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媒體報道,業內人士透露,中國大陸和***地區的幾家主要芯片代工企業,包臺聯電(UMC)、臺積電(SMIC)、先鋒國際半導體(VIS)、華虹半導體和力晶科技公司,已經開始削減代工報價,以吸引更多訂單,從而在2019年第一季度填補其工廠產能。
消息人士指出,半導體供應鏈中高于預期的庫存水平,促使純芯片代工企業(自身并不生產芯片對外銷售)制造廠最近將報價降低了20%以上。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70瀏覽量
427241 -
臺積電
+關注
關注
44文章
5685瀏覽量
166996 -
聯電
+關注
關注
1文章
293瀏覽量
6250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微軟終止中國大陸個人Azure OpenAI服務,為國內大模型帶來機遇
2024年10月17日,微軟公司宣布將在中國大陸地區停止面向個人用戶的Azure OpenAI服務。這一決定緊隨OpenAI于2024年7月宣布終止對中國大陸提供API服務的步伐,為國內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市場騰出了新的發展空間。
機構:2024年中國大陸芯片出口額將達950億美元
根據DIGITIMES的最新研究報告,隨著智能手機需求的回升、生成式人工智能(AI)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以及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2024年中國大陸的芯片(IC)進出口金額預計將分別比2023年增長
中國大陸芯片制造設備支出躍居全球前列,國產設備廠商業績亮眼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在芯片制造設備領域的投資呈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今年上半年在相關設備上的支出已超越中國臺灣地區、韓國及美國三地的總和,彰顯了其作為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市場的地位。國際半導體設備
中國大陸8家半導體大廠被調查!
來源:芯智迅 編輯:感知芯視界 Link 9月4日消息,據臺媒報道,近日,中國臺灣當局指控8家中國大陸半導體廠商違反當地法律,非法從臺廠挖走工程師,并獲取專有技術,以提高其半導體生產能力。新竹地檢署
中國大陸芯片設備支出領跑全球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大陸在芯片制造設備領域的支出高達250億美元(約合1779.40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不僅刷新了歷史記錄,更超越了韓國、中國臺灣及美國等半導體強國的總和,展現出
喜報 | 江西薩瑞微榮獲中國大陸半導體功率器件企業第32名
熱烈慶祝江西薩瑞微電子榮獲中國大陸半導體功率器件企業第32名近日,在備受矚目的中國大陸半導體功率器件企業年度評選中,江西薩瑞微電子有限公司憑借卓越的技術創新和市場表現,榮登榜單,位列第
中國大陸晶圓代工市場復蘇,特定制程或迎漲價潮
隨著全球科技產業的不斷發展,晶圓代工市場作為半導體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其動態變化一直備受行業內外關注。近日,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的最新調查報告,中國大陸晶圓代工市場似乎正迎來一次重要的復蘇和轉型。
三星今年計劃在中國大陸生產6700萬臺手機
據最新報道,三星正調整其全球手機生產策略,加大對中國大陸和東南亞地區的投資。該公司決定將JDM(共同開發設計制造)產品產量由4400萬臺提升至6700萬臺,并將全球手機生產目標由2.53億臺提升至2.7億臺。其中,中國大陸將承擔
SEMI:中國大陸依然是全球晶圓廠產能增加最多的地區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發布報告稱,隨著全球眾多新建晶圓廠的產能持續開出,以及半導體市場的回暖,今年一季度全球晶圓廠產能增長1.2%,預計二季度將繼續增長1.4%。其中,中國大陸依然是全球晶圓廠產能增加最多的地區。
蘋果2023財年供應鏈:中國大陸新增8家企業,臺灣南電重回名單
在中國大陸地區,新增的八家企業分別為寶鈦股份、酒泉鋼鐵、中石偉業科技、凱成科技、三安光電、博碩科技、東尼電子以及正和集團。而被淘汰的四家企業則包括江蘇精研科技、美盈森集團、深圳市得潤電子以及盈利時。
中國臺灣推出16nm以下芯片研發補貼計劃
業內人士認為,過去向外資如美光和英偉達的資金支援過多,導致當地人才流失嚴重,對本土企業造成不公。然而,由于中國大陸IC設計企業在先進封裝與復雜設計方面得到政府支持,使之超過許多中國臺灣地區
美國蘋果公司將增加在中國大陸的投資
WitDisplay消息,美國蘋果公司將增加在中國大陸的投資。蘋果中國12日宣布,擴大在中國大陸的應用研究實驗室,以支援產品的制造。
中國大陸封測廠進軍AI芯片封裝市場
這標志著中國大陸在半導體產業鏈中的地位顯著提升,不僅在半導體晶圓制造等成熟工藝中占有一席之地,還在先進封裝領域有相當的競爭實力,與外資企業如日月光投控、京元電爭奪AI芯片必不可少的先進封裝市場份額。
中國大陸先進封裝半導體供應鏈崛起
此舉意味著,大陸半導體產業鏈不僅在晶圓代工成熟制程上站穩腳跟,現在又在先進封裝領域嶄露頭角,成功挺進AI芯片所需的高端封裝市場,與日月光投控、京元電等臺灣廠商展開競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