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家用攝像頭的口水戰爭論不停,先是92后女生致360周鴻祎,再有家用攝像頭IP破解軟件和IP地址被兜售形成灰色產業鏈。所有爭論矛頭直指監控與隱私之間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的矛盾,在這個滿大街監控的時代里,我們將攝像頭搬進了自己家中,到底是增加了安全感,還是連最后一點隱私都不得自主。到底是誰動了我們的隱私?
近些年,隨著安防意識逐漸深入日常生活中,民用監控的市場漸漸呈現暖意,家用攝像頭逐步走進千家萬戶,一定程度上為居家生活,看家、看護老人、小孩、寵物等方面帶來便利,為一部分剛需人群解決后顧之憂。
市場是巨大的。對于傳統安防企業而言,消費型市場一直是一塊難以啃食的巨大蛋糕,前兩年戰略轉型進軍消費類市場的口號四起,廠商們也都有了一些動作,成立了一些旗下民用品牌,與此同時,以小米、360為首的互聯網品牌以智能攝像頭進入,憑借互聯網的優勢和強勁的市場營銷手腕在短短兩三年成功搶奪了一部分的市場。
幾年發展過去了,行業巨頭家用品牌全球用戶也僅僅突破千萬,這與全球家庭用戶總數相較不過杯水車薪,其他品牌民用產品更是發展曲折,這兩年安企的宣傳策略也不再重點放在消費類市場,消費類市場始終難以迎來春天,與此同時帶來的一系列后遺癥也逐漸涌現出來。
在跨界轉型成為產業集體的走向時,仍然有一些企業在交叉路口選擇了前行,筆者在去年采訪過宇視為何不跟隨互聯網潮流向消費類市場拓展,宇視閆總的回答一直讓筆者記憶猶新,“中國互聯網這種爆炸式發展主要依靠是(對比歐洲,同一語言)超大人群的紅利,可以在短短的幾年內成長的非常快。但這種增長如果沒有后繼的技術支持不斷升級,是有天花板的,如果沒有更長遠的技術投資和創新,小貨車互聯網創新難以支撐企業或一國長期的技術發展”。
而對于中小企業,則更多的出于企業定位考慮,美贊美的唐總也認為消費型市場需要規模化效應,需要龐大的投入以及持續的品牌影響力,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去進行市場鋪墊和基礎營銷,而對于長期專注于行業市場的傳統安防企業,以消費市場為重心的話很容易被互聯網品牌和家電行業巨頭們碾壓,有可能會迷失掉自己,使得投入和產出無法取得效益甚至無法平衡,從而使得企業出現生存危機。
當然利潤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量因素,家庭用戶多以單品為主,在價格和用戶上傳統安防企業難以和互聯網企業相較,單品的利潤空間本就小,價格戰之下的利潤降到最近,傳統安防企業玩不起。
這是一個隱私與無隱私時刻博弈的時代,互聯網、信息化的突飛猛進,我們的生活里或多或少的每天被強行推送各類信息,我們的手機號碼、購物記錄、興趣愛好等各種各類信息被當做商品販售,日常生活被監控直播,關于隱私安全的巨大漏洞已經難以彌補,看似安全的時代里,每個人都好似透明前行。顯然這一場隱私的博弈之中,多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廠商的產品、用戶的教育、平臺的審查等都是問題所在。
互聯網品牌新的營銷手段、新的應用領域、免費的噱頭已經將市場攪得魚龍混雜,如何才能將隱私裸奔的漏洞彌補上,還需要踏踏實實做技術做產品的安防企業用技術和產品替代,才不會打開家庭監控手機端用戶突然多了幾個不是添加的用戶,才不會原本對著門口的攝像頭突然轉了個方向對準了客廳,才不會在直播平臺里看到了自己在某餐廳某商場的囧態……
-
安防監控
+關注
關注
5文章
267瀏覽量
32925
原文標題:到底是誰動了我們的攝像頭?
文章出處:【微信號:asmag001,微信公眾號:安全自動化】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