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9年前后,中國AMOLED面板的產能將迎來一次大爆發,三星的AMOLED霸主地位將面臨中國企業的挑戰。
2018年7月2日上午,隨著光刻機設備緩緩起吊,位于上海金山區的和輝光電第6代AMOLED(柔性屏)顯示項目生產設備搬入凈化間。這標志著上海最大的工業潔凈廠房已初步建成,項目進入了生產設備安裝調試階段。
當天,和輝光電還舉辦了柔性AMOLED新產品發布會,正式宣布一期生產線柔性產品(固定曲面)OLED實現量產出貨。該產品為5.5寸全高清固定曲面柔性屏產品,色彩方面是LCD色彩表現力的1.5倍;該顯示屏在落球、落摔、振動沖擊等機械強度測試方面都有較佳的表現,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雖然是繼京東方、維信諾之后,中國第三家宣布6代柔性AMOLED面板生產線運行的企業,但作為業內公認的中國最優秀的AMOLED企業,并在2017年大陸市場智能手機AMOLED顯示面板的出貨量居首位的廠商(達到了300萬),和輝光電這次的動作意義非凡。
1
打破三星技術壟斷
眾所周知,在OLED領域,韓國三星一直處于壟斷地位,而此前柔性屏技術——AMOLED一直都是掌握在三星手中。
作為“缺芯少屏”之中的重大專項,OLED技術屬我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新一輪的全球顯示產業發展浪潮中,AMOLED顯示技術作為液晶顯示替代性的技術脫穎而出。隨著AMOLED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電視、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VR領域,AMOLED市場規模將不斷增長。
中國大陸面板廠近些年一直都在深耕AMOLED技術,以京東方、和輝光電、華星光電、深圳天馬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大舉進軍AMOLED領域。京東方先后在成都和綿陽投資數百億元建設AMOLED生產線。深圳天馬投資120億元在武漢改造了一條AMOLED生產線。華星光電投資350億元在武漢光谷建設6代LTPS-AMOLED柔性顯示面板生產線。和輝光電在上海投資額達272.78億元用于建設AMOLED生產線。固安云谷也投資了300億元啟動了AMOLED項目。
目前除了京東方、天馬微電子能夠量產小尺寸OLED面板之外,和輝光電第6代AMOLED產線順利量產。和輝光電早在2016年底就開始建設該產線,正式量產后的產能規模為每月3萬片玻璃基板,最大可以生產15英寸屏幕。因此,到2019年前后,中國AMOLED面板的產能將迎來一次大爆發,三星的AMOLED霸主地位將面臨中國企業的挑戰。
“柔性AMOLED手機屏實現量產,從戰略意義上來說,打破了三星等在柔性AMOLED顯示技術上的壟斷。”一位業內技術專家興奮地表示,此前在柔性AMOLED顯示屏項目上,韓國三星可以說是一家獨大,國內主流機型如OPPO、VIVO等都用三星,一片全面屏的售價高達60美元,而且常常不能及時供貨。和輝光電及其國內幾條生產線量產后,可以說打破了這一壟斷,對于國產手機廠家來說不用被韓國企業“掐脖子”,在價格和供貨談判方面自然更有優勢,手機客戶的選擇面也更大了。
2
全球柔性顯示時代來臨
根據外媒報道,由于受到高端市場提振,全球AMOLED柔性屏出貨量屢創新高。根據調研公司IHS Markit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相對于普通的液晶屏,柔性AMOLED顯示屏的售價是前者的6倍左右,制造商的利潤也就更大。
智能手機出貨量的增長是AMOLED面板需求增長的另一個核心要素。就中國市場來看,目前中國大陸智能手機的滲透率已經達到95%,雖然新能需求將會下降,但由于中國人口基數較大,結合全面屏手機滲透率,市場替換需求巨大。
據IHS預測,OLED未來市場規模復合增速高達38%,預計2021年全球OLED產能將由2016 年的3億片增至17億片,市場規模將達750億美元,未來AMOLED市場空間巨大。在具體的數據上,全球柔性OLED屏市場規模在2017年第3季度達到30.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8.8億元),這也是該業務首次突破30億美元。目前三星仍舊是全球OLED顯示屏的龍頭,占據了96.5%的市場份額,銷售額也達到了29.4億美元。LG位列第二,占據了3.3%的份額。中國公司和輝光電排名第三,市場份額為0.1%。
