬高、能耗低等特點,同時NFC技術增加了點對點通信功能,通信的雙方設備是對等的,而RFID通信的雙方設備是主從關系。
在移動支付混戰的過程中,基于NFC的移動支付逐漸表現出一定的優越性。基于NFC的移動支付對終端的要求太高,其普及性受到一定影響。對此,基于NFC的移動支付可以和基于LBS的移動支付配合,提高其普及性,如支付寶的“碰碰刷”.
(二)O2O移動支付
O2O移動支付是連接線上與線下進行的支付,典型代表如掃描支付,基于LBS技術的移動支付。看見心儀的商品,掃一掃二維碼,用手機完成支付后即可取走商品,這就是掃描支付,完全自主化。二維碼掃描支付可以實現近場支付(自動售貨機購物等),也可以實現遠場支付(團購等),目前二維碼掃描是連接線上與線下的主要紐帶。
O2O移動支付也可以手機刷卡器來完成,手機刷卡器是通過手機音頻口與手機連接的移動配件(能夠識別不同的IC卡)。這種終端不僅可以實現遠場刷卡,也可以完成近場支付。
此外,Facebook推出的Autofill的移動支付信息自動輸入功能,使線上與線下的“互動”變得更加便捷。其運作原理如下:如果用戶在Facebook上使用信用卡購買,那么用戶的信用卡信息將會被記錄,用戶在使用Facebook賬戶購物時,將會自動導入其信用卡信息,使購物更加方便快捷。
(三)遠場移動支付
目前大多數移動支付表現為遠場支付,典型代表如微信支付,手機銀行支付,短信支付,語音支付,支付寶支付。主要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來實現支付。遠程支付可以通過如下幾種模式來實現:一是客戶端模式,二是內嵌插件支付模式,三是手機刷卡器模式。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上述三種分類方法,沒有嚴格的界限,有些支付方式,既可以實現近場支付,也可以實現遠場支付,也可以是O2O移動支付。上述三種移動支付模式的密切組合,可以實現近場近付、近場遠付、遠場遠付。
目前移動支付的主要問題是標準不統一。比如國內三大運營商建立了各自的移動支付可信服務平臺(TSM:TrustedService Manager),提供不同行業的支付應用(例如金融、公交);中國銀聯與部分商業銀行也建設了TSM,向合作的運營商提供金融支付應用。2013年底我國建成的移動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務平臺(英文簡稱“MTPS”)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一難題,目前建設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中國銀聯、中國移動等7家機構的企業TSM已系統級接入試運行。移動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務平臺的建成,可以實現商業銀行、移動通信運營商、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平臺是一個頂層架構,是移動支付行業的標準,在此頂層架構下可建立多個企業TSM并存的移動金融健康生態環境。
三、移動支付案例分析
(一)國外典型案例分析
1.谷歌錢包。谷歌錢包(Google Wallet)主要是基于NFC的移動支付模式,不僅集成了客戶的信用卡,還集成了客戶的會員卡、折扣卡和購買卡等。
谷歌錢包一開始主要運用于近場支付,由于受限于NFC終端的不普及(蘋果手機不支持NFC),谷歌錢包開始拓展使用范圍,不僅僅限于近場支付。推出了實物卡(實物卡和谷歌錢包賬號綁定,支付時直接從谷歌賬號的余額中扣除),實質是預付卡,該卡既可以在柜員機取款,也可以在商場進行刷卡消費。此外,谷歌錢包還推出了G-Mail郵箱支付等新功能,并且與即時購買公司合作,向其提供購物時必要的用戶和信用卡信息,簡化用戶在線購物時的流程。
2.PayPal Beacon 和Square刷卡器。一開始PayPal推出的移動支付主要是手機短信支付,后來逐漸過渡到PayPalBeacon.PayPal Beacon是一款支持藍牙支付的附件設備,使用藍牙技術,無需掏出手機即可完成支付(如藍牙手機通話一樣)。PayPal Beacon有兩個關鍵點:一是Beacon無需接入互聯網,可以離線交易,既方便了用戶支付,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用戶數據的安全。二是能夠提前實現商家與用戶的互動。當用戶靠近支持Beacon的商店時,手機會震動或發出提示音(當然用戶也可以取消這一自動提醒功能)。同時Beacon不會對用戶的位置進行持續追蹤,以保護用戶的隱私和數據安全。
Square刷卡器的本質是讀卡器,通過插入手機的耳機連接口+應用程序,就可以完成信用卡的支付。Square還為iPad定制了內置讀卡器的托架,通過托架來完成支付。Square 刷卡器主要是移動刷卡支付,而Square的目標是取代實物信用卡,還提供了通過Square賬號直接支付的方式,從而實現真正的無卡支付,其原理如下:Square用戶在手機上安裝Square應用,便可以在部分商家直接結賬。
