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4月22日報道 英媒稱,專利專家表示,中國不斷增加研發投資以及擴大高等教育,意味著正在迅速縮小在知識產權方面與美國之間的差距,并努力成為頭號科技強國。雖然美國總統特朗普對高科技出口加征關稅的威脅可能減弱北京的勢頭,但卻無法逆轉這一趨勢。
據4月13日報道,中國在幾個領域已經在跳躍式前進,外界對于中國需要多久才能彌合技術差距的預測各不相同,但有些專利專家稱可能會在不久的未來實現。
安理國際律師事務所中國知識產權主管大衛·沈(David Shen,音譯)稱:“按照中國每年培養科學家的數量,中國最終會趕上來,無論美國做什么。”
知識產權律師現在認為,事實上,中國稍早承諾保護外國知識產權,反映了對中國在移動通訊和在線支付等領域主要創新者地位,以及有能力在其他領域迎頭趕上的信心。
報道稱,中國去年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專利權申請國,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專利權申請數量年增長13.4%,如果維持這樣的增速,再有一年多一點時間便可超越美國,中國的雄心壯志可見一斑,而幫助實現這一進展的基礎有可能進一步增強。
中國如今把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1%用在研發上,雖然還不到美國2.75%的水平,但已較1990年代的0.7%高出不少,并且接近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的平均水準2.35%。世界銀行數據顯示,中國每百萬人口有1177位研發人員,是1990年代的三倍,且與全球均值一致。美國則是每百萬人口有4321位,但中國人口是美國的四倍,令美國的這一優勢被抵消,而且中國研究人員的數量只會愈來愈多。
“如果著眼5-10年,你會看到在創新方面有更為公平的競爭環境,特別是在線平臺、數字創新、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管理著800億美元資產的摩根資產管理公司亞洲新興市場投資長理查德·蒂瑟林頓(音)表示,在線支付是最明顯的例子,中國在這方面已經領先美國;在中國主要城市,手機已經成為幾乎完全取代信用卡的付款方式,但很多美國人還在使用支票。
但知識產權專家表示,專利數量并不代表一切,在半導體、機器人和生物技術等領域,中國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趕上。孖士打律師行(Mayer Brown JSM)亞洲知識產權主管加布里埃拉·肯尼迪(音)稱:“(中國人)在部分大企業中所做的工作非常成功,但在其他方面并不是格外具有創新性,但我并不覺得他們會花費很長的時間。”
律師表示,如果美國想延緩中國的技術進步,可能會考慮進一步限制美國企業向中國企業授權產品、擴大商業秘密的定義范圍等措施。但他們也警告,更嚴格的規定可能會適得其反,因企業可以設法繞過這些規定,包括在非美國管轄區域成立實體以維持對廣大中國市場的準入。
“如果美國政府真的采取極端措施,不讓美國企業在中國公開其知識產權(IP),那么這可能也會損及美國企業,”一名高偉紳律師行合伙人浩表示。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683瀏覽量
240338 -
機器學習
+關注
關注
66文章
8441瀏覽量
13309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