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μC/OS-III是一款基于優先級調度的搶占式實時內核,Micrium公司于2011年8月公開了μC/OS-III的源碼,其源碼遵循ANSIC標準,因而具有良好的移植性,相信其將會被移植到越來越多的處理器體系上。本文主要完成基于Cortex-M3處理器的μC/OS-III移植,通過本次移植,加深對嵌入式操作系統原理的理解。此外,在μC/OS-III移植成功的基礎上進行嵌入式應用程序開發,可以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應用程序上,而硬件資源交由μC/OS-III管理,從而使得嵌入式應用程序更易開發和維護,在嵌入式軟硬件結構變得越來越復雜的今天具有現實意義。
1 μC/OS-III和Cortex-M3特點
相對以前的版本,μC/OS-III最大改進之處在于允許多個任務運行于同一優先級上,相同優先級的任務按時間片輪轉調度,內核對象的數量不受限制,以及接近于零的中斷禁用時鐘周期。
Cortex-M3是ARM公司推出的基于ARMv7-M架構的內核,主要針對高性能、低成本和低功耗的嵌入式應用。Cortex-M3擁有固定的存儲器映射,采用更高效的NVIC(Nested Vectored Interrupt Controller)、更簡單的堆棧以及更高性能的指令集,且NVIC(包括SysTick)的寄存器位置固定,極大地方便了μC/OS-III的移植及在基丁Cortex-M3內核的處理器之間的遷移。
2 移植
2.1 移植方案
本文移植μC/OS-III內核的版本為V3.02.00,其源代碼下載地址見參考文獻。選用意法半導體(ST)公司生產的基于Cortex-M3內核的STM32F103RBT6微控制器作為硬件實驗平臺,而編譯環境采用RealViewMDK V3.5。
Cortex-M3支持兩種特權級別:特權級和用戶級,μC/OS-III內核和用戶代碼都運行于特權級下。Cortex-M3還支持兩個棧指針MSP和PSP,μC/OS-III內核和ISR(Interrupt Service Routine)使用MSP,μC/OS-III的任務則使用PSP。
首先針對Conex-M3處理器的特性編寫與內核、CPU和BSP(Board Support Package)相關的源代碼,然后創建若干個簡單的用戶任務,在具體的硬件平臺上測試移植后的μC/OS-III。
2.2 內核相關
2.2.1 編寫os_cpu.h
os_cpu.h頭文件主要是對上下文切換函數和時間戳獲取函數進行宏定義。μC/OS-III的上下文切換包括兩種類型:任務級上下文切換OS_TASK_SW()和中斷級上下文切換OSIntCtxSw()。它們使用相同的代碼置位ICSR.PENDSVSET以懸起PendSV異常,由PendSV的ISR“緩期執行”上下文切換。
OS_TS_GET()的作用是獲取當前時間戳,若使能μC/OS-III的時間戳功能,則將OS_TS_GET()宏定義為CPU_TS_TmrRd(),否則簡單地宏定義為0。
2.2.2 編寫os_cpu_a.asm
在os_cpu_a.asm文件中需要用匯編指令實現OSStartHighRdy()函數和PendSV的ISR。OSStartHighRdy()函數被內核用于調度第一個最高優先級的就緒任務,以開始多任務運行環境,匯編代碼實現如下:
Cortex-M3支持PendSV異常,而PendSV異常的典型應用場合就是上下文切換。得益于Cortex-M3的中斷機制,μC/OS-III上下文切換只需保存和恢復R11~R4、PSP,而PSR、PC、LR、R12、R3~R0由硬件自動保存和恢復。PendSV的ISR匯編代碼如下:
2.2.3 編寫os_cpu_c.c
