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提供SDK包(早期語音僅僅是以API的方式提供),到提供軟硬件一體化模塊,再到如今征戰OS,車載語音交互“不甘寂寞”。
近日,國內語音交互初創公司驀然認知宣布11月份將正式向外界展示自研的車載OS系統。目前已與主廠達成合作(但暫不方便對外公布),預計2018年年底可以小批量試產。
這款車載OS就是MorAuto智能車機系統,其整合了驀然認知在降噪、語音、對話、圖像、大數據等方面的核心AI能力,而在硬件方面,則有飛歌的聲影。
2018年4月27日,飛歌與驀然認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聯合開發搭載MorAuto系統的FlyAudio-Mor AI車機。
驀然認知是一家語音方案的公司,飛歌是傳統車載音響、導航系統廠商,雙方的結合可以取長補短。
但,車載OS既不是一個新鮮的事物,也沒有哪一家廠商能夠真正玩明白,為何一家語音出身的廠商要涉足呢?
常見的車載操作系統平臺包括黑莓的QNX、微軟的Windows Embedded Automotive、諸多基于Linux的定制操作系統以及眾多基于Android開源項目(AOSP)的操作系統(它們本身也基于Linux)。
目前,汽車制造商大體有以下幾種方式切入,一種是基于Linux、Android等開源系統搭建自身的車載系統;一種是直接采用QNX、AliOS(斑馬)、擎OS(博泰)等商業化車載系統。
少有人走的路
語音市場,在國外有亞馬遜Alexa、Nuance、Google(Google Assistant),國內有科大訊飛、百度(DuerOS)、騰訊、阿里巴巴(阿里云ET)、思必馳、云知聲、普強信息等。
AIUI 是科大訊飛2015年推出的一套以語音為核心的人機交互解決方案,可以搭載于車輛的前裝或者后裝,適合于車載中控、智能后視鏡、行車記錄儀、智能抬頭顯示(HUD) 等設備。
此外訊飛還有為汽車車載提供的飛魚語音套件,2016年底,基于AIUI打造的車機系統——飛魚助理首次出現。
在車載語音方面,訊飛最早的嘗試是2016年和奇瑞聯合開發的Cloudrive2.0,而“小飛魚”車載智能語音助手,定位國內主流汽車的后裝市場,與國內眾多車機廠商建立了合作。
今年,訊飛也與奇瑞、廣汽、啟辰等OEM啟動戰略合作,其與OEM的合作,更多的是提供語音交互技術,以車載OS和車機身影出現較少。此前,市場上有消息訊飛正在向后裝市場推廣自家車機。
訊飛平臺與嵌入式事業部常務副總經理馬冰表示,涉及安全系數低的科大訊飛做,安全系數高的車企做。
由此可以得出,訊飛介入前裝市場,初期更多是以提供語音技術方案的形式,其它車機硬件、系統等循序漸進。
但商業戰爭永遠沒有一成不變的定論。
10月25日,科大訊飛正式對外宣布發布飛魚OS(語音操作系統架構),直面對標百度DuerOS。但目前兩者都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車載OS。
Nuance是全球最大的獨立語音識別公司之一,每年全球有4000萬臺汽車(約50%的全球汽車產能)和2000萬臺導航系統會使用Nuance的技術。
但目前也僅僅是通過Dragon Drive平臺,提供一個深度集成的混合解決方案,可以定制成為智能汽車助手,無縫集成到用戶的連接生態系統中。
同為語音系統廠商,思必馳、云知聲、普強信息等,目前對外也沒有發布車載OS計劃,多以提供前后裝語音技術方案為主,或將語音技術芯片化。
語音廠商多在專業領域本身進行技術的深耕,畢竟當下的語音交互,多依賴在線能力,技術上尚有許多值得提升的地方。
那么,語音廠商介入車機OS,是好事還是壞事兒呢?