3.韓國的MONETA和K-merce.MONETA是韓國移動運營商SKT推出的移動支付品牌,包括了MONETA card(使用紅外線技術,可以離線交易)、MONETA bill(在線購物)、MONETA pass(乘車卡)、MONETA bank(銀行轉賬等)、MONETA stocktrading(股票交易)、MONETA sign(身份認證)等。
K-merce是韓國移動運營商KTF推出的移動支付服務,與MONETA類似。可以提供移動銀行、移動證券、購物支付等服務。K-merce不但可以通過紅外線技術進行支付,也可以通過刷手機支付。
4.日本的Osaifu-Keitai.Osaifu-Keitai是日本移動運營商NTT DoCoMo推出的手機錢包業務,該服務主要基于一張被稱作Felica的非接觸IC智能卡。用戶需要事先在NTT DoCoMo申請一個手機錢包賬號,并預存一部分金額(是一種預付支付)。
用戶使用該服務購買商品所付的款項直接從賬號里扣除,使用該業務無需輸入密碼(快捷支付)。此外,Osaifu-Keitai可以遠程鎖定和擦除你的資料,同時個人材料可以備份到云端,不用擔心丟失。
(二)國內典型案例分析
1.手機刷卡器:拉卡拉與快錢。目前國內手機刷卡器有兩類代表,一是拉卡拉手機刷卡器,主要針對個人用戶(目前大多數移動支付也主要針對個人用戶)。拉卡拉的優勢在于便民支付,拉卡拉支持所有銀聯標識的銀行卡刷卡支付。拉卡拉手機刷卡器的業務主要有四大塊,包括銀行服務、生活服務、網購支付、娛樂休閑,具體業務包括轉賬匯款、水電氣繳費、話費充值、公益捐款、購買彩票電影票、支付寶充值等。二是快錢手機刷卡器,主要針對企業客戶。如保險企業、旅游、直銷。快刷類似國外移動支付產品Square,插入智能手機的音頻孔建立連接后,即可使用信用卡、銀行卡刷卡完成支付。快錢手機刷卡器的一個典型特征是無刷卡額度限制。
2.電信的翼支付和聯通的沃支付。翼支付是中國電信的移動支付產品,使用的是無線射頻技術完成近場支付。用戶在中國電信開通翼支付賬戶并儲值后,即可在中國電信聯盟商家和合作商戶使用,翼支付不僅能夠進行遠場支付,也可進行近場支付。遠場支付通過網站、短信、語音等方式進行(遠場支付則可以不需要手機),近場支付通過辦理翼支付卡(RFID-UIM卡)來完成。
沃支付是中國聯通的移動支付產品,使用NFC功能來完成近場支付。沃支付包括手機客戶端(主要進行遠場支付、如團購)、手機錢包(主要是近場支付,如“刷”手機購物、乘車)、手機刷卡器“沃刷”(遠場與近場支付均可)。
3.微信支付。微信支付由于融入了社交網絡的屬性,與其他移動支付模式相比,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因此,這里重點介紹微信支付。
(1)發展概況。2013年微信支付誕生以來,迅速席卷全中國。目前支持微信支付的有QQ充值、騰訊充值中心、廣東聯通、麥當勞等。銀行理財業務也正在與微信進行合作,財付通已經和多家銀行協商展開合作,前期將嘗試以風險較小的固定收益類產品為主。除此之外,微信支付還延伸至民生支付領域,如由深圳市供電局正式上線的“深圳供電”服務,不僅能為客戶提供業務辦理指南,還能快速查詢電費、電價等各類信息,并可以直接繳納電費。雖然小額民生支付相對于信用卡還款、電子商務支付等利潤微薄,但這可以增加用戶黏性。為了增加支付的便利性,微信逐漸與一些商家合作推廣語音支付,用戶可以直接對著手機說出自己想要的商品,并可直接進行支付。此外,微信還可以通過掃描購物,即用戶掃描商店里產品的二維碼,直接付款購物。在微信支付的過程中,用戶不用退出微信再進入其他網頁或程序,只要擁有一張與微信綁定的銀行卡、一個微信賬號,就能通過財付通購買公共賬號所提供的商品,整個過程不到1分鐘。然而金融機構在微信支付上的進展相對于其他行業來說相對較慢。截至2013年12月,已有超過40家基金公司開通微信賬戶,但主要是余額查詢和業務咨詢方面,多數不涉及支付,如需購買理財產品則仍需要跳轉至基金公司的手機頁面。銀行業也是同樣的情況。此外,微信支付的上線商戶基本上是中國內地的商戶,暫時只能接受中國內地用戶的支付交易,尚未覆蓋海外地區,也就是說目前還不能利用微信實現跨國購買產品。
(2)工作原理。微信支付有兩層含義:一是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財付通來完成的快捷支付,是一種移動創新產品;二是通過銀行開通的微信公眾號引導到手機銀行來完成的支付。我們通常所說的微信支付更多地指第一層意義上的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不僅整合了社交網絡平臺與第三方支付公司,同時也整合了手機銀行,能夠最大化的滿足客戶的支付需求。第一層意義上的微信支付的運作過程如下:微信用戶首先需要在個人資料里添加銀行卡,完成與銀行卡的綁定。綁定銀行卡時需要輸入某張銀行卡卡號、身份證號、姓名、手機號,并通過手機號驗證身份,以上信息如果準確無誤,即可完成綁定。一般情況下,用戶需要設定一個微信支付密碼,并且這個密碼必須與銀行支付密碼不同。完成與銀行卡的綁定之后,就可進行支付。關于第二層意義上的微信支付,首先需要銀行開通微信公眾號,微信用戶與銀行通過微信進行互動,并通過微信平臺把客戶引導到手機銀行來完成支付,但前提條件是客戶需要開通手機銀行。微信支付的核心是融合了社交網絡平臺、第三方支付與手機銀行,充分利用了社交網絡平臺的客戶優勢,第三方支付的開放性以及手機銀行功能的多樣性,這是微信支付與其他支付方式的主要區別。
