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文交換原理
實現報文交換的過程如下。
(1)若某用戶有發送報文需求,則需要先把擬發送的信息加上報文頭,包括目標地址和源地址等信息,并將形成的報文發送給交換機。當交換機中的通信控制器檢測到某用戶線路有報文輸入時,則向中央處理機發送中斷請求,并逐字把報文送入內存器。
(2)中央處理機在接到報文后可以對報文進行處理,如分析報文頭,判別和確定路由等,然后將報文轉存到外部大容量存儲器,等待一條空閑的輸出線路。
(3)一旦線路空閑,就再把報文從外存儲器調入內存儲器,經通信控制器向線路發送出去。
報文交換的特點
“存儲-轉發”:報文交換方式首先是由交換機存儲整個報文的,然后在有線路空閑時才進行必要的處理。
1)不獨占線路,多個用戶的數據可以通過存儲和排隊共享一條線路。
2)無線路建立的過程,提高了線路的利用率。
3)支持多點傳輸(一個報文傳輸給多個用戶,只需在報文中增加“地址字段”,中間節點根據地址字段進行復制和轉發)。
4)中間節點可進行數據格式的轉換,方便接收站點的收取。
5)增加了差錯檢測功能,避免出錯數據的無謂傳輸等。
報文交換:報文交換是以報文為數據交換的單位,報文攜帶有目標地址、源地址等信息,在交換結點采用存儲轉發的傳輸方式,因而有以下優缺點:
報文交換優點:
①報文交換不需要為通信雙方預先建立一條專用的通信線路,不存在連接建立時延,用戶可隨時發送報文。
②由于采用存儲轉發的傳輸方式,使之具有下列優點:
a.在報文交換中便于設置代碼檢驗和數據重發設施,加之交換結點還具有路徑選擇,就可以做到某條傳輸路徑發生故障時,重新選擇另一條路徑傳輸數據,提高了傳輸的可靠性;
b.在存儲轉發中容易實現代碼轉換和速率匹配,甚至收發雙方可以不同時處于可用狀態。這樣就便于類型、規格和速度不同的計算機之間進行通信;
c.提供多目標服務,即一個報文可以同時發送到多個目的地址,這在電路交換中是很難實現的;
d.允許建立數據傳輸的優先級,使優先級高的報文優先轉換。
③通信雙方不是固定占有一條通信線路,而是在不同的時間一段一段地部分占有這條物理通路,因而大大提高了通信線路的利用率。
報文交換缺點:
①由于數據進入交換結點后要經歷存儲、轉發這一過程,從而引起轉發時延(包括接收報文、檢驗正確性、排隊、發送時間等),而且網絡的通信量愈大,造成的時延就愈大,因此報文交換的實時性差,不適合傳送實時或交互式業務的數據。
②報文交換只適用于數字信號。
③由于報文長度沒有限制,而每個中間結點都要完整地接收傳來的整個報文,當輸出線路不空閑時,還可能要存儲幾個完整報文等待轉發,要求網絡中每個結點有較大的緩沖區。為了降低成本,減少結點的緩沖存儲器的容量,有時要把等待轉發的報文存在磁盤上,進一步增加了傳送時延。
分組交換
分組交換仍采用存儲轉發傳輸方式,但將一個長報文先分割為若干個較短的分組,然后把這些分組(攜帶源、目的地址和編號信息)逐個地發送出去,因此分組交換除了具有報文的優點外,與報文交換相比有以下優缺點:
分組交換優點:
①加速了數據在網絡中的傳輸。因為分組是逐個傳輸,可以使后一個分組的存儲操作與前一個分組的轉發操作并行,這種流水線式傳輸方式減少了報文的傳輸時間。此外,傳輸一個分組所需的緩沖區比傳輸一份報文所需的緩沖區小得多,這樣因緩沖區不足而等待發送的機率及等待的時間也必然少得多。
②簡化了存儲管理。因為分組的長度固定,相應的緩沖區的大小也固定,在交換結點中存儲器的管理通常被簡化為對緩沖區的管理,相對比較容易。
③減少了出錯機率和重發數據量。因為分組較短,其出錯機率必然減少,每次重發的數據量也就大大減少,這樣不僅提高了可靠性,也減少了傳輸時延。
④由于分組短小,更適用于采用優先級策略,便于及時傳送一些緊急數據,因此對于計算機之間的突發式的數據通信,分組交換顯然更為合適些。
分組交換缺點:
①盡管分組交換比報文交換的傳輸時延少,但仍存在存儲轉發時延,而且其結點交換機必須具有更強的處理能力。
②分組交換與報文交換一樣,每個分組都要加上源、目的地址和分組編號等信息,使傳送的信息量大約增大5%~10%,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通信效率,增加了處理的時間,使控制復雜,時延增加。
③當分組交換采用數據報服務時,可能出現失序、丟失或重復分組,分組到達目的結點時,要對分組按編號進行排序等工作,增加了麻煩。若采用虛電路服務,雖無失序問題,但有呼叫建立、數據傳輸和虛電路釋放三個過程。
-
報文交換
+關注
關注
0文章
3瀏覽量
8144 -
分組交換
+關注
關注
0文章
9瀏覽量
231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