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8雪浪大會在中國無錫太湖國際博覽中心召開,大會以「從制造業中來,到制造業中去」為核心議題,深入探討中國制造企業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進程中面臨的問題。
其中,在主題為「邁向智慧企業:傳統制造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之路」的SAP創新分論壇上,SAP更是攜手多家合作客戶,為與會者帶來了傳統制造行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路徑和最佳實踐。
那么,中國的制造業目前的發展現狀究竟如何?賦能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SAP究竟有何“獨門秘籍”?其客戶帶來的數字化轉型成功案例,又將對中國智能制造的落地帶來哪些可以借鑒的價值呢?
傳統制造業升級的大勢所趨
瓦科拉夫·斯米爾在《美國制造:國家繁榮為什么離不開制造業》提出,“制造業始終是技術創新的基本源泉,也是經濟增長的原動力”。
實際上,無論是發達國家也好,還是追趕型的國家也好,制造業不僅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更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
尤其是對中國而言,目前這個階段更是制造業亟待升級,不破不立的關鍵節點,我們可以從四個維度來做觀察:
第一,從政策角度來看,由于中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階段,因此對中國智能制造亦高度重視。為此,國家相關部門相繼發布了《中國智能制造十三五規劃》、《中國制造2025》等相關行動計劃,旨在通過制造業的轉型和升級,最終讓中國的“新經濟”戰略得以落地。
第二,從市場角度來看,國內正處于消費不斷升級的時代,由此帶來的重要變化是,消費者不再一味追求低價,而是更注重產品品質和服務體驗。消費者對于品質和服務的高要求,同樣也在倒逼制造業向自動化和智能化轉型。
第三,從行業角度來看,中國雖然早已成為全球公認的制造業大國,但中國制造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制造成本上,甚至主要還是集中在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產業。然而,在最近幾年,我國制造業面臨著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傳統層面的成本優勢逐漸消失,制造業的轉型迫在眉睫。
第四,從技術角度來看,所謂智能制造,就是將各種新技術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最終實現整個制造業價值鏈的智能化和創新。
事實上,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出現,不但加劇了傳統行業內部的市場競爭,更開啟了跨界競爭,真正給企業發展帶來威脅也許不是往日的同行業企業,而是來自跨界者的顛覆性創新和對原有市場的搶奪。
對于傳統制造業企業而言,一方面面臨著傳統模式無法滿足新經濟下產生的各種需求的挑戰;另一方面還要應對跨界者的難以預料的競爭。
SAP中國區副總裁,離散行業群總經理董志剛
對此,SAP中國區副總裁,離散行業群總經理董志剛也指出,中國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中,大型國企是整體轉型中最重要部分之一,也為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推動力。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大型國企的數字化轉型,一定要要關注整體規劃與重點突破相結合,關注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的融合,關注信息技術與運營技術的融合,關注軟件與硬件的融合,以提升企業經營效率為根本目的,結合國家的產業政策和智能制造的發展方向,充分利用國內外的先進技術,為中國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樹立標桿。”他說。
從這個角度來看,數字化轉型不是一種選擇,而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正如一枚硬幣的兩面那樣,盡管數字化轉型的前景無限光明,但對于不少傳統制造企業用戶來說,如今面對數字化轉型契機還處于“迷茫”之中,他們尚未有明晰的數字化轉型前進的道路和方向。
賦能數字化轉型的「獨門秘籍」
確實如此,在SAP中國區離散制造行業首席專家孫剛看來,與工業4.0的發起者德國、互聯網和先進制造計劃的發起者美國相比,中國制造業的數字化基礎還相對薄弱。
他認為,中國的制造企業已經沒有太多時間躊躇,與其不斷評估、思考,試圖弄明白數字化轉型和創新業務鏈到底應該怎么走,倒不如盡快從小切口出發,以互聯網思維解決企業目前的實際痛點,并在此基礎上,加快企業內部的更新迭代。
SAP中國區離散制造行業首席專家孫剛
為此,作為德國工業4.0的發起企業之一,SAP以四十幾年來服務于全球大量制造企業的經驗與技術積淀為基礎,站在制造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維度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方法論,具體來說:
首先,搭建一個完整的“數字化雙胞胎”網絡。 所謂“數字化雙胞胎”網絡,被看作傳統制造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基石。“數字化雙胞胎”的理念與數據存儲領域的“鏡像”差不多,它可以將企業的產品設計、制造生產、交付銷售等流程,以及上下游的供應商,甚至是將整個企業的管理進行映射與連接,幫助設備運營者和企業管理者建立起相應的信息交互能力,提升企業的生產力和效率。
其次,圍繞“數字化核心”與“數字化創新”來打造企業的雙模IT運營架構。其中,“數字化核心”是指提升企業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滿足客戶需求等傳統的核心競爭力打造起來,而“數字化創新”則是將各種新興的數字化技術,以及各種前沿的理論與思路,匹配到企業的運營中去,從而實現業務模式創新。
