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工作人員正對晶圓的每顆芯片進行一致性和可靠性測試。(廈門日報記者 黃曉珍 攝 )
在一片小小的芯片上集成許許多多的電路元件,需要技術人員的細致入微、精雕細琢。在廈門自貿片區高崎園區布局集成電路產業,同樣需要獨具匠心的智慧。
作為國家“芯火”雙創基地(平臺)的運營單位,在廈門自貿片區的指導下,廈門科技產業化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技集團”)于2019年12月底遷入高崎園區,持續打造廈門集成電路設計公共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公共服務平臺”),為園區營造良好的集成電路產業生態,助力打造集成電路產業創新發展新高地。
創新1新運營模式 匯聚“芯”動能
“我們剛剛入駐的時候,整個園區還沒有一家企業,地下車庫空蕩蕩的。誰承想,現在的地下車庫一位難求。”科技集團總經理方永松感慨道,僅僅兩年后,園區已經招滿。廈門自貿片區也會聚了200多家集成電路相關企業,極大地帶動了周邊區域的發展。
科技集團是廈門集成電路設計公共服務平臺的運營單位。自2019年底遷入廈門自貿片區后,科技集團持續加強公共服務平臺的能力建設,推動平臺升級。公共服務平臺采用“政府投入、合作共建、市場化運營、專業化服務”的模式,引進國內頂級的大院大所、科研機構和第三方權威機構合作共建,組建專業化的技術服務團隊提供服務。
這一運營模式由政府財政資金投入建設平臺的軟硬件環境,科技集團負責平臺的建設管理,在承擔產業公共技術服務支撐的基礎上,通過開拓市場化業務保障服務團隊、平臺的正常運行。
“我們要為園區植入產業的‘心臟’,讓企業在產業的孵化器里發展壯大。”方永松說,“園區就像磁鐵一樣,吸引力與日俱增,企業不斷集聚。”
廈門億芯源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多年來專注高速光通信集成電路芯片和低功耗MCU芯片研發,并承擔多項國家、省部級及計劃單列市政府科研項目,成為國內產品種類最全、量產出貨最多的光通信集成電路芯片供應商之一。方永松說,在億芯源發展迅速、場地需要擴大的情況下,科技集團幫助企業入駐廈門自貿片區,并支持企業申請市級、區級產業政策補貼資金。集團也將企業納入集成電路研發保稅試點,為其研發初期降低資金成本、提升貨物的通關效率、縮短研發時效,贏得市場先機,提高了技術成果轉化成活率。
創新2全流程服務 為企業助力
實驗室里,工作人員正在蔡司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前進行芯片版圖分析;高端光學顯微鏡前,工作人員借助設備對一枚不到米粒大小的芯片進行“解剖”……走進廈門集成電路設計公共服務平臺的版圖分析實驗室,一臺臺先進的芯片解剖設備、檢測分析設備和圖像采集設備如同“火眼金睛”,清晰了解電路的布局情況。
今年正式對外運營的版圖分析實驗室,填補了廈門尚無版圖分析服務的空白。方永松介紹道,這個實驗室可以為中小微企業提供針對各類半導體器件的工藝及技術分析服務,可支持芯片產品的解剖和圖像采集,滿足企業對芯片電學特性分析和物理分析的需求。
EDA工具平臺、芯片失效分析平臺、晶圓測試平臺、IC研發保稅平臺、人才實訓平臺、芯片信息安全檢測公共服務平臺……一系列子平臺為企業提供設計測試、保稅通關、人才培訓、流片、封裝等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的全流程技術服務。目前,高崎園區已構建國內完整的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公共技術服務鏈,涵蓋EDA工具、集成電路研發保稅、芯片測試、晶圓測試、人才培訓等。
受益于公共服務平臺提供的技術服務支撐,不少入駐企業在研發之路上心無旁騖地前行。
廈門凌陽華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由臺灣團隊運營的顯示器驅動芯片設計公司。公司產品專注在Mini/Micro LED顯示與高密度點陣照明應用的驅動芯片。公共服務平臺多年來為其提供EDA工具服務和人才培訓服務。
比如,針對企業人才技術儲備不足、人才短缺的問題,公共服務平臺通過舉辦普惠型技術培訓與定制化培訓相結合方式,提升公司研發工程師的技術水平,通過定制化開設版圖設計培訓課程,為企業培養了一批實用型版圖工程師,解決了企業招人難的問題。
創新3保稅監管 增添“芯”動力
由于國內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在研發初期,需由境外晶圓代工廠多次生產流片,并以一般貿易方式報關進境,環節多、流程長。
早在2019年,廈門自貿片區獲海關總署批復“集成電路保稅監管創新模式”,依托廈門國家“芯火”雙創基地(平臺)開展集成電路保稅監管,對規定業務范圍內進口的相關貨物、物品、設備及軟件、技術等產品予以保稅,有效解決了集成電路中小微設計企業在研發初始階段的稅費和通關效率問題。
發揮廈門自貿片區政策疊加優勢,廈門集成電路設計公共服務平臺成為全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承擔集成電路保稅研發試點的平臺。
創新4職稱評審 厚植人才沃土
集成電路產業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是引領新一輪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行業集中了大量優秀人才。
今年8月,一場特殊的“8小時體驗芯片設計全流程實訓課”在公共服務平臺舉辦。實訓課程為期一天(8小時),內容涵蓋芯片設計的各個方面,從基礎理論到實際操作,全程由行業專家親自授課。學員們通過真實案例的實戰演練,親身體驗芯片設計的魅力,從電路知識、Linux操作到Verilog語言、芯片邏輯綜合及版圖設計,全程覆蓋。“即學即用”的教學模式,讓學員們能夠迅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全面掌握芯片設計流程。
這是科技集團與華東師范大學集成電路產業學院、上海芯聚輝集成電路有限公司攜手合作的一次創舉,旨在為初涉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學院搭建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平臺,更為廈門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目前,公共服務平臺不僅可以提供實用的培訓課程,人才更可以在廈門參加集成電路職稱評審。2022年底,首批集成電路專業職稱評審會在廈門自貿片區舉辦,經評審,47人通過集成電路專業中級職稱評審,廈門也成為福建省首個開展集成電路專業職稱評審的城市。
來源:廈門日報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92瀏覽量
427307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392文章
11624瀏覽量
363198 -
晶圓
+關注
關注
52文章
4977瀏覽量
12831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