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InterDigital在一份向監管機構提交的文件中稱,華為于1月2日向深圳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了訴訟,指控InterDigital違反了在公平、合理和非歧視的條件下,對3G、4G和5G無線通信標準至關重要的專利技術進行授權的義務。
華為認為,美商InterDigital在授權其處理無線技術的全球專利組合時,未能就公平、合理和非歧視(FRAND)基礎上的標準必要專利許可進行談判。標準必要專利,是那些需要制造商許可以確保其產品符合技術標準的專利。
據了解,這兩家公司簽署的許可協議已在2018年底到期。
而文件稱,華為請求法院確定2019年到2023年之間適用于其無線產品的專利授權費率,即2019年至2023年期間,華為應該向InterDigital公司支付多少專利費用。
截止發稿時,華為發言人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請求。
資料顯示,InterDigital掌握大量的2G、3G和4G的“標準必要專利”,其一直被視為通信領域的一家專利投機公司。維基百科介紹,InterDigital擁有約20000個美國和國外發布的專利或專利申請。
正是憑借如此龐大數量的專利技術“加持”,InterDigital曾在全球范圍內與愛立信、蘋果、RIM、三星、LG、諾基亞等知名電信設備廠商展開專利戰。
此外,2018年12月中旬,華為正式向美國相干部門提出了對于美國電信運營商T-Mobile電信運營商的起訴,并要求該運營商賠償8000萬。
緣故很簡單,那就是這家美國的電信運營商在回絕了與華為簽署的專利授權的協定后的條件下,私自使用華為4G LTE的相關通信專利,華為絕地反擊,以侵犯華為專利權為由起訴美國運營商T-Mobile公司。
美國,是一個在國際上高舉維護知識產權標識的國家。在美國的眼中,華為多年以來一直在肆意的侵略美國的知識產權,美國企業卻在沒有獲得任何的授權以后,可以明目張膽的使用華為的技術,令人咋舌。華為的此番反擊,給美方狠狠地一記耳光。
事實上,為保護知識產權,華為在美國也曾起訴過摩托羅拉和三星。2011年1月,華為狀告摩托羅拉與諾基亞西門子網絡公司,諾西在收購案中涉及華為專利。最后和解。2017年4月,泉州中院一審判決,三星22款產品構成專利侵權,三星賠償華為8000多萬元。
華為之所以敢大打專利戰,主要是華為持續幾十年持續的技術投入。
根據WIPO的年度世界知識產權指標(WIPI)報告,在2013至2015年間,日本佳能公司創造了24006個專利,排名全球第一。其次是三星電子與中國國家電網。華為專利14605項,排名第七。
不止是數量,華為專利的質量更是一騎絕塵,特別是5G方面的專利,讓其它也算高手的玩家也難以望其項背。
說起關于5G奉獻較大的兩家公司無疑是高通與華為,前者為5G數據信道的開展做出了巨大奉獻,而后者則對5G控制碼的成長有著豐功偉績。一份關于各家公司向ESTI聲明的5G Polar專利計算也被曝光,從這份專利計算來看,共有103族Polar碼的聲明規范專利,其中華為一家就占到了51項,占總數的49.5%。華為關于5G的奉獻表現的仍是很明顯的。
華為在通信領域深耕多年付出巨大,華為每年的研發經費也屬于世界領先,過去十年里華為的研發投入是3130億元,華為每年把銷售收入10%以上投入到研發當中,華為在全球各地都有研發中心,研發人員數以萬計,就是這樣的投入規模,華為才研發了這么多專利技術,成為國產科技企業的佼佼者。
如今,華為的起訴,無疑為擁有專利的中國企業開了好頭。雖說當下市場環境變幻莫測,但是有專利防身,今后的發展應該不用懼怕。專利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專利數量足夠多,質量足夠好的話,在市場上腰板也比較硬,有足夠的底氣與其他同行抗衡。
-
運營商
+關注
關注
4文章
2399瀏覽量
44637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32瀏覽量
252998 -
無線通信
+關注
關注
58文章
4604瀏覽量
143883
原文標題:動態 | 侵權!華為起訴美國專利巨頭!
文章出處:【微信號:wc_ysj,微信公眾號:旺材芯片】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