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系“多余物” 利用觸控面板的技巧
“去掉了全部的多余物。”Sony Electronics的野口說。Sony的Reader Daily Edition將Kindle具有的鍵盤作為多余物排除掉了,實現了讀者可簡捷地直接進入閱讀的操作性。全畫面均可在觸控面板上直接操作(圖2)。
圖2 操作上的主要不同
Reader Daily Edition在電子紙上有觸控面板,可以直接在屏幕上操作。Nook除了電子紙以外提供獨立的LCD顯示器,具有觸控面板。
實際操作可知,利用全屏幕觸控面板可實現多種功能。舉例來說,可以在畫面上自由書寫入文字或圖畫,或是在畫面上操作指放大屏幕上的文字等(圖3)。
圖3 屏幕上書寫與放大
Reader Daily Edition具有讓使用者書寫及在屏幕上繪圖的功能(a),以及可以放大所選擇的文字(b)。
就可寫入文字或繪圖的功能,Sony Electronics的野口自豪地說,會令“熟知電子紙性能的人感到驚訝。”電子紙的更新速率相當緩慢,要使屏幕畫面跟上手寫輸入的速度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在Sony的閱讀器上,卻感覺不到延遲。做到這一點,不僅應用了特殊型態的電子紙,還有軟件的輔助。“自從LIBRIé開始,我們了解E Ink的電子紙特性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所以我們可以發展最佳的演算法。”Noguchi說。這對說明深入了解硬件可以達成與眾不同的操作性,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Barnes & Noble的nook也沒有鍵盤,但是其操作系統完全不同。操作不用主屏幕,而是另配備一個單獨的LCD觸控顯示面板(圖2),例如,可在其上顯示的軟件鍵盤上輸入文字等。這種雙屏幕的設計雖有其他優點,但是業界專家指出這個設計的潛力至今尚未得以完全發揮。
基本設計與Kindle 2相同細節導致差異
為提供出色的閱讀體驗,究竟對硬件作了哪些改進呢?此次,在幾位電子書終端企業以及通訊相關企業的工程師的協助下,我們拆解了Reader Daily Edition與nook。Reader Daily Edition為Sony所設計與制造,nook由電子制造服務商(EMS)為書商Barnes & Noble所開發。它們的起源就相當不同。
拆解中大致有兩個特點。第一,在基本的硬件設計上,兩個產品非常類似。第二,Reader Daily Edition在硬件設計的細節上對于操作型的加強、風格與強韌性上有特別的考量。
兩者的電路架構幾乎相同
“會有什么出現呢?……”在通常的拆解中,最令人緊張興奮的是打開機殼的瞬間。但是這次工程師從打開外殼到開始拆解的過程中,連表情都沒有變一下。看上去兩款電子書內部似乎沒有特別值得一提之處,甚至比較零件、檢查主電路板,還是沒有看到大的差異(圖4、5)。
圖4 關鍵零組件
Reader Daily Edition與nook的關鍵零組件。
圖5 主電路板比較
Reader Daily Edition與nook移掉它們的后外殼。保護的屏蔽也移除。零件的描述為推測。
一個工程師評論說,電路架構看起來相當接近手機的設計概念,有處理器、3G通訊模組與其他零件的擺設很整齊。這與Amazon.com的Kindle 2設計非常類似。
但仔細檢查個別的元件,發現兩款機型有一些細微的差異,有(1)電池位置不同;(2)天線尺寸不同及(3)電子紙的固定方式不同。
-
電子書
+關注
關注
7文章
112瀏覽量
22363 -
Kindle
+關注
關注
1文章
54瀏覽量
15592 -
拆解
+關注
關注
82文章
604瀏覽量
11466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