孫剛指出,在構建數字化核心的過程中,制造企業應該把質量、產品、效益始終作為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我們不應該忘記我們的核心競爭力,不應該去為了解決新的問題,而忽略非常基礎的一些核心技術。”
再次,在雙模IT運營架構的基礎上,將人、事、物三個對象連接起來,并針對四個主要戰場,即企業內部的供應鏈體系和企業間的網絡化協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以及服務產品化,去展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具體工作。其中,主要包含五個業務領域,一是以最終用戶為中心,二是個性化定制,三是數字化的智能產品,四是數字化的供應鏈和智能工廠,五是業務模式創新。
最后,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將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六大新興技術與實際的、合適的工業應用相融合,真正讓科技技術成為第一生產力,打造數字化智慧企業。
基于此,SAP提出了適合中國用戶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它以SAP ERP系統強大而穩定的數據收集處理能力為基礎,連接企業內部的銷售、生產、采購、財務、研發等各個部門。同時連接生產機器和人,并對統合的數據去進行分析、利用,然后產生數據價值,從而提升企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打造企業的“數字化核心”能力。
與此同時,借助基于SAP HANA以及SAP Cloud Platform等平臺的解決方案,SAP還可以進一步簡化企業的技術架構、業務管理流程,并加速業務決策,幫助企業激發活力,構建全新的業務模式,由此形成企業的“數字化創新”能力。
SAP工業4.0創新解決方案業務拓展總監李大勇
除此之外,據SAP工業4.0創新解決方案業務拓展總監李大勇介紹,在今年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SAP還推出了真正符合工業4.0定義的第三代開放式集成工廠解決方案,幫助制造企業打造高度靈活的制造流程,結合智能應用,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
由此可見,SAP所推出的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始終是以端到端集成的視角,真正圍繞客戶價值創新、圍繞業務項目優化來量身定做的實用方案,這是SAP數字化解決方案的價值所在,也是SAP賦能制造行業數字化轉型的“獨門秘籍”。
推動智能制造的落地與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SAP的助力下,如今在中國也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成功實現了數字化轉型與升級。
其中,大全集團的數字化轉型就是最為典型的案例。大全集團作為國家級的大型企業集團,不僅是中國機械工業100強企業,同時也是中國電氣工業的領軍企業,目前集團業務主要為電氣、新能源、軌道交通、軍工等四大領域。
大全集團首席信息官徐慧
據大全集團首席信息官徐慧介紹,作為國內最大的一個電氣企業,大全集團最開始的定位非常明確,就是深耕電氣主業確立行業優勢,但從2014年開始,整個電氣行業進入到了一個增長放緩的階段,客戶的要求不斷變化,個性化需求非常高,企業經營壓力非常大,紅利已經完全消失,創新變革已迫在眉睫。
在此背景下,大全集團提出兩化融合管理體系驅動下的“數字化大全”戰略,構建標準化、數字化的運營體系,最終實現從產品設計到制造過程的高度數字化和互聯互通。
事實上,大全集團的成功轉型,除了得益于自身的技術及創新能力的積累,以及前瞻性的目光之外,也離不開數字化合作伙伴SAP的支持。比如,大全集團正是以SAP為核心,根據SAP構建了五層架構,包括了研發、生產、物流、采購等在內的企業經營管理系統。
東元電機副總經理、CIO施景然
此外,東元電機副總經理、CIO施景然也表示,借助SAP MES解決方案,無錫東元電機集團打造了全新智能化的生產管理系統,使得生產效率、準時交貨率、制造周期等多個管理指標得到有效提升。
SAP的數字化解決方案也在支持著眾多初創企業的數字化戰略。比如愛馳汽車,這是一家致力于驅動新能源汽車行業進化的智能電動車公司。
愛馳汽車信息科技部負責人杭瑜峰
據愛馳汽車信息科技部負責人杭瑜峰介紹,速度和創新是新勢力造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方面基于實施SAP行業經典的ERP套件,快速提升企業的管理能力,贏得速度;另一方面,借助SAP的系列創新的解決方案,提升愛馳汽車的創新可能,贏得未來。
不難看出,依托于對行業的深入洞察和豐富實踐,讓SAP賦能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理念真正轉變為現實。可以預見,未來SAP將繼續發揮自身在企業數字化解決方案領域的領導能力,為制造企業提供更多的數字化轉型創新解決方案。
更為重要的是,憑借對中國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痛點”的深入理解,以及多年來在市場中所形成的落地方法論和強大的解決方案所構成的勢能,SAP讓中國傳統制造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以及智能制造的落地與應用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
中國制造
+關注
關注
11文章
465瀏覽量
26646 -
制造業
+關注
關注
9文章
2253瀏覽量
53718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857瀏覽量
62171
原文標題:賦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SAP究竟有何“獨門秘籍”?
文章出處:【微信號:sapdaily,微信公眾號:SAP天天事】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