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重癥、急病患者急需專家的診斷,卻總發現專家號已約滿,錯失就醫時機;而對專家來說,自己每天接診的患者,大部分是一些常見病,或與自己專長不匹配的病種或是檢查報告不齊的患者。一邊是患者無醫可看,另一邊是專家們總是在做重復性基礎工作。醫療資源的錯位嚴重影響了看病效率。
這種情況下,如何讓有限的醫療資源發揮最大效用和價值?
借助AI實現精準預約或許是個好辦法。近日,騰訊正式向醫院管理者發布其最新醫療AI引擎——騰訊睿知,這是一款疾病預判的AI引擎,目前主要的應用場景是智能導診,即通過人機對話,患者能找到最合適的醫生,醫生也能篩選出與其專業方向匹配的患者,讓導診服務從傳統的“依圖找科室”升級為“精準找醫生”。
騰訊睿知的開發者——騰訊醫療大數據實驗室負責人陳志剛表示,這款引擎的初衷,是幫助醫療機構將精確的導診服務前置于到院掛號、就診前,以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和患者就醫體驗。
據介紹,騰訊睿知主要基于大數據打造的知識圖譜,結合AI算法模型,實現了對疾病及病程的預判。數據上,該引擎基于構建了權威、完整、動態的醫學知識圖譜;技術上,它以NLP技術(自然語言處理)為核心,結合醫學圖像OCR能力(OpticalCharacterRecognition,圖像文字識別)、深度學習等AI算法模型構建引擎。
具體的呈現形式是,患者登陸接入睿知的醫院公眾號,直接口述病癥就可獲取有關具體疾病、對應科室、合適醫生的信息,最終實現“精準掛號”。
目前,這種智能導診主要應用于三種情況:第一,“知癥不知病”,例如“孩子腋下有硬包是什么病,該掛哪科”;第二,“知病不知科”,例如“寶寶甲溝炎該掛哪科”;第三,“直接找醫生”,輸入醫生姓名即可直達該醫生掛號,實現快速找到醫生,同時識別初診和復診患者,為復診患者推薦同一醫生。
相較于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導診機器人,騰訊睿知直接將導診環節前置到醫院外,實現醫患院外場景下的交互。騰訊睿知產品總監認為,這種交互的延伸不僅優化了患者的就醫體驗,也解決了很多安全隱患。
“當你到醫院時,醫院里人多嘈雜的環境使你不會去關注內部的導診體系,但在家或其它輕松安靜的環境里,你就愿意去了解一個醫生怎么樣;而且還存在很多發病現象不穩定的病例,這些更需要院外導診。”
“導診熊”的服務界面
現階段,這款醫療AI引擎已在全國20余家醫院落地。它首次亮相的形象是在廣州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運營3個多月的“導診熊”(如上圖)。反饋數據顯示,它在疾病判斷準確率94%,醫生推薦準確率96%以上。
在病種覆蓋上,騰訊睿知的疾病預判能力現擴大至23個學科,3000多種疾病,主要在全科領域。
日前,騰訊睿知在落地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正式向專科領域疾病預判邁進,并在之前推出的電子就診卡基礎上賦予醫院AI能力,即通過騰訊睿知幫助該醫院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線“精準預約”服務,實現“專癥找專家,專家看專病”。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精準預約”流程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上述“精準預約”服務可視作疑難雜癥、重癥、急病患者開通的專屬預約通道,它以病情優先為原則,讓患者與擅長對應疾病的專家精準匹配,減少資源錯配,讓患者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而對于檢查不全或病種不符的患者,降低患者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
未來,隨著接入醫院的不斷增加,騰訊睿知也會繼續優化AI引擎和完善知識圖譜,并將其拓展應用到更豐富多樣的場景,譬如診中的精準預約、診后的精準復診、智能隨訪等。
-
醫療
+關注
關注
8文章
1835瀏覽量
58950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519瀏覽量
270334 -
騰訊
+關注
關注
7文章
1666瀏覽量
49602
原文標題:騰訊再次布局醫療AI
文章出處:【微信號:idjkang,微信公眾號:大健康產業情報】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