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面向中亞的科技合作是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內容之一。為對中亞國家的科技發展現狀、優勢領域和發展方向等有較清晰的了解,本文采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從科技投入、科技產出、優勢學科和發展方向等維度,對中亞五國的科技發展狀況進行了分析。
中亞五國總體科技發展處于世界落后地位,但各國存在差異,哈薩克斯坦是中亞五國中綜合科技實力最強的國家;在保持與俄羅斯等部分獨聯體國家緊密聯系的同時,中亞五國與美、歐日等國家和地區的科技合作也日益加強,而與中國的科技合作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中國應發揮自身的科技優勢,與中亞五國在生態、農業、資源開發、信息技術等領域開展互惠合作。
1 引言
中亞五國包括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地處歐亞腹地,在地理位置上連成一片,是“一帶一路”的關鍵節點,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與中亞開展科技合作,需要對其科技發展狀況有較清晰的了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合作效率。
自1991年獨立以后,中亞五國的科技體制基本沿襲了蘇聯時期的模式,并在近年來不斷進行改革,以促進國家科技領域的發展。由于在經濟實力、人才培養、資金投入和產業結構等方面的不同,各國的科技實力也存在一定差異。烏茲別克斯坦由于自然條件和蘇聯時期的產業布局,在農業、冶金、航空、天文等領域具有相對較好的科技基礎;哈薩克斯坦則基于自身的資源稟賦和傳統產業,在油氣開采、化工、畜牧、核能和航天等領域形成了一定的科研基礎;土庫曼斯坦的荒漠研究在獨聯體國家位居前列;經濟和科技發展較弱的塔吉克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基于自身的資源特征,在水資源開發和地質勘探等領域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長期以來,盡管也有一些學者對中亞地區的科技發展狀況進行了一些研究,主要涉及哈薩克斯坦的科技投入和創新情況、論文產出,塔吉克斯坦的科技發展概況,以及中亞的科研機構等,但大都針對單一國家,或集中在科技發展的某個領域,較少對其整體科技發展狀況進行評估。因此,本文嘗試利用中亞各國統計年鑒、有關國際組織發布的專題報告數據,以及WebofScience數據庫的檢索結果,以文獻計量法為主,輔以定性分析,從科技投入、科技產出、優勢學科和優先發展方向等幾個方面對中亞五國的科技發展狀況進行綜合分析。
2 科技人員和科技經費
2.1 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
2016年,中亞五國共有科研機構1035家,在科研人才培養方面,雖然近年有所改善,但總體依然處于較低水平(表1)。其中,除未能獲取有效數據的土庫曼斯坦外,烏茲別克斯坦的研究人員數量最多,吉爾吉斯斯坦位居末席;哈薩克斯坦則在擁有博士學歷的研究人員指標中居首位,同時也是每百萬人口中擁有研究人員最多的國家。在科研機構方面,烏茲別克斯坦由于產業門類和科技體系相對完善,加之國家的重視,其科研機構數量已經保持多年持續增長,總數位列中亞第一;排名第二的哈薩克斯坦2016年的科研機構數量較上年略有減少,主要是企業和非盈利科研機構數下降,國立科研機構還有小幅增加。其余國家的科研機構數量都較少,均不足百家。
2.2 科技經費
中亞五國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根據世界銀行2017年的統計結果,中亞五國的GDP在世界各國中的位次分別為哈薩克斯坦第55名(年收入0.9萬美元/人,屬于下中等收入)、烏茲別克斯坦第85名(0.15萬美元/人,低收入)、土庫曼斯坦第88名(0.62萬美元/人,下中等收入)、吉爾吉斯斯坦第145名(0.13萬美元/人,低收入)、塔吉克斯坦第147名(0.08萬美元/人,低收入)。
