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瑤提醒,在三個困難面前,2018、2019年新能源推廣的速度減慢,也會更加理智,大家要對產能進行合理控制。
“國內電動車和鋰電企業未來兩年的發展不容樂觀,甚至會越來越困難。”沃特瑪董事長李瑤在2017年底做出研判,并從四個角度論述了他的研判。
一是經過了前幾年的政策緊逼,國內電動汽車的推廣在消費領域依然還沒有真正啟動,真正的應用市場還主要停留在運營層面。
二是在技術上,國內產業走的整體并不扎實,整個行業存在急躁的現象。每年一調的補貼標準并不利于產業鏈的穩扎穩打前行,而是導致無論是龍頭企業還是中小企業都存在為應對標準而動的現象。
三是在融資上,產業鏈企業壓力也在越來越大。一方面是補貼延后,另一方那個面是銀行資金周期收縮,給企業擴大規模和進一步投入帶來挑戰。而這三個方面將導致2018年開始,整個電動車行業的增長放緩。行業和企業面臨的困難會越來越大。
第一個講市場。
從2009年到今天為止,電動車真正的市場并沒有逼出來,今天說爆發的增長那是大家比較樂觀的,今年有70萬輛的產銷量,但其實真正的用戶還不到20%—30%,真正的市場都是集中于公交運營、出租車運營,物流市場運營,真正的市場是不具備的,是沒有引導起來的,所以市場并不像大家想的那樣那么樂觀。
那么多運營公司,除了公交是政府的生意之外,出租車是政府的企業以外,其他的運營公司,物流運營也好,網約車運營也好,那都是市場化運營的,這些都是在資本市場融到資的或者準備融資的,把自己融到的資全部把錢拿到市場投入,今天能做這么多車不是公交干的,不是出租車干的,而是網約車和運營公司去干的,我很感謝為我們行業貢獻的運營公司們。
3萬公里的要求,對于運營公司是雪上加霜,因為本來運營公司就把所有的力量投入到市場,現在國家的補助推后兩年,這時候運營公司一定會減少投入力度,所以2018、2019年不要想到還有3—5倍的增長,所以市場沒有大家想的那么樂觀。
真正的市場怎么形成呢?真正的市場一定要有安全的車輛,能滿足大家續航要求的車輛,以及全國的充電網絡基本形成的時候才形成了市場,這個過程還需要時間培養。
第二講技術。
政策及行業都有些急躁,有些專家也很急躁,希望盡快把國家新能源推起來,這是我們共同的理想,但是每年換一次標準,每年換一次能量密度,每年換一下行業標準,企業剛剛把品質做好,第二年又換一個品質,能做得好嗎?
一年換一個能量密度,一年換一個相關參數,中國的材料、中國的裝備、中國的管理就缺乏穩打穩扎的成長。所以在技術上面我們缺乏系統性,要么是一次性定很高讓大家慢慢爬,心小一點,做穩定。每年定門檻確實讓大家投入上太多,庫存太高。
第三個講金融的情況。
目前行業遇到兩頭難,國家補貼周期放長,銀行把賬期放短,對這個行業是一個冰災。我想不管是電池行業的前三名,還是前十名,一定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國家給三萬公里,國補、地補推后兩年,銀行看到這么龐大的應收賬款會收緊資金,金融業用傳統的眼光一定會發現企業風險更大,這就是今年很多企業已經上去了,但是遇到了困難,這也是行業遇到的困難,
回過頭來看我們現在的市場是如何形成的,都是零部件們自己在推廣,當推廣的車子不能變現的時候,國補往后退的時候,銀行不支持的時候,還有多久能生存?所以今年整個行業的困難比2017年、2016年更大的是金融困難。
同時,在前三個困難的情況,2018、2019年新能源推廣的速度減慢,也一定會更加理智,大家在產能問題上也需要合理控制。
-
新能源
+關注
關注
26文章
5599瀏覽量
107947 -
電動車
+關注
關注
73文章
3030瀏覽量
114692
原文標題:【大族激光?特寫】李瑤:動力電池及電動車發展應謹慎樂觀
文章出處:【微信號:weixin-gg-lb,微信公眾號:高工鋰電】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