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趙遠錦教授課題組在“器官芯片”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課題組成員受肝小葉的結構啟發,設計并總結了由玻璃毛細管組裝而成的微流控芯片,基于這些微流控芯片能夠制備出具有復雜微結構的纖維。這種能夠在體外模仿肝臟基本單元的纖維能夠為“肝臟芯片”的進一步研究打下基礎。該研究成果于2018年10月23日以“Design of capillary microfuidics for spinning cell-laden microfibers”為題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Protocols》(自然-實驗手冊)雜志上,趙遠錦教授是該篇論文的唯一通訊作者。
在肝臟芯片的研究中,能夠在體外模擬肝臟的結構和功能一直是學者研究的重心。肝小葉是肝臟結構和功能的單位,呈多角形,小葉的中央有一條圓形的靜脈。受這樣的結構啟發,趙遠錦教授課題組試圖制備具有中空結構、核殼結構、多組分核殼結構等微結構的纖維,并在纖維的各組分中包裹不同的細胞來模擬這一結構。為了制備這些具有復雜結構的纖維,不同種類的毛細管微流控芯片應運而生。毛細管微流控芯片是有多根玻璃毛細管組裝而成的,能夠根據需要制備出的結構組合出不同的通道,具有可設計、可修飾、易于拆裝等特性,在制備復雜微結構纖維材料上具有很好的優勢。
文章從毛細管處理、微流控芯片組裝、微流控芯片運行三個步驟詳細介紹了用來制備不同復雜結構、包裹細胞纖維的毛細管微流控芯片的制備流程:簡單組裝的微流控芯片用來制備單一組分的纖維;多級嵌套毛細管微流控芯片可用來制備具有復雜核殼結構的纖維;多通道毛細管微流控芯片可用于制備具有多種不同組分的纖維。通過在不同前驅體溶液中混合不同種類的細胞就能實現一步制備具有不同形貌的包裹有細胞的纖維,這些纖維通過進一步的排列、編織、細胞培養等操作能夠進一步模擬血管、肝小葉等組織結構,從而為其在肝臟芯片中的應用打下了基礎。
該研究論文由東南大學作為唯一完成單位,論文第一作者為16級博士生余筠如同學。相關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以及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東南大學“器官芯片學科創新引智基地”項目)的資助。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92瀏覽量
427334 -
微流控
+關注
關注
16文章
542瀏覽量
18977
原文標題:器官芯片:由玻璃毛細管組裝而成的微流控芯片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我所知道的東南大學集成電路校友活動歷史
![我所知道的<b class='flag-5'>東南大學</b>集成電路校友活動歷史](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2/5E/wKgZPGdek4mAc5XQAACSA0uywiA992.jpg)
常用的微流控芯片類型
30秒完成毛細管堵塞測試,空調毛細管氣體流量檢測儀背后的質量革新
![30秒完成<b class='flag-5'>毛細管</b>堵塞測試,空調<b class='flag-5'>毛細管</b>氣體流量檢測儀背后的質量革新](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C/A6/wKgaomc4QACAW9g3AABmO5-nGCg692.png)
微流控陣列芯片和普通芯片的區別
激光焊接技術在焊接醫療毛細管的工藝優勢
![激光焊接技術在焊接醫療<b class='flag-5'>毛細管</b>的工藝優勢](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A/30/wKgaomcI0X6AJAKaAABY97JVxwM824.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