中亞各國(土庫曼斯坦無相關數據)的科技經費總體不高。經濟實力的差異反映在科技經費方面也各不相同。哈薩克斯坦的科技經費最多,烏茲別克斯坦次之,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均不足1億美元,在獨聯體10個成員國中分列第4、第5、第9和第10位(表2)。與之相對照的是,同期中國有256所大學的科技經費超過1億元人民幣,約合1500萬美元,其中最高的清華大學超過7億美元,與哈薩克斯坦全國的科技經費相當。
經費的機構占比方面,中亞各國國有機構的經費所占比例普遍較高,尤其是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兩國,國有機構占據絕大部分份額,而企業占比非常小,塔吉克斯坦的企業占比甚至為零,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這兩個國家的科技活動主要依賴國有機構,而企業的科技創新活躍度處于較低的水平;經濟實力較強的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的企業科技經費占比遠高于其他兩國,反映出其企業科技活動相對較活躍。
在科研活動類別方面,經濟實力較強的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的基礎研究經費要低于應用研究,而中亞經濟實力最弱的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用于基礎研究的經費比例較大,均超過了50%。
2.3 科技經費投入強度的國際對比
中亞各國的科技經費投入占GDP的比重(即投入強度)在0.10%~0.25%范圍內,屬于較低的范圍。在“全球創新指數2018”報告中,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三國科技經費投入強度依次位列96、102和103名(126個國家參評)。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無數據)未參加評估,但根據指標分析,烏茲別克斯坦的位次大致與尼日利亞相當,約在85名和86名之間。
從全球科技經費的區域分布來看,中亞是占比最少的地區,甚至低于經濟發展最為落后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且多年沒有改變(圖1)。這一現狀與經濟實力相關,需在國家層面出臺切實有效的科技政策,提高包括企業在內的全社會對科技領域的投入。
圖1 2009-2015年中亞科技經費在全球的占比情況
3 科技產出
3.1科技論文產出
基于Web of Science數據庫的數據,近十年(2007—2016)中亞五國共發表SCI論文10968篇,EI論文8924篇,CPCI-S論文4055篇。其中哈薩克斯坦被各數據庫收錄的科研論文數最多,依次為5400篇、4438篇和2713篇;烏茲別克斯坦發文數緊隨其后,依次為4165篇、2089篇和1028篇;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被收錄的科研論文較少,即使三國論文之和仍遠落后于哈、烏兩國。
從發文趨勢分析,自獨立之初的1991年到2010年前后的20年內,中亞五國被三大數據庫收錄的科研論文數總體增長緩慢。其中,烏茲別克斯坦一直保持平穩發展,且多年居中亞領先地位。哈薩克斯坦前期多年的發文量一直落后于烏茲別克斯坦,但作為后起之秀,到2011年前后實現全面超越(各數據庫發文超越年份:SCI-2012年,EI-2010年,CPCI-2011年)(圖2),之后呈爆發式增長,穩居中亞科技論文產出第一大國地位;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的論文數年際變化不大,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增加趨勢。
2016年,中亞五國中發文最多的哈薩克斯坦SCI論文只占當年該數據庫收錄論文總量的0.058%,在被收錄的280個發文國家和地區中排在第82位;烏茲別克斯坦為0.025%,排第102位;吉爾吉斯斯坦為0.007%,排145位;塔吉克斯坦為0.004%,排第162位;土庫曼斯坦則不足0.001%,排在200位以外。同期中國的該指標為17.76%,位列發文量第二位;同為獨聯體國家的俄羅斯為2.56%,排第14位;烏克蘭為0.40%,排第45位。
圖2 1991-2016年中亞五國發文趨勢
