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蓋板是將裸電芯密封使之與外界隔絕的方殼電池頂蓋,每個方殼電池都由蓋板和殼體組成外殼,蓋板主要包括頂蓋片、正負極柱、防爆閥、翻轉片幾個部分。
硅的結構和石墨層狀結構不同(如下圖),其儲能機理也與金屬材料類似是通過與鋰離子的合金化和去合金化進行的,其充放電電極反應可以寫作下式:
Si+xLi++xe-→LiXSi
硅單質作為負極材料是電池充放電原理如下圖所示:
由圖中就可看出部分端倪,充電時鋰離子從正極材料脫出嵌入硅晶體內部晶格間,造成了很大的膨脹(約300%),形成硅鋰合金。放電時鋰離子從晶格間脫出,又形成成了很大的間隙。
單獨使用硅晶體作為負極材料容易產生以下問題:
第一、在脫嵌這個過程中,硅晶體體積出現了明顯的變化,這樣的體積效應極易造成硅負極材料從集流體上剝離下來,導致極片露箔引起電化學腐蝕和短路等現象,影響電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
第二、硅碳為同一主族元素,在首次充放電時同樣也會形成SEI包覆在硅表面,但是由于硅體積效應造成的剝落情況會引起SEI的反復破壞與重建,從而加大了鋰離子的消耗,最終影響電池的容量。
那么為了取長補短,有哪些工藝可以對硅進行改性優化呢?將硅與其他物質復合處理能夠起到較好的效果,其中硅碳復合材料便是一種研究較多的材料。
碳材料是目前使用最多的負極材料,碳材料可以分為軟碳(可石墨化碳)、石墨、硬碳(無定型碳)三種,其充放電化學方程式可以表示為:
碳負極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環穩定性能和優異的導電性,且鋰離子對其層間距并無明顯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沖和適應硅的體積膨脹,因此常被用來與硅進行復合。
通常根據碳材料的種類可以將復合材料分為兩類:硅碳傳統復合材料和硅碳新型復合材料。其中傳統復合材料是指硅與石墨、MCMB、炭黑等復合,新型硅碳復合材料是指硅與碳納米管、石墨烯等新型碳納米材料復合。
硅碳負極材料根據硅的分布方式主要分為包覆型、嵌入型和分子接觸型,而根據形態則分為顆粒型和薄膜型,根據硅碳種類的多少分為硅碳二元復合與硅碳多元復合。下圖是不同分布方式的硅碳負極材料:
硅碳復合材料的制備工藝有球磨法、高溫裂解法、化學氣相沉淀法、濺射沉積法、蒸鍍法等等。利用球磨法制備的硅碳負極可逆容量可以達到500~1000mAh/g,球磨可以促進原料顆粒之間的均勻混合并獲得較小的粒徑,同時顆粒之間空隙也有利于電池的循環性能的提高。
高溫裂解法是通過裂解納米硅顆粒和有機前驅體或直接熱解有機硅前驅體得到Si/C復合材料的方法,利用此種方法制得的硅碳復合材料克容量低于高能球磨法制得的Si/C復合材料,但是高于石墨,約為300~700mAh/g。這是因為用熱解方法制備的電極材料中含有大量的無電化學活性的物質,使電極材料容量下降。
納米硅顆粒是研究較早的負極材料,但是其膨脹體積效應大的缺點限制了其應用。通過將硅碳進行復合制得的復合材料為硅的體積膨脹預留了膨脹空間,同時又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硅導電性不好和SEI膜不穩定的缺點,得到了電芯廠家廣泛的關注和應用。著名汽車廠商TESLA于2016年推出的Modle3采用的電芯負極材料便是硅碳負極材料,其時速從0到60英里(約96.6公里)加速僅需6秒,續航里程達到215英里(約346公里),有興趣的可以關注下。
-
鋰離子
+關注
關注
5文章
538瀏覽量
37745 -
電池
+關注
關注
84文章
10675瀏覽量
131313
原文標題:【海目星·產品】硅碳負極材料的性質與復合工藝解析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a6b91417f850,微信公眾號:高工鋰電技術與應用】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