os_cpu_c.c文件包含了OSTaskStkInit()函數和若干鉤子函數。OSTaskStkInit()函數的作用是在創建任務時初始化任務棧,并返回新的棧頂位置。μC/OS-III基于Cortex-M3的任務棧結構如圖1所示。其中PSR、PC、LR、R1、R0五個寄存器應賦予正確的初值,而其他11個寄存器的初值無關重要。
os_cpu_c.c文件中的鉤子函數是μC/OS-III為了擴展用戶功能而定義的。進行μC/OS-III移植時至少需要定義OSTaskSwHook()、OSIn itHook()、OSTimeTickHook()、OSIdleTaskHook()、OSStatTaskHook()、OSTaskCreateHook()、OSTaskDelHook()、OSTaskReturnHook()
八個鉤子函數。為了簡單起見,本次移植不塒鉤子函數作功能擴展。
2.3 CPU相關
2.3.1 編寫cpu. h
cpu.h頭文件主要包括對標準數據類型、字長、棧、臨界區的相關定義。標準數據類型與具體的編譯器相關,需要查閱相應的編譯器手冊。Cortex-M3字長是32位,則CPU_DATA和CPU_ADDR皆定義為CPU_INT32U類型。Cortex-M3使用滿降序棧,棧增長方向應為從高地址到低地址。臨界區方法選用CPU_CRITICAL_METHOD_STATUS_LOCAL。
2.3.2 編寫cpu_a.asm
cpu_a.asm文件的最主要部分是臨界區函數的實現。根據所選用的臨界區方法,中斷使能函數CPU_SR_Save()和中斷禁用函數CPU_SR_Res tore()代碼實現如下:
Cortex_M3的指令集提供了CLZ指令,則可選地使用匯編指令實現CPU_CntLeadZeros()函數,以加快μC/OS-III調度器查找最高優先級的就緒任務的速度,CPU_CntLeadZeros()函數匯編代碼實現如下:
CPU_CntLeadZeros
CLZ R0,R0
BX LR
2.4 BSP
Cortex-M3內核包含了一個SysTick定時器,可以用來給μC/OS-III提供系統時鐘節拍。SysTick初始化和ISR的源代碼實現分別如下:
μC/OS-III新增了時間戳功能,用于測量中斷禁用時長、代碼執行時長和確定事件發生時間等。時間戳定時器可以由DWT(Data Watchpo int and Tracc)的時鐘周期計數器CYCCNT充當,該計數器是一個自由運行的32位遞增計數器,溢出時自動重載為0,周而復始。時間戳定時器初始化和讀取函數源代碼實現分別如下:
此外,本移植過程的BSP還涉及RCC、GPIO、NVIC和LED/LCD等硬件的初始化函數和驅動程序。
3 測試
首先不加任何用戶任務來測試移植好的μC/OS-III內核自身運行情況,待驗證內核正常運行之后,編寫TaskLed1、TaskLed2、TaskLe d3、TaskProfile四個任務,其中前3個任務被賦予相同的優先級(本移植是假設使能了μC/OS-III的輪轉調度功能),實現對3盞LED燈不停地
閃爍;而TaskProfile的功能是在液晶屏上顯示上下文切換次數。
運行結果如圖2所示。圖中3盞LED燈不停地閃爍,驗證了μC/OS-III的相同優先級任務輪轉調度的特征;LCD上顯示CtxSwCtr的值一直在增加,指示不斷發生上下文切換。系統連續穩定運行5個小時以上沒出現任何問題,可見本移植是成功的。
結語
本文主要論述了基于Cortex-M3內核處理器上μC/OS-III的移植過程并給出關鍵代碼,移植后的μC/OS-III能夠穩定運行于STM32F103RB T6處理器上。本移植能通用于大部分Cortex-M3內核的處理器,并對于將μC/OS-III移植到其他體系結構的處理器上具有參考價值。
-
嵌入式
+關注
關注
5094文章
19178瀏覽量
307731 -
內核
+關注
關注
3文章
1382瀏覽量
40430 -
操作系統
+關注
關注
37文章
6896瀏覽量
12375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