(3)微信紅包。微信紅包是微信與傳統的“發紅包”相結合的產物,是由互聯網精神催生的新事物,是微信功能的延伸。微信作為一種社交工具,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貼近于真實世界的人際關系和社交屬性,而這既是微信紅包活動的前提,也是微信紅包活動的結果。微信紅包分為拼手氣群發紅包和普通紅包兩種,基本操作如下:填寫紅包信息(金額、祝福語等)→微信支付→發送好友(群)。收發紅包過程的背后則是財付通的充值功能、銀行卡的提現功能和銀行的支付結算功能的整合。
一個典型的微信搶發紅包的步驟如下:一是建立一個微信群(這相當于“定向增發”),二是綁定了自己的銀行卡,充入發紅包的金額(比如2000)。三是隨時發送紅包(也可以事先告訴群成員發送紅包的時間)。紅包一經發出,成員就可以在群里爭搶,并可以在群里曬出各自搶到的金額,互相比拼“人品”和“運氣”(因為有紅包個數和紅包總金額的限制,并且每個紅包的金額也是由系統隨機生成)。
來自騰訊方面的數據顯示,2014年除夕到大年初一下午4點,參與搶紅包的用戶超過500萬,領取到的紅包總計超過2000萬個,平均每分鐘超過9000個紅包被領取。微信紅包之所以受到用戶追捧,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拼手氣群發紅包實質是搶紅包,“搶”字意味著競爭,正因為競爭機制的引入,增加了人氣,同時也增加了“年味”.二是微信“發”紅包符合中國傳統的發紅包習慣,而“討”紅包則不符合中國人愛面子的習慣,這也是支付寶的“新年討喜”不及微信紅包的原因之一。三是微信紅包擺脫了物理位置的限制,雖然相隔千里,同樣可以感受到“天涯若比鄰”的歡樂。四是微信紅包體現了互聯網的精神,即共享、平等、普惠、民主等,這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也不是名利場,有的只是親情、友情和同學情。如各行各業的精英、企業家們,在搶發紅包的過程中也都表現出孩子氣的一面。
通過微信紅包活動,微信支付潛在收益如下:一是微信紅包活動使微信支付功能得到了大范圍的推廣,大部分參與“搶紅包”的用戶都將微信賬戶與銀行賬戶進行了綁定。二是部分領到微信紅包的用戶不提現,使得紅包成為騰訊的沉淀資金,騰訊可以通過沉淀資金來獲益,主要是吃利息。三是用戶領到微信紅包后卻不提現,使得微信支付賬戶變成一個類似“支付寶余額”的賬戶,倒逼騰訊植入更多的增值服務,如話費充值、銷售金融產品。
四、移動支付的風險與監管
移動支付面臨的主要風險是信息科技風險,指在進行支付時,由于硬件癱瘓、各種軟件故障、網絡病毒、人員操作失誤、數據傳輸和處理偏差以及各種網絡欺詐等造成損失的風險,主要表現為客戶賬號和資金的風險。
為什么移動支付的風險主要表現為信息科技風險呢?一是移動支付業務主要依靠的是開放性網絡環境,這種開放性的網絡環境容易受到攻擊。二是安全技術跟不上移動支付的發展,不同類型的移動支付業務模式不斷推出,而與之配套的技術保障手段不完善,導致其支付業務模式可能面臨風險。三是用戶過于看重支付的便捷性,風險防范意識不足。
總之,移動支付方式極大地降低了交易時間和成本、增強了客戶體驗,但是互聯網是一個開放式的網絡系統,使得互聯網金融不得不面對比傳統金融更加復雜的信息環境,黑客攻擊、信息竊取、病毒傳染這些潛在風險因素都可能引發信息科技風險對移動支付和第三方支付,我國已經建立起一定監管框架,包括反洗錢法、電子簽名法和《關于規范商業預付卡管理的意見》等法律法規,以及中國人民銀行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支付機構預付卡業務管理辦法》、《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和《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移動支付進行監管。
對于移動支付息科技風險,除了政府監管部門的監管外,移動支付提供者還應該建立一套整體的風控策略(技術與非技術手段并存)。技術手段比如:單獨設立移動支付密碼,短信以及語音認證相結合,運用對大數據分析來驗證人的身份等。
此外,在信息科技風險發生時,要能及時報警并對可疑行為作出合理處理,為用戶賬戶提供實時保護。非技術手段如由保險公司提供保險,目前大多數第三方支付企業提供的移動支付大多進行了保險。
-
移動支付
+關注
關注
0文章
576瀏覽量
4811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