在國際科技合作方面,以SCI論文為例,2007—2016年間,中亞五國發表的SCI論文中合作論文有6169篇,占總論文數的56.25%。合作對象共涉及150個國家,其中以歐洲和北美國家為主。俄羅斯仍是最主要的合作對象,五國和俄羅斯合作發表的論文數約占其合作論文總數的30%,其次是美國(20%)。在亞洲國家中,與日本的合作最活躍(7.23%)。此外,盡管中亞五國之間地緣關系密切,但相互之間的科研合作并不廣泛,合作發文數僅占3.29%。
從圖3可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四國的首要合作對象是俄羅斯,美國和德國也是其重要合作伙伴。此外,哈薩克斯坦與英國、吉爾吉斯斯坦與土耳其、塔吉克斯坦與巴基斯坦的合作關系也十分密切。作為發文最少、科研實力較弱的國家,土庫曼斯坦發表的SCI論文中86%都是合著論文。由于民族、宗教和文化等原因,土庫曼斯坦與土耳其的合作最為密切,兩國合作論文占比達到62%,涉及領域主要為數學(含應用數學)。
圖3 2007-2016年中亞五國SCI論文國際合作分布圖譜
2007—2016十年間,中亞與中國的合作SCI論文僅占其合作論文總量的6.65%,這一比例不僅低于俄羅斯、歐洲和美國,也低于亞洲的土耳其、日本和韓國。
3.2 專利產出
中亞五國的專利產出在世界處于較落后地位,各國略有差異。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報告,2016年在該組織統計的80個國家專利申請量排名中,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分別位列第34名和第49名,其它三國未參加排序。但根據其專利申請量大幅低于哈、烏兩國分析,排名只能位于榜末之列。從表3可看出,在2016年的專利產出方面,哈薩克斯坦位列第一,烏茲別克斯坦(居第二位)的申請量不足其一半;僅烏茲別克斯坦的專利申請量呈增長,其它國家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中亞各國的專利申請涉及的領域以生活必需品為主,其次是化學和冶金、機械等。
哈薩克斯坦的專利申請主要涉及生活必需品(354件)、化學與冶金(208件)和技術流程(141件)等;其國外申請者主要來自瑞士(73件)、美國(33件)和俄羅斯(22件),共占國外申請總量的55%;中國在該國的發明專利申請數量僅8件。
烏茲別克斯坦的專利申請主要涉及生活必需品、化學和冶金、技術流程、物理、紡織品和造紙等;其國外申請者主要來自美國(41件)、瑞士(34件)、日本(23件)和韓國(18件),共占國外申請總量的57%;中國則僅有1件。
吉爾吉斯斯坦的專利申請主要涉及生活必需品、機械和照明、技術流程、物理和化學冶金等;國外申請者主要來自俄羅斯、摩爾多瓦和烏克蘭等獨聯體國家。
塔吉克斯坦發明專利申請涉及領域主要為醫學、獸醫、化學、農業等。
4 科技發展優先方向和重點學科
4.1 當前主要科技發展方向
目前中亞各國已認識到科技對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出臺了一系列國家科技創新領域的發展戰略,提出了各國當前和今后科技發展優先領域從表4可見,中亞各國的科技發展優先方向首先著眼于各國的傳統主導產業或本國的優勢資源,如哈薩克斯坦的礦產和油氣資源開采加工、烏茲別克斯坦的能源開發、吉爾吉斯斯坦的水資源高效利用、土庫曼斯坦的地質礦產領域等;其次,與農業相關的節水、農畜產品培育和生產等也是各國的重要關注領域;由于地處中亞干旱區,生態環境條件較為嚴酷,因此與生態環境相關的科學領域是各國普遍重視的方向。除了這些傳統領域外,信息通信技術、納米技術、航天和生物技術等高新技術領域也成為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的關注對象。
4.2 重點學科分布
中亞五國的科技優勢首先表現在由于蘇聯時期的產業分工所形成的科技重點領域,如冶金、石油化工、生態(荒漠研究方向)和農業(如棉花育種和種植等)等,其次是在原有基礎上經過科技體制改革和在新的國家及科技發展戰略指導下發展起來的學科,如核物理、天文、航天等。但由于人才和資金的限制,中亞五國的科技優勢并不顯著。
通過對2007—2016年各國SCI發文較集中的學科領域(發文最多的前十個學科)進行分析,總結出各國當前的重點研究領域(表5)。