3
提前布局將迎來產能爆發
雖然從面板行業整體發展史來看,中國企業近年來才開始趕超日韓,但就AMOLED面板來看,目前國內多家面板企業都提前布局: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LED行業市場競爭分析策略研究報告》,在全球AMOLED面板產能規劃中,中國企業數量遙遙領先,在全球公布AMOLED生產線規劃的11家企業中,有八家企業是中國企業。
可以看出,未來幾年中國AMOLED產能占比將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隨著和輝光電、京東方、信維諾、深天馬等企業產能的釋放,2019年中國AMOLED產能占比將達到一個小高潮,超過60%,不考慮后續產能規劃,預計到2021年我國AMOLED的產能占比將在46%左右。
4
中國AMOLED產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AMOLED的大規模投產潮也讓一些專業人士感到擔憂。多位專家認為,三星經過多年布局在AMOLED上已經形成專利和技術優勢。中國大規模進入AMOLED產業在技術、專利、上游材料、配套等方面還存在不確定性,因此對我國AMOLED生產線投資潮應保持一定程度的警醒。
就拿關鍵生產設備來說,在工藝流程中,蒸鍍工藝是核心,蒸鍍設備的供應不足極大制約了AMOLED的產能擴張。據了解,Canon Tokki的蒸鍍設備是截至目前真正意義上可以實現高質量AMOLED屏幕量產的蒸鍍設備,但是其產量每年只有4~5臺,三星在過去基本上包攬了這種蒸鍍設備的全部訂單,因此能夠遙遙領先于同類企業。
同時,國內廠商也應該充分認識AMOLED生產線投資的艱巨性。在柔性AMOLED面板的生產制造中,技術當然是最關鍵的,但光有技術還不行,還需要相應的生產線人才、生產線管理經驗等,所以目前大部分承接了柔性AMOLED項目的廠商,大部分都在此前有過LTPS技術和剛性AMOLED面板的生產經驗。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徐征告誡國內廠商,柔性AMOLED的生產一定要考慮到工藝匹配、良品率、成本控制等一系列問題。除此之外,產業鏈的不完善與上游環節的薄弱也讓國內AMOLED技術的發展受到了限制。
雖然作為國內第一家開始量產AMOLED手機顯示屏的企業,和輝光電通過不斷的技術革新與設計創新,刷新了眾多AMOLED技術發展新成績,得到業界的高度認可,對于中國AMOLED產業發展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但是相比韓國企業,國內整體產業核心技術仍然相對落后。國內面板產業中的領軍企業需要聯合起來,通過資本投資、共同開發、技術合作等方式向上游的設備與材料滲透,盡快打造屬于自己的OLED產業鏈。到那個時候,我們的競爭力才能真正實現與三星等先進國際水平企業的抗衡。
-
三星電子
+關注
關注
34文章
15875瀏覽量
181334 -
LG
+關注
關注
2文章
2372瀏覽量
142379 -
AMOLED
+關注
關注
28文章
1119瀏覽量
105083
原文標題:“缺芯少屏”局面將緩解!力壓三星、LG,柔性屏之戰中國公司再下一城
文章出處:【微信號:Anxin-360ic,微信公眾號:芯師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三星芯片代工新掌門:先進與成熟制程并重
三星OLED核心材料供應鏈實現國產化
三星電子OLED面板需求激增,攜手天馬微電子填補供應缺口
三星電子調整HBM內存產能規劃,應對英偉達供應延遲
三星HBM3E內存挑戰英偉達訂單,SK海力士霸主地位受撼動
三星晶圓代工發力,挑戰臺積電地位
三星電機與LG Innotek競相加速AI半導體基板布局
中國柔性OLED崛起挑戰三星市場主導
LG Display與三星攜手供應iPhone 16 Pro OLED面板
Omdia:盡管2023年出貨量跌至50%以下,三星仍處于中小尺寸AMOLED面板的領先地位
![Omdia:盡管2023年出貨量跌至50%以下,<b class='flag-5'>三星</b>仍處于中小尺寸<b class='flag-5'>AMOLED</b>面板的領先<b class='flag-5'>地位</b>](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6/55/wKgZomYHcYeAOmttAACfxpu8wmI581.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