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在第三屆中國工業碳達峰論壇上發布了2024中國工業碳達峰“領跑者”企業,長安汽車憑借在節能低碳與綠色轉型方面的突出成績,得到國家部委、地方政府和行業組織的肯定,獲中國工業碳達峰“領跑者”企業榮譽稱號。
中國工業碳達峰論壇旨在落實國家“雙碳”戰略,找出優秀的企業和技術,形成示范帶動作用,入選企業對內可為工業領域實現“雙碳”目標提供實施路徑的實踐與參考,對外將成為應對發達國家碳壁壘、提升國際形象、參與國際氣候合作等領域的社會力量。
一直以來,長安汽車都堅定響應國家“雙碳”戰略,在企業碳排放、技術創新、供應鏈建設、產品供給、產品碳足跡核算等領域,取得可供參考的實施路徑和實踐經驗,為中國企業綠色低碳發展傳遞榜樣力量。
積極推動“雙碳”工作,實現制造過程減碳5萬噸
在各制造基地,長安汽車積極展開能效優化、工藝優化、精益啟停、排產優化,近三年累計實施100余項節能降碳措施,實現制造過程減碳5萬噸。2023年,單位產值能源消耗較2020年降低19.35%,單位產值二氧化碳排放較2020年降低26.71%,提前達成“十四五”規劃目標要求,并完成12個生產基地的光伏電站建設,總裝機容量253MW。
同時積極創建綠色工廠,建成的長安汽車數智工廠,廣泛應用5G、AI、數字孿生等先進技術,實現制造效率提升20%,成本降低20%,能耗降低19%,達到全球領先水平。截止目前,長安汽車已擁有國家級綠色工廠1個,省級綠色工廠3個。
積極、持續,且堅定的減碳降碳工作,讓長安汽車獲得國家、行業等多方認可。除了本次獲得中國工業碳達峰“領跑者”企業榮譽稱號,在2024年11月,還被行業第三方機構“汽車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評價中心”評定為“五星企業”。
深耕科技創新,積極布局綠色低碳技術
除在企業制造等環節響應“雙碳”戰略,長安汽車大力開展綠色低碳科技創新,開發的新藍鯨混動專用HE系列發動機,最大熱效率提升至44.28%;發布的P13雙電機混動電驅,驅動效率97.3%,各項指標處于行業先進水平,榮獲“中國心”2023年度十佳發動機及混合動力系統稱號。
長安汽車還在今年10月迭代進化了智慧新藍鯨3.0,不僅有“天花板”級別的硬件實力,更通過獨創的IEM3.0智慧動力控制系統,實現“軟件定義動力”進化,使得用車成本進入2毛時代。
在電池領域,長安汽車聯合太藍新能源開發無隔膜固態鋰電池技術,帶給用戶“長壽命”“真安全”“超高效”“快補能”的全新體驗。同時,布局退役電池回收,攜手中國長安,與行業龍頭企業天奇股份,成立辰致安奇循環科技合資公司,構建長安系電池回收及處理能力基礎。通過技術創新,推動新能源汽車朝綠色低碳可持續道路前行。
發揮龍頭作用,加強綠色低碳供應鏈建設
在汽車產業鏈上下游,長安汽車發揮著龍頭引領作用?;诖?,長安汽車以供應鏈降碳和供應鏈可持續發展為兩條價值主線,致力于構建綠色低碳可持續供應鏈管理體系,帶動產業鏈朝綠色低碳發展。
目前,長安汽車建立起《碳排數據管理模型V1.0》及《供應商碳排放核算方法指南V1.0》,其中98.4%的供應商通過IATF16949認證,95.1%的供應商通過ISO14001認證,20%的供應商通過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長安汽車也獲“國家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優秀案例”、“綠色供應鏈管理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推進綠色低碳產品供給,堅定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
在一系列制造、技術、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成果賦能下,長安汽車加速推動“香格里拉”計劃,前瞻性布局阿維塔、深藍汽車、長安啟源三大新能源智能化汽車品牌,先后推出阿維塔11、12、07,深藍SL03、L07、S07、G318、S05,啟源A07、A05、Q05、E07等30余款智能新能源產品,動力形式覆蓋純電、插電、增程。
長安汽車新能源銷量在2024年11月首次突破10萬輛大關,同比增長98.4%,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十萬級”飛躍,長安啟源、深藍汽車、阿維塔三大智能電動品牌表現強勢,代表長安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發展邁上了一個嶄新的臺階。
除了從企業內部推動“雙碳”工作,長安汽車也積極參與《UN/WP.29-GRPE-汽車生命周期評價》、《道路車輛產品碳足跡 產品種類規則 乘用車》、《道路車輛產品碳足跡 產品種類規則 動力蓄電池》等15項國內外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編制,建立產品碳足跡核算能力,增強中國汽車在全球汽車碳足跡領域的影響力。長安汽車始終發揮著龍頭引領作用,為工業領域實現碳達峰貢獻長安力量。
-
新能源
+關注
關注
26文章
5599瀏覽量
107946 -
長安汽車
+關注
關注
0文章
219瀏覽量
13822 -
碳達峰
+關注
關注
0文章
14瀏覽量
1224
原文標題:長安汽車獲中國工業碳達峰“領跑者”企業榮譽稱號
文章出處:【微信號:changan_auto,微信公眾號:長安汽車】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