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5日,據消息稱,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以及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將在今年下半年在北京、上海、重慶、廣州、南京、蘇州等多個城市展開5G試點工作。此次試點測試,除了網絡驗證和基站建設,還將5G網絡啟動應用于自動駕駛、車聯網、物聯網等行業。實際上,在幾個月前,廣東移動就聯合中興通訊,在廣州大學城開通了中國首個5G預商用測試基站。
據資料,我國的5G技術研發試驗分三個階段進行,分別在2016-2018年時間段完成,按照計劃,今年主要是開展單基站性能測試和無線接入網絡及核心網增強技術的功能,2018年10月份進行5G系統的組網絡技術功能和性能、測試。三階段研發測試后,2019年三大運營商將5G投用預商用,2020年5G將全面商用。
接下來詳細了解一下三大運營商關于5G商用的具體相關信息。
中國移動
在小編看來,三家運營商中,中國移動的動作最快。
2017年6月,中國移動和中興通訊在廣州開通了全國首個5G預商用測試基站。
當年11月,中國移動聯合高通和中興通訊宣布,成功實現了全球首個基于 3GPP R15 標準的端到端5G新空口(5G NR)系統互通(IoDT);三家公司分別代表了運營商、系統提供上商和終端商,它們構成了一個完整的 5G 互通環節,這意味著中國 5G 在試驗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
后來在MWC 2018上,中國移動更是動作頻頻:
在成果發布層面,除了發布上述基于 3GPP 標準的最大規模端到端互通成果(涉及基站、終端芯片和測試儀表等環節的9個廠商),中國移動還發布了 5G 商用產品樣機及測試成果,并明確《5G 規模試驗端到端技術要求》。
在試驗計劃層面,中國移動宣布,將建設世界上規模最大的 5G 試驗網,并正式公布了 2018 年 5G 規模試驗計劃——
將在杭州、上海、廣州、蘇州、武漢 5 個城市開展外場測試,每個城市將建設超過 100 個 5G 基站;在北京、雄安、天津、福州、重慶、成都、南昌、南寧、深圳、鄭州、沈陽、蘭州等 12 個城市進行 5G 業務和應用示范。
在終端層面,中國移動聯合全球 20 家終端產業合作伙伴共同啟動【5G 終端先行者計劃】,這20家企業包括高通、華為、聯發科技、紫光展銳、英特爾、三星等 6 家主流芯片企業,華為、OPPO、vivo、小米、三星、中興、聯想、HTC、海信、TCL 等 10 家主流終端企業,Qorvo、Skyworks、Taiyo Yuden 及飛驤科技等4家元器件企業。
另外,中國移動還表示將在將于 2018 年底前推出首批符合中國移動需求的 5G 芯片,2019 年上半年發布首批 5G 預商用終端,包括數據類終端、智能手機等產品 。
可以說,無論是計劃還是成果,中國移動 5G 商用的節奏相當緊湊,時間表也相當明晰。
中國聯通
在 3 月 9 日的政企客戶新產品發布會上,中國聯通以【云網一體、智領未來】為主題,發布了云聯網、云組網、云寬帶等七大新產品,并借機宣布了自家 5G 的計劃時間表。中國聯通表示,2018 年將進行 5G 組網試驗,2019 年預商用,2020 年正式商用。
這是到目前為止中國聯通對于 5G 所發布的最準確的時間表。
其實,在 2 月上旬的中國聯通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上,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就專門談到了 5G,他表示:
芯片廠商的消息是,2019年第一季度可以提供5G技術,但估計技術成熟要晚一個季度左右,2019年下半年可能才會真正有5G服務。我們積極跟蹤,也做了一些實驗,結論是還要給制造商和研發機構一些時間,去把技術 、商業模式想清楚,國際公司和中國公司都要審慎得多,根據商業模式制定投入和應用的點。
從這里可以看到中國聯通在 5G 方面的步子走得謹慎得多。
不過,在 5G 的試驗方面,中國聯通也有動作。2018 年 1 月,中國聯通向工信部遞交了申請,計劃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杭州、南京、雄安 7 城市進行 5G 試驗。