OS也難做語音的主
目前國內車載OS的前裝玩家,主要是博泰擎OS(基于安卓深度定制開發)、阿里巴巴旗下的AliOS,其余則是紛繁雜亂,大部分都是車機廠商和主機廠自己基于Android、Linux改造的系統,差異化小,體驗良莠不齊,這也是為什么汽車用戶對車機以及操作系統無感的原因。
但不管是哪種OS,在語音方案的選擇上,各有套路。
阿里的AliOS,有自己的語音交互方案阿里云ET,借助斑馬的產品轉換,伴隨著榮威RX5的大賣,以及幾次大規模OTA升級,AliOS名聲在外。
但AliOS和騰訊AI in Car以及小度車載OS還是有很大的不同,事實上,AI in Car以及小度車載OS,都是圍繞各自的應用服務,提供技術支持,尤其是人機交互成為一大亮點,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車載OS。
騰訊車聯發布 "AI in Car" 系統主要針對交互智能和服務場景智能為車企提供了具體的解決方案,整合騰訊旗下的微信等內容服務。
而Apollo小度車載OS則更強調交互,主打多模交互的創新產品,基于百度AI技術的新型人車交互體驗。
在今年的百度開發者大會上,百度車聯網新增的Apollo小度車載OS由液晶儀表盤組件、流媒體后視鏡組件、大屏智能車機組件、小度車載機器人組件4個部分組成,OEM及Tier1通過小度車載OS最快只需30天就可以將傳統汽車“一鍵刷機”成智能汽車。
可以看出,無論AI in Car還是小度車載OS,都是以一種技術和服務的形式,將自己生態鏈里的應用,提供給OEM,由OEM整合,并不是車機的操作系統OS。
現在來看,只有阿里的AliOS堅持到了最后。
《高工智能汽車》也向多位OEM以及相關人士求證,了解到互聯網公司不會盲目進入車載OS領域,因為在移動端OS,BAT有過經驗。
騰訊也曾經涉足OS,但2017年6月,Tencent OS論壇管理員發布了帖子,宣布TOS(Tencent Operating System)正式停止一切服務,提醒用戶盡快保存數據信息。
目前,斑馬系統在語音交互方面采用Nuance的語音識別模塊,據用戶反饋,效果不錯。斑馬智行2.0以后,把語音引擎從Nuance切換成了阿里云ET智能語音交互。
雖然AliOS在榮威上大獲成功,但對于阿里而言,其并不希望斑馬AliOS是上汽的,而應該是大家的,這一點在上汽一方也同樣適用。上汽旗下的其它車型,使用的語音方案,甚至車載OS,就不一定會來自于AliOS。
博泰擎OS也有與DuerOS合作,百度本身擁有較強的語音技術能力,但博泰車機系統也并非全部搭載Duer OS,其離線語音識別方案就是采用思必馳和Nuance兩家。
語音方案作為車載OS交互中重要的一環,會涉及非常多的應用,語音方案商需要有打通各個應用伙伴的能力,才能提供出色的整體交互體驗。
因此,車載OS中使用誰家的語音交互方案,話語權在OEM甚至Tier1手中,少數既有OS也有語音方案的,類似于斑馬+AliOS的組合,能夠漸進式的擁有話語權,但整套方案的上車話語權,又旁落OEM。
OEM是不會樂見互聯網公司登堂入室的,雙方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博弈會越來越多。可以說,百度、騰訊,當下是選擇了一條容易的路。
以上,可以看出,做車載OS并非易事。除了技術儲備,還要落地場景和行業的整合能力,而語音方案作為車載OS交互中重要的一環,會涉及非常多的應用,語音方案商需要有打通各個應用伙伴的能力,才能提供出色的整體交互體驗。
也因此,車載OS同語音交互,也常常是相伴相生。甚至很多時候,非專業人士根本弄不清楚這兩者之間的關系。
能否成為入口的主角
從官網上看,MorAuto這套系統是基于安卓6.0,支持基本的信息娛樂功能。而到目前為止,安卓已經更新到了9.0,且這些版本都是適用于移動設備端,并非車載系統專用。
由此可見,MorAuto正如其它后裝車機廠商一樣,用一款老的非車載專用版本的安卓系統(Android Automotive),來打造自己的車載OS。
這樣的系統差異化欠缺,且很難同其他OS正面競爭,因此同飛歌攜手打市場意味更濃,車載OS只是個夾帶品。
對于BAT以外的語音方案商而言,直接進入車載交互體系,難度很大。因此不止驀然認知,其他的語音廠商也會私下尋求這樣的合作,反正不需要太多額外的投入。
無論此前搭載夠AliOS的上汽,還是吉利、北汽等OEM,事實上在每一代新車型的研發中,語音方案商都在發生變化。
根本原因,還是在于目前語音產品體驗差,可選項不多,OEM尋求國產方案中,也在不斷的試錯。
目前搭載在量產車上的語音交互系統存在不少用戶差評,主要集中在識別準確度(方言),識別的速度,語音喚醒不靈敏,語音控制車輛功能較少,語音系統的升級更新速度慢等問題。
此外,單純的語音方案已經沒有太多市場門檻。目前,語音市場有定制開發費、技術服務費和license許可費三種收費模式,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市場進入者,價格競爭無疑會愈加激烈。
科大訊飛的2018年半年度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汽車業務營收同比增長30.04%,達到1.21億元。公司透露目前已與大眾、豐田、啟辰、沃爾沃、馬自達、雷克薩斯、長安、廣汽、吉利、長城、蔚來等眾多國內外汽車品牌展開了合作。
報告期內,科大訊飛相關產品在前裝市場的裝車數量達到了近200萬臺,累計裝車量超過1200萬臺。而2017年科大訊飛全年汽車業務營收2.49億元,前裝市場年裝車數量260萬臺。
數據顯示,科大訊飛今年上半年前裝單車費用為60.5元,同比去年下滑36.83%。可以看出整個市場的價格競爭壓力不容小覷。
在去年底,繼大幅調整人臉識別接口收費模式后,百度再宣布語音技術全系列接口永久免費開放,提供語音識別、語音合成、語音喚醒多平臺SDK(軟件開發工具包),全方位支持開發者和合作伙伴。
顯然,語音技術的市場爭奪戰已經趨于白熱化。對于專注某幾個特定場景的公司來說,需要思考打通場景的可能性,并思考新的商業模式。
從過去語音是車機的配角,到能否讓語音成為真正的主角,仍需要時間。一言以蔽之:要有坐冷板凳的功夫,準備好長期奮戰的干糧。
-
飛歌
+關注
關注
0文章
2瀏覽量
7461 -
車載語音
+關注
關注
0文章
19瀏覽量
10390 -
科大訊飛
+關注
關注
19文章
818瀏覽量
61517
原文標題:車載語音,一場從SDK到OS的商業戰爭 | GGAI視角
文章出處:【微信號:ilove-ev,微信公眾號:高工智能汽車】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