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網首批小米 9 SE 剛到手幾個小時,深空灰 6+128 版,簡單寫一下體驗。
外觀這邊估計大家都看過官方圖,所以我這就簡單帶過吧。整體的設計語言是針對小米 9 的簡化,玩法和去年差不多,通過縮小尺寸、減少弧面過渡來進行,對比 8 SE 的話程度有所收斂,沒有直接改成方磚機。雖說沒有米 9 貼手,但 9 SE 的握感還是不錯的。
米 9 在上市當天的系統更新中改了額頭上的水滴形狀,9SE 目前還沒跟進。
屏幕,官方規格米 9 完全一致,除了尺寸。我去看了一下 DDIC,也是三星 EA8076。
用 calman 簡單測試一下,結果如下,亮度、色彩都和米 9 基本一致,在約 120nits 以上會改成 DC 調光,扔到國產旗艦里面也是上乘表現。
激發亮度 nits |
588.61 | DC 調光界限 nits | 約 120 |
屏幕效果 | 智能環境適應 | 屏幕增強 | 標準模式 |
色彩空間 | P3 | P3 | sRGB |
手動最大亮度 nits | 432.5 | 431.4 | 417.2 |
平均色彩偏移 | 2.9 | 3.2 | 1.1 |
平均灰階偏移 | 4 | 4.1 | 1.6 |
色溫 K | 7182 | 7130 | 6296 |
Gamma | 2.26 | 2.23 | 2.2 |
色域 % | 95.1 | 99.8 | 99.1 |
NTSC色域 % |
86.7 | 91.4 | 69 |
9 SE 的處理器是驍龍 712,首發,和前代 710 的區別其實沒多少,主要是頻率,CPU 大核心從 2.21GHz 提高到 2.3GHz,GPU 從 504MHz 提高到610MHz。
按慣例,給大家跑個分,各方面相比 8 SE 提升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米 9 這次采用了來自三星的 UMCP(UFS 和 DDR 集成封裝)芯片,型號KM2V7001CM-B706,其中閃存規格是單通道 UFS2.1,相比 8SE 的 eMMC 快得多。
當然實測是必要的,成績也符合預期,從隨機寫入的情況看,9SE 還沒有加入 MI Turbo。
然而 9 SE 這次并不都是改進,也有退步,比如在 WLAN 規格上,取消了 2x2MIMO。
相機這邊,9 SE 和米 9 都是三焦段三攝布局,兩者的主攝都是 IMX586,前置也都是S5K3T1,廣角和長焦則都是弱化版,S5K3L6和OV8856。
具體配置見下。其中長焦實際會按照 1200 萬像素出片。
主攝像頭 | 廣角攝像頭 | 長焦攝像頭 | 前置攝像頭 | |
Sensor 型號 | IMX586 | S5K3L6 | OV8856 | S5K3T1 |
像素 | 48M Quad Bayer | 13M | 8M | 20M Tetracell |
單像素尺寸μm | 0.8 | 1.12 | 1.12 | 0.9 |
光圈 | f/1.8 | f/2.4 | f/2.4 | f/2.4 |
35mm焦距 | 26 | 15 | 52 | 26 |
簡單拍一些樣張給大家看看效果。
此外,谷歌愛好者請注意,9 SE 和 8 SE一樣,Camera2 API 是 full 而不是 full3,導致對 Google Camera 兼容性不佳,目前在 MI8 6.1.009 之后的版本,取景框都會卡死。
9 SE 的電池容量 3070mAh,比 8 SE 略少,充電還是祖傳 18W 規格,但充電頭外觀有點變化,全白,比以前略微有點大,當然療效沒有提升,實際最大 14W 上下。
最后總結一下,9 SE 整體思路和 8 SE 差不多,屬于一款“低配水桶主力機”的做法,如果預算不多還要買一款主力機的話值得考慮。如果作為備機,則會因為續航問題,不能完全契合需求。另外,因為 9 SE 和 8 SE 的系統兼容性差不多,折騰黨請慎重考慮。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550瀏覽量
181054 -
小米
+關注
關注
70文章
14387瀏覽量
144939
原文標題:「上手」小屏旗艦小米 9 SE 究竟值不值 1999 元?
文章出處:【微信號:zealertech,微信公眾號:ZEALER】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