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剛剛落下帷幕。據了解,展會現場安防巡檢機器人的展臺僅次于第一多的教育服務機器人,優必選、京東、神州云海、達闥科技等企業都有展出相關產品。在眾多企業的涉足加碼之下,安防巡檢機器人正逐漸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
安防短板凸顯,機器人帶來新模式
近年來,受人口紅利消失以及人力結構影響,導致行業內企業面臨招工困難、人員流失、成本累增等諸多問題。此外,傳統安防模式也讓行業發展的諸多局限性逐漸顯現。人力存在監控盲區、時間受限、積極性不足等問題,同時定點監控也存在監視范圍限制、機動性差、功能單一等問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一款綜合應用了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智能裝備,安防巡檢機器人不僅彌補了傳統安防行業發展的短板,更為智慧安防帶來了新的發展模式與思路,其能迎來快速發展實則在情理之中。
自2015年國內首個安防巡檢機器人出現以來,三年來我國安防機器人發展十分快速,加入的企業一家接著一家,涌現出的產品一個連著一個,行業市場持續欣欣向榮。
光今年上半年,安防巡檢機器人家族就又加入不少新成員。春節期間,深圳北站亮相20臺安防機器人充當“機械戰警”,助力春運安保;5月份,克路德發布五款機器人產品,安防機器人占其中之一;7月份,京東第二代巡檢機器人正式投入“亞洲一號”智能倉庫使用;7月初,深蘭科技也推出一款能抓小偷的安防巡警機器人“瓦力”......
在如此多企業和產品的加碼之下,眼下我國安防行業市場正在向萬億規模不斷靠近。從2016年到2018年,國內安防市場規模已經從5700億元擴大至9000億元,年均增速保持著10%以上,據業內人士預測,隨著智慧安防概念的不斷深入,以及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2020年我國安防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萬億元,未來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億萬藍海當前,幾大痛點還需解決
眼下,政府的支持、企業的加碼、資本的看好以及市場廣闊的發展前景,給了安防巡檢機器人十足的發展底氣,但未來能否做到異軍突起,并非只看現有的有利因素,還需要克服行業發展中的一些痛點問題。
目前,安防巡檢機器人在技術上就首先存在不足之處,不僅人機交互技術還處于初級階段,在導航定位、語音交互等技術上也存在諸多瓶頸尚未突破。此外在應用上也存在限制,因為不具備翻越障礙物的技術,當前的安防巡檢機器人普遍只能在規定好的平坦路面上進行作業。
除了技術外,行業發展所需要的人才也十分匱乏。在《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中,相關數據就顯示:在全球人工智能杰出人才最多的高校排行中,中國沒有高校進入前十,排名最高的清華大學僅位列15位,其次是上海交通大學排名第33。這意味著,在人工智能、機器人等人才方面,我國還與其他先進國家存在明顯差距。
盡管安防巡檢機器人正逐漸成為智慧安防的重要載體,但技術匱乏、人才荒等問題如果不解決,即便前面有億萬藍海,行業發展依然會像鏡花水月般可望而不可即。因此,只有解決了行業痛點問題,把握住相關利好條件,兩者相結合才能將發展潛力轉化為現實成果。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666瀏覽量
240278 -
安防機器人
+關注
關注
0文章
17瀏覽量
7708
原文標題:市場突破萬億,大佬接連入局,安防機器人是下一個行業風口?
文章出處:【微信號:robotn,微信公眾號:產業大視野】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