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當前,文化與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緊密程度相互融合,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智能科技的強勢介入正推動非遺文化實現從創意策劃、生產制造、傳播方式乃至保存模式的全面革新,孕育著無限可能。
另一方面,當下智能鎖行業競爭激烈。在消費升級和國潮流行的背景下,“非遺”獨有的文化價值決定了它不會也不可能走向同質化、低品質的競爭,這無疑為智能鎖行業內卷提供了破局路徑。
1、螢石AI牽手非遺銅藝
與朱炳仁?銅“讓銅回家”的品牌理念一拍即合,10月15至22日,杭州河坊街·朱炳仁銅雕藝術博物館螢石AI智能鎖超級新品展現場,螢石“牽手”朱炳仁?銅發布“螢石?國禮大師”聯名款AI智能鎖,讓非遺銅雕技藝通過智能鎖的展現形式回歸家、守護家。
“螢石?國禮大師”聯名款AI智能鎖邀請中國銅雕國禮大師第一人——朱炳仁先生設計打造,融合了智能科技與中國傳統工藝,不僅技術功能上一流,同時保有中國傳統工藝的意境之美,將一把鎖打造為一件融合古今的藝術品。
外觀上,“螢石·國禮大師”聯名款AI智能鎖呈現厚重銅色,古樸、大氣、典雅,并飾有夔龍紋和祥云底紋,象征著吉祥、喜慶與守護,代表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更承載著對未來的美好祝愿和對幸福生活的追求。此外,福祿歡喜掛飾,寓意福壽延綿,設計靈感來源于故宮博物院珍藏,融合非遺銅雕工藝與花絲技藝精心打造,盡顯中國銅藝之美。
可以說,螢石與朱炳仁的強強聯合絕對是一次別開生面的創新之舉。作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銅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朱府銅藝”第四代傳人,朱炳仁的作品享譽國際。而螢石以專研科技為基石,致力于人人輕松享有安全的智能生活。我們可以看到,“螢石?國禮大師”聯名款AI智能鎖既蘊含傳統文化,又與當下生活場景相融合,體現了AI技術創新融合與非遺銅藝傳統文化傳承的完美結合。
2、AI與傳統文化的發揚與傳承
以“門鎖”為載體,朱炳仁先生家族對“家文化”的深厚傳承,“勤勉”與“努力”,朱家血脈中世代相傳的“工匠精神” 均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同時,“螢石?國禮大師”聯名款AI智能鎖也承載了螢石發展迅速的AI科技和領先的自研技術。
解鎖方式上,“螢石?國禮大師”聯名款AI智能鎖擁有人臉、掌靜脈、指紋、卡片、手機遠程開鎖、機械鑰匙等多種開鎖方式,采用螢石最新自研3.0人臉識別技術,識別十分快速、精準。搭載自研掌靜脈識別技術,滿足戴口罩、小孩身高不足、環境光線不足等場景下的解鎖需求,刷掌輕松解鎖。
視頻技術上,“螢石?國禮大師”聯名款AI智能鎖內置300萬像素高清主攝像頭,200萬像素輔攝像頭,超廣視角一覽無余,切實守護居家安全;搭載夜視柔光燈+F1.6大光圈鏡頭+1/2.7英寸大底CMOS+螢石智能全彩圖像處理算法,暗光環境下,門外的畫面仍然呈現彩色。
在5.8G厘米波雷達偵測技術的加持下,異常徘徊告警,提供24小時門前看守。加上其燈光系統,狀態指示燈、感應門鈴燈、玄關夜燈等,確保了用戶安全、便捷的回家體驗。
傳承是魂,技術是芯。“螢石?國禮大師”聯名款AI智能鎖不僅具備智能鎖的功能性,更是傳統文化傳承與智慧生活的載體。
3、古今碰撞煥發創新活力
自朱先生開創了熔銅藝術,到今天朱先生80歲高齡,他依然在嘗試創新更多形式的藝術作品。以新形式弘揚傳統工藝,朱先生的工匠精神與螢石的創新發展不謀而合。
螢石以AI算法和自研技術,開創3D人臉識別、視覺算法、雙攝/三攝等行業領先科技,引領行業新風向,升級用戶入戶安全體驗。并始終保持產品的技術創新,持續投入研發,推出藍海大模型以確保產品在技術上領先行業水平。
同時,螢石重視用戶特定細分場景需求,致力于打破智能鎖行業當前同質化的局面,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元化的產品選擇,提升市場競爭力。
從古老的非遺銅雕技藝到現代智慧生活的科技結晶,螢石與朱炳仁?銅的古今碰撞向行業展示了一次優秀的創新案例。智能鎖的未來進化之路指向何方,也許就在AI技術創新和傳統文化傳承的交織融合中。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523瀏覽量
270339 -
智能鎖
+關注
關注
18文章
1068瀏覽量
39290 -
螢石
+關注
關注
0文章
71瀏覽量
1813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