當時中國聯通網絡建設部副總經理馬紅兵就透露稱,已經在上海和深圳完成外場建設工作,華為、中興和諾基亞的 5G 樣機實驗室驗證及部分外場性能驗證也已完成。
不過相對于中國移動而言,中國聯通的節奏還是慢了很多。在 MWC 2018 上,中國聯通聯合中興通訊、英特爾召開新聞發布會,共同發布了《中國聯通 Edge-Cloud 平臺架構及產業生態白皮書》,并宣布中國聯通 Edge-Cloud 大規模試點正式啟動。
小編認為,雖然上述動作也算是中國聯通在 5G 時代整體動向的一部分,但它還是偏重于云服務范疇,離普通用戶的距離還是有點遠。而與 5G 商用關系最為密切的終端方面,中國聯通基本上沒有什么動靜。
中國電信
與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一樣,中國電信已經在一些城市進行試點工作。
2017年8月,中國電信宣布在河北雄安新區雄縣啟動 5G 創新示范網建設,同時發布了《中國電信 5G 創新示范網白皮書》,并表示將以 5G 創新示范網建設為契機,2019 年實現 5G 試商用,2020 年實現重點城市的規模商用。
隨后幾個月,中國電信相繼在雄安、深圳、上海、蘇州、成都、蘭州等六個城市開通 5G 試點,每個城市 6-8 站,主要在 3.5GHz 頻段的無線組網能力和方案驗證。整個開通過程在 2017 年 12 月上旬完成。
2018年1月,在中國 5G 三階段測試規范發布會上,中國電信技術部副總經理沈少艾旗幟鮮明地表明了中國電信的建網思路,即首先面向 eMBB(Enhance Mobile Broadband,即增強移動寬帶),優先采用 SA(Standalone)獨立組網,并將支持全模全頻全網通。
不過小編觀察到,在 MWC 2018 上,中國電信的動作也并不多。會上,它與華為共同宣布成立商業聯合創新中心,合作方向偏重于視頻、天翼云和全光網等層面,與 5G 本身的關系并不密切。
5G基站建設更密集,自動駕駛等行業將受益
目前5G仍處于研發測試階段,但離商用時間越來越短,如要商用那就不得不考慮收費以及基站的建設問題。有市場分析人士指出,三大運營商將于2019年啟動5G基礎建設,預計7年內總支出金額達1800億美元,比2013-2020年的4G投資金額高出630億美元。該分析人士續指,初期5G部署在3-5GHz頻段,該頻段高于4G頻段,頻段越高基站覆蓋范圍越小,這意味著需要更多的5G基站才能達到相當的網絡覆蓋。
如果需要建設更多的基站滿足網絡覆蓋要求,5G需要的建設成本將是巨大的,風險承擔也比4G要大得多。這樣一來,5G的布局步伐很難展開,比如收入較低的城鎮,需要密集布局5G基站耗費大量成本,而這些成本是否立即產生經濟效益尚未可知。不過就前期來說,三大運營商不會傻到去布局次發達城市,相信一線城市是布局重點。
收費問題也是5G運營商需要考慮的問題,根據網絡速度,一般認為5G網絡會比4G要快10倍左右,如果以4G流量式定價,吃瓜群眾使用5G的費用承擔將增加10倍。這明顯不太科學,費用太高,即使白領使用都會有點手抖。
不過5G基站的布局要比4G密集,這樣看來,只要基站網絡覆蓋面夠廣,使用包月等無限流量套餐的收費模式將會受到市民的青睞。以5G的網絡速度,也只有這種收費模式,收費價格適當,才可能會有更大的市場以及將網絡應用于更多領域。可以預見,5G網絡將帶動未來智慧城市的發展,包括自動駕駛、車聯網以及人工智能在內的智慧行業,很可能將會在5G商用后爆發。
5G來了6G還會遠嗎?
總結來看,中國的三大運營商在 5G 部署上都有著各自的節奏,而中國移動則延續了其在 4G 時代的搶先動作。不過總體來看,在國家大力推動 5G 發展的政策背景下,三大運營商在走向 5G 商用的道路上不會差得太遠,在大體的時間線上相對比較一致:都是在 2019 年預商用,2020 年正式商用。
最后還有一個值得關心的問題:5G 既然已經可期,那么 6G 呢?根據工信部部長苗圩在 3 月 9 日接受央視新聞采訪時的說法,歲末年初之際,我國對 6G 的研究工作已經啟動了。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06瀏覽量
566027 -
5G網絡
+關注
關注
8文章
1743瀏覽量
4269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