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穩壓技術擁有悠久的歷史:首個集成電路穩壓器可追溯至半個世紀前。最早出現的是線性穩壓器,一些最早的設計至今仍在使用。隨后,對效率和設計靈活性的需求推動了開關穩壓器拓撲結構的發展。在具體應用中,開關穩壓器與線性穩壓器各有其優缺點,本文將對兩者進行比較和對比。
線性穩壓器的概念很簡單。圖 1 顯示了一個典型的采用閉環控制方案的線性穩壓器設計。通道晶體管作為可變電阻器,通過限制從輸入端到輸出端的電流來進行調節。因此,輸出電壓必須始終低于輸入電壓。
圖1:線性穩壓器基礎設計
為了在所需的輸出電壓 VOUT下,確保誤差放大器反相輸入端的分壓電壓與非反相輸入端的電壓 VREF相同,需要選擇合適的電阻分壓鏈 R1/R2。誤差放大器通過控制其輸出,確保其輸入端之間的電壓差始終為零。
線性穩壓器產生的開關噪聲極小,適用于需要低噪聲水平的應用。在正常運行中,即使輸入電壓快速波動,輸出電壓也能保持穩定。這意味著它們無論在基頻下,還是在高達五次或十次諧波的情況下,都可以高效地濾除輸入紋波。唯一的限制是內部誤差放大器的帶寬。低噪聲應用的例子包括數據采集系統、精密模擬電路和物聯網 (IoT) 傳感器。
線性穩壓器還具有成本低、元器件少等優點,因此非常適合低成本或空間受限的消費和工業設計。另一方面,輸入和輸出之間的電壓差 (VIN– VOUT) 出現在通道晶體管上,造成必須以熱量形式耗散的功率損失。根據輸入和輸出之間的電壓差,功率損失可能占到電源功率的很大比例。例如,輸入為 9 V、輸出為 5 V 的線性穩壓器,將 44% 的電源功率作為熱量浪費,效率僅為 56%。為滿足散熱要求,線性穩壓器可能需要更大的散熱片或額外的冷卻機制。
開關穩壓器以復雜性換取效率
DC/DC開關穩壓器的發明提高了效率,但需要采用更復雜的設計方法。與線性穩壓器的設計相比,開關穩壓器利用電感和電容元件的儲能特性,以離散能量包的形式傳輸功率。這些能量包儲存在電感器的磁場或電容器的電場中。開關控制器確保每個能量包只傳輸負載所需的能量,因此該拓撲結構非常高效。最佳設計可實現 95% 或更高的效率。與線性穩壓器不同,開關穩壓器的效率不依賴于輸入和輸出之間的電壓差。
圖2:開關穩壓器的簡化框圖
圖 2 顯示了 DC/DC 開關穩壓器的簡化框圖。多種類型的開關拓撲結構,提供了極大的設計靈活性。開關穩壓器可以產生高于或低于輸入的輸出(升壓或降壓),或將輸入電壓反轉為輸出電壓。其中,既有隔離拓撲結構,也有非隔離拓撲結構。 由于開關穩壓器效率更高且散熱需求降低,因此其結構更為緊湊。然而,開關穩壓器的設計和實現難度增大,要求設計人員掌握數字與模擬控制、磁學和電路板布局等多種技能。對于給定的功率等級,提高效率通常需要使用更多元件,導致設計更復雜,成本上升。
快速開關動作可能會引入電磁干擾 (EMI) 或開關噪聲,從而影響附近的元器件。設計人員必須注意元器件布局、接地和走線,將開關噪聲的影響降至最低。對任何效率至上的應用來說,開關穩壓器是首選,例如服務器、計算機和工業過程控制中使用的高功率電源。電池供電的應用同樣受益于更高的效率,電池壽命得以延長,例如便攜式設備和電動汽車。由于開關穩壓器的高效運行,通常無需再使用笨重的散熱器,對于空間受限的設計尤其有益。
RECOM 穩壓器
RECOM的工程師擅長為特定應用設計最佳的開關和線性拓撲組合。
圖3:集兩者之長 - 輸出端帶線性穩壓器的推挽式 DC/DC 轉換器輸入級
在高功率設計中,通常使用開關穩壓器進行初級轉換,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整體效率。開關階段產生的各種電壓可直接為負載供電;在需要低噪聲的應用場景中,可串聯一個線性穩壓器。在低功率應用中,最佳策略則取決于具體應用。有時只需一個簡單的線性穩壓器即可滿足需求;有時則需要組合使用開關穩壓器和線性穩壓器,以獲得最佳結果。圖3 通過在隔離式開關拓撲(本例中為推挽轉換器)的次級側的 +Vout 線上串聯一個線性穩壓器,實現穩壓輸出。這種方法將兩種穩壓器整合到一個器件中,效率高于純線性設計,被應用在 RECOM 的部分最低功率 DC/DC 轉換器中。
結 論
開關穩壓器的特點是效率高、設計靈活和外形尺寸更緊湊,但其設計較為復雜,且開關噪聲可能導致電磁干擾問題。線性穩壓器則以設計簡單、低噪聲和成本效益為特點,但其效率較低,且可能需要使用笨重的散熱器。RECOM 可以幫助您為各種類型的電源轉換應用選擇合適的功能組合。
-
轉換器
+關注
關注
27文章
8712瀏覽量
147302 -
開關穩壓器
+關注
關注
4文章
794瀏覽量
73481 -
線性穩壓器
+關注
關注
5文章
769瀏覽量
66655 -
RECOM
+關注
關注
0文章
40瀏覽量
51604 -
DCDC
+關注
關注
29文章
820瀏覽量
71336
原文標題:技術解析 | 開關穩壓器 VS 線性穩壓器,誰更勝一籌?
文章出處:【微信號:RECOM,微信公眾號:RECOM】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