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工程項目在開發實作的過程中可能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其中最主要的三大因素是效能、功耗和價格,人們通常需要對這些因素做出權衡和折衷。以這三個因素為頂點構成三角形,每個項目都有其「側重點」,但根據產品、市場和時間會有不同的相對權重。
物聯網(IoT)相關應用的潛在成長為供貨商及其設計團隊提供了新的機會,但也進一步擴大軟硬件工程方面的挑戰。硬件和軟件密切相關,共同組成了平臺,需要采取多種策略來最大程度地降低跨平臺設計的復雜性。這些策略包括:
首先決定您的輸入/輸出需求是否采用固定或有限的數量和類型,或者是否需要擴展數量和提高類型的靈活性。這一決定會影響您對微控制器(MCU)和外部接口設備的選擇。如果輸入/輸出不僅包含簡單的低壓數字點,還包括溫度傳感器、馬達、甚至串行和并行格式的通訊線路,這一點就尤為關鍵。
很多情況下,獨立于核心應用處理器的模塊都具有重要意義。雖然高度整合的單芯片解決方案在電路板空間、功率和成本方面頗具吸引力,但倘若無線通信協議(protocol)、要求范圍、甚至法規要求有任何的變化或擴展,都需要對設計進行重大改變,或者需要采用新的MCU和射頻鏈路相關韌體。即便編碼部分很簡單(可能性不大),但MCU可能無法滿足新的要求,而且需要升級,因此增加了開發時間和風險。
3以功率換取效能
弄清楚選擇的MCU在功率與效能矩陣中的正確位置。當您沿著所需效能的曲線往上移,將會遇到閾值點,因此不得不使用體積和功耗更大的MCU。當您沿著曲線下移時,所需資源減少,則可考慮使用體積小、功率低、價格便宜的MCU。
請確保所選的特定MCU支持各種復雜的速度、功能和功率模式,這樣才能優化操作順序,最大程度降低總能耗,應對需要大功耗的操作。
4簡化安全性
一些處理器具有專用的硬件嵌入特性,提供自動安全功能,并且不依賴任何應用軟件,甚至所選的實時操作系統(RTOS)。這種方式可能會簡化您所面對的安全挑戰。如果您選的所有MCU都具有相同的嵌入式安全功能就更好了,因為無論選擇哪一種處理器,都可以跨越物聯網挑戰中的這個重要部分。
5系統標準化
隨著對大小/效能要求的變化,需要對低功耗8/16位MCU進行標準化,然后采用不同的內存大小(片上內存或外部內存);也可采用一個較大的32位MCU,雖然在低階應用時會浪費一些容量,但具有代碼和驅動器一致的優勢,同時還能簡化物料清單(BOM)和測試過程。
6操作系統選擇
在某些情況下,一臺簡單、低成本的單線程操作系統便已足夠,但也有很多項目需要采用實時操作系統。無論采用哪一種操作系統,都需要對小型、中型和大型操作系統版本的可擴展性和可用性做出評估。必須了解清楚最小版本的大小及其相應的功能——您肯定不希望當項目完成80%時,在操作系統的能力「遇到瓶頸」。
7硬件升級VS軟件升級
在軟件資源曲線上的一些關鍵點需要完成一些額外任務(開發時間,處理器資源),此時您必須做出以下選擇,要么增加周邊IC來為滿載運作的MCU進行分流;要不選擇一臺指令周期更快的MCU。決策時,要分析何時需要一臺功能更強大的MCU說明您將硬件任務交回軟件,從而減少組件成本、電路板尺寸和功耗(原則上),但為此您可能要延長開發和除錯(debug)時間。
8謹慎選擇通訊協議
使用「較輕的」物聯網優化通訊協議,而不要選擇基于客戶端/服務器HTTP的因特網瀏覽器模型,這樣可以將堆棧和處理要求減少二倍或以上,便于應對多臺物聯網設備及其接口設備。隨著市場要求日趨嚴苛,還需考慮當連接要求(通訊協議、速度和完整性)提高時會發生什么情況。
9在設計時間盡早制定測試計劃
這一點非常重要而且復雜,特別是當設計中包含無線應用時。如何非正式、然后正式地驗證最終產品是否符合市場、技術、行業標準和法規要求,會產品影響「調整修復」周期和上市時間。如果要在產品中增加針對不同應用的功能,就需對原型測試程序或生產測試設置做出改變,這會增加工作量,同時增添不確定性和風險。采用經過許可的預認證(precerTIfied)軟硬件模塊,可確保最終設計在許多方面的一致性和順應性,但不是全部。如果有關設計和驗證的任何高階監管準則(如關于醫療產品可靠性的準則)影響到軟件,都應該明了于心。如果這些準則不適用于所有產品,要清楚它們適用哪些產品。
10安全問題是重中之重
所采用的軟件技術和策略應能跨產品滿足應用要求,并與物聯網用戶接口(如果有的話)匹配,例如防火墻、身份驗證和密碼。
從分級列表中找出所需的安全資源,包括安全啟動、身份驗證、安全通訊、防火墻、篡改檢測、事件報告、遠程命令審查和策略管理,根據所擁有的軟件資源,確保每一項的實際執行正確且可行。評估要提高各種產品的安全性是否必須采用更大或更快的MCU,制定計劃驗證實施的安全步驟是否可靠。
結論
隨著新產品或附加產品的開發,「甜蜜點(sweet point)」無疑也需要相應地進行改變,以滿足不斷變化的要求,同時避免過度妥協。設計人員應縱觀當前及未來的產品,選擇適合的平臺,盡量減少返工并提高重復利用率,確保上述變化不會對成本、進度或工作負荷造成不必要的影響。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3文章
51407瀏覽量
756628 -
變頻器
+關注
關注
251文章
6585瀏覽量
145826 -
IOT
+關注
關注
187文章
4230瀏覽量
19762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