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以太網技術在工業控制領域的應用雖然具有大帶寬和高速傳輸的優點,但在用作現場總線時卻面臨著一系列挑戰。本文將從帶寬、實時性、抗干擾能力、大碼流數據實時傳輸、時鐘同步以及國產化等多個方面,詳細探討傳統以太網在現場總線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一、帶寬不足
傳統現場總線技術(如CAN、Profibus等)由于設計上的局限性,帶寬普遍較低,無法滿足現代工業制造中海量數據的傳輸需求。隨著制造業智能化的發展,總線節點數量倍增,數據量也呈指數級增長,這對傳輸帶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太網技術雖然具有大帶寬的特性,但傳統的以太網通信協議在數據傳輸時存在較多的開銷,使得實際可用的帶寬受限。此外,傳統以太網通信機制(如CSMA/CD)在數據傳輸過程中可能會引入沖突和等待時間,進一步降低了帶寬利用率。
解決方案:
提升物理層帶寬:采用100M/1000M標準以太網物理層通信方式,提高物理層的傳輸速率。
優化數據幀結構:設計特殊的數據幀結構,如NCUC實時以太網現場總線技術中的Mapping(映射)訪問機制,通過一條報文完成多個從站節點內存地址的讀寫數據交換,提升帶寬利用率。
二、實時性問題
以太網技術原本是為數據通信而設計的,其通信協議和機制在實時性方面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傳統以太網采用沖突檢測載波監聽多點訪問(CSMA/CD)機制,在通信介質層接入時存在沖突和等待時間,導致通信延遲和不確定性。
在工業控制領域,實時性要求極高,任何通信延遲都可能導致系統控制精度的下降甚至失控。因此,傳統以太網技術無法直接應用于對實時性要求極高的工控場景。
解決方案:
實時化協議修改:對傳統以太網的鏈路層進行實時化協議修改,消除鏈路層數據緩存對實時性產生的影響。
飛讀飛寫機制:采用飛讀飛寫機制,即數據在發送和接收過程中不經過緩存,直接進行讀寫操作,更大程度保證通信的實時性。
三、抗干擾能力差
傳統現場總線技術多采用銅線作為信息傳輸的物理介質,在面臨極端環境或強電磁干擾的場景下,信號質量難以保證。銅線的抗干擾能力較弱,容易受到外界干擾而導致通信失敗或數據錯誤。
雖然以太網技術可以采用屏蔽雙絞線或光纖等物理介質來提高抗干擾能力,但傳統以太網在設計和應用上并未充分考慮這一點,導致在強干擾環境下通信性能下降。
解決方案:
采用光纖通信:NCUC實時以太網現場總線技術可以根據所采用物理層PHY芯片的不同進行修改,采用光纖通信方式增強通信網絡的抗干擾能力。
增強物理層設計:通過優化物理層設計,提高信號傳輸的穩定性和抗干擾能力。
四、大碼流數據實時傳輸問題
隨著視覺識別、點云處理以及噪聲分析等新興技術在工控上的應用,對數據傳輸的碼率和實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以太網在傳輸大碼流數據(如視頻、音頻等)時,由于帶寬和實時性的限制,難以滿足這些高碼率數據的傳輸要求。
解決方案:
獨特的數據通道設計:在1000M帶寬的傳輸基礎上,設計獨特的FIFO數據通道,通過FIFO通道字長動態調整的方式實現視頻、音頻等數據流的實時傳輸。
優化數據傳輸協議:通過優化數據傳輸協議,減少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開銷和延遲,提高數據傳輸的實時性和效率。
五、時鐘同步問題
在采用多節點分布式本地時鐘的實時以太網中,各節點的硬件晶振存在著頻率和相位上的差異,導致各節點的本地時鐘存在同步誤差。這種同步誤差將直接影響制造系統多軸協同控制的精度和穩定性。
解決方案:
分布式時鐘架構:采用分布式時鐘架構,利用點對點透明時鐘機制對相位偏差進行測量。
物理傳輸延遲自動計算:設計物理傳輸延遲自動計算方案,通過精確計算傳輸延遲來修正同步誤差,提高時鐘同步的精度和穩定性。
六、國產化問題
目前市面上較為成熟并形成標準的百兆實時以太網技術主要還是由國外公司(如德國的EtherCAT、Siemens的Profinet、Rexroth的Sercos Ⅲ)所主導。雖然國內也推出了國產EPA實時以太網協議,并已成為國際標準,但其基于傳輸層和應用層調度機制保證的通信實時性難以與基于鏈路層實時機制的EtherCAT相媲美。
解決方案:
加強自主研發:加大在實時以太網技術領域的自主研發力度,提高國產實時以太網技術的性能和競爭力。
國際合作與交流: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和技術的交流與合作,吸收和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和經驗,推動國產實時以太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結語
傳統以太網技術在用作現場總線時面臨著帶寬不足、實時性差、抗干擾能力弱、大碼流數據實時傳輸困難、時鐘同步問題以及國產化不足等多重挑戰。為了克服這些挑戰,需要采用一系列技術手段進行改進和優化。通過提升物理層帶寬、優化數據幀結構、實時化協議修改、采用光纖通信、設計獨特的數據通道、優化數據傳輸協議、采用分布式時鐘架構和物理傳輸延遲自動計算方案以及加強自主研發和國際合作與交流等措施,可以顯著提高傳統以太網技術在現場總線應用中的性能和可靠性。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需求的不斷變化,傳統以太網技術在現場總線領域的應用將會更加廣泛和深入。
-
以太網
+關注
關注
40文章
5460瀏覽量
172719 -
PROFIBUS
+關注
關注
3文章
392瀏覽量
38013 -
現場總線
+關注
關注
3文章
521瀏覽量
3863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工業以太網與現場總線誰才是主流?
工業以太網現場總線發展的未來趨勢
EtherCAT_以太網現場總線
以CAN總線作為工業現場總線實現其與以太網的互聯
![以CAN<b class='flag-5'>總線</b>作為工業<b class='flag-5'>現場</b><b class='flag-5'>總線</b>實現其與<b class='flag-5'>以太網</b>的互聯](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4A/0A/pYYBAGKhvI2ANZqfAAAt7u9j2gQ583.png)
工業以太網與現場總線
![工業<b class='flag-5'>以太網</b>與<b class='flag-5'>現場</b><b class='flag-5'>總線</b>](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A6/D7/wKgZomUMQMuABsf0AAAx8XyLQzs273.png)
工業以太網與現場總線技術各自優缺點和應用
![工業<b class='flag-5'>以太網</b>與<b class='flag-5'>現場</b><b class='flag-5'>總線</b>技術各自優缺點和應用](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A6/E5/wKgZomUMQR-AHaBFAAAS6MESK8Q833.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