據表5所列重點學科,并結合中亞各國發明專利所涉及的領域分析發現,近年來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的科研人員在數學、物理和化學等基礎科學領域的研究較為活躍,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對與地學相關的領域有較多關注,這與這些國家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具有一定關聯性;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在多學科化學、有機化學和材料學等領域的產出也反映了冶金與油氣加工業在兩國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5 結語與討論
5.1 中亞五國的科技實力對比分析
中亞五國建國之初經歷的經濟滑坡使其科技發展受到了極大沖擊,人員流失、經費短缺等成為常態化,導致科研工作幾乎陷于停滯。隨著經濟好轉,各國對科技和創新發展也愈加重視,投入也有所增加。同時各國對原有科技體制也不斷進行改革,以適應當前世界科技發展的潮流。盡管伴隨著改革,科技發展有了一定起色,在某些領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總體而言,科技投入低、科技人才短缺和科技發展較落后等狀況在中亞五國尚未得到根本改觀。
1)在世界科技發展格局中,中亞在科技投入、科技產出等方面處于落后地位
從區域角度分析,中亞地區無論是在研發投入絕對數量還是投入強度方面,均處于世界落后地位,其研發經費占世界的比重甚至位列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之后;在科技經費支出中用于科技開發的比例低,反映出創新驅動力不足。在科技產出方面,無論是科技論文發表數量還是專利產出均遠落后歐亞的多數國家。
2)在區域內部,哈薩克斯坦綜合科技實力最強,烏茲別克斯坦位列次席
哈薩克斯坦的科技投入(位列第一)、科技產出(第一)、博士學位科研人員數(第一)和每百萬人口擁有科技人員數(第一)均領先于其它國家。尤其在科技論文的產出方面,由于在科技評價中加大了對國際論文的要求,近年來其科技論文增長迅速。同時,哈薩克斯坦也是中亞經濟總量和人均GDP最高的國家,可為科技發展提供有利支持。烏茲別克斯坦在科技機構數量和科技人員總數方面位列中亞第一,且學科門類較全,在科技投入、科技產出等方面僅次于哈薩克斯坦。其它三國總體科技實力較弱。
3)學科優勢不明顯,各國存在差異
中亞五國各自的學科優勢大致與其在蘇聯時期的分工相關,傾向農業、地質、冶金和生態學(荒漠研究)等領域。但近來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也開始注重航天、核能、納米、信息等高新技術領域的發展,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對荒漠化、能源、地質和地震等領域關注較多。
4)中亞五國的國際科技交流日益擴大,與中國的合作有待加強
中亞五國保持與俄羅斯等部分獨聯體國家的密切合作,同時也日益加強與美、歐、日、韓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以及土耳其等伊斯蘭國家的科技合作。在與中國的科技合作方面,盡管目前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與歐美、日、韓等國家和地區相比,仍然處于較落后地位,合作的緊密度、深度和廣度等方面都有待進一步提高。近10年來中亞與中國的SCI合作論文數不僅低于俄羅斯、歐洲和美國,也低于亞洲的土耳其、日本和韓國;在專利申請方面,中國在中亞的專利申請和授權量均處于落后位置;中國在烏茲別克斯坦五年間(2012—2016)的專利申請總量(20件)不及日本2016年一年的申請量。
5.2 對我國與中亞五國合作的建議
鑒于中亞五國的科技特點,中國在開展面向中亞的科技合作時,一定要注意與各國的科技優先領域相契合,以便更好地提高合作水平。當前,應著重在生態環境(荒漠化防治、鹽堿地治理、退化林草地恢復等)、農業(作物和牲畜高產品種培育、糧食增產、節水灌溉、小型農機等)、高新技術(智慧城市、通信、電子商務等)、能源(油氣勘探和深加工、核能、水電、太陽能和風能等)等雙邊共同關注的領域開展基礎和應用科學方面的互惠合作。此外,加強雙邊科技人員交流和培養既通曉對方語言又掌握專業技能的復合型專業人才也是不容忽視的合作領域。
-
科技
+關注
關注
3文章
1601瀏覽量
33166 -
GDP
+關注
關注
0文章
86瀏覽量
13383
原文標題:中亞五國科技實力對比分析
文章出處:【微信號:drc_iite,微信公眾號:全球技術地圖】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