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在測試領域工作了N年了,雖然后面的幾年轉到了其他領域,但是從上一個公司離職后,在新公司又回到了測試(硬件)的領域。理想雖然并不在此,但是為了養家糊口,只能重新拾起那些零星的記憶,在這里整理一下整個硬件測試領域的方方面面。
1. 關于測試崗位
1)既然開始測試了,就把他做下去,做好,轉崗需要很大的決心。可能很多人在工作的最開始都不會主動選擇測試崗位,很多人都是開始先安排了,后來慢慢做下來就無法改了。有的人覺得只要有決心,改到開發沒問題,從我上一家公司的經驗來說,轉過去真的很難,上一家公司覺得硬件測試崗位可以精簡,提高人均效率,就搞了一個開發測試融合,從測試過去的混的比較好的真的非常非常少,因為你有兩三年的工作經驗,企業已經不允許你像一個新員工一樣從畫板的基本技能重新學習,而且在一個成熟公司中,測試活動是必不可少的,融合的新部門也會把偏測試的工作壓給你,所以你就只能一直如此,轉變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決心。(從這點可以看出鄧公小平多么偉大,一個人的轉變都很難,別提一個這么大的國家了)。
2)測試也是非常有技術含量,不要妄自菲薄。從我的經歷來看,上家公司已經算國內技術比較頂尖的公司了,但是作為生產具體產品的企業,一般也都是一些工程化的工作,開發也不會有什么高深的東西,很多硬件工程師只覺得自己就是連線工,作為硬件測試工程師,只要你想學,硬件上的造詣也不會低,(不過硬件開發因為壓力比測試的大,而只有承擔更大的壓力才能成長的更快,所以對電路的理解會比測試高一些);但從功能,性能,可靠性等多方面,測試往往思考的更全面。
3)在企業中,如果要把產品做穩定,測試活動就是不可或缺的。企業的領導,在無法了解產品的方方面面的時候,需要測試這么一個組織與開發進行對抗,向開發的交付挑戰,以便讓產品千錘百煉。
2. 硬件測試的主要技能發展方向很廣,如果要做到資深,如下方面應該需要熟練掌握。
1)硬件電路分析。電路的分析,PCB的理解,常見器件的理解。最好只限于在CAD軟件上沒有硬件開發熟練。各種電路的理解需要日積月累。
2)儀器的使用。示波器,頻譜儀,信號發生器,邏輯分析儀,協議分析儀,各種網絡仿真儀器,對端(服務器端,客戶端)的仿真等等,要熟練掌握,并且要能自動控制,畢竟測試有義務搭建整個環境。
3)測試腳本,這個就不用說了。自動化解決方案組網,自動選擇測試用例,環境的自動配置,用例自動執行,測試分析自動完成,報告自動生成。聽起來是不是跟現在的火熱的智能系統很貼近^_^
4)接口標準。比如USB接口,PCIE接口,以太網口,PON口,DSL接口,WIFI接口,藍牙接口,3G,4G接口等,每個接口都有物理特性,電氣特性,功能/性能特性,協議特性等,對相關標準尤其是測試標準都要很熟,并且測試的解決方案和那個項目的難點(不容易過的項目)也要了然于胸,因為客戶往往要按照相關的標準讓你測試。
5)可靠性測試:如環境試驗(高低溫,濕度,振動),EMC試驗,安規試驗,halt試驗等。
6)測試設計,測試合理計劃。分層,基于風險的測試等。
3. 做事的方法學。
把任何一件事情做好都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要從戰略/ 戰術/細節 三個方面完善,其中戰略的好壞可以從理論上推導,測試在戰略上的思考是如何盡可能的窮盡產品應用的所遇到的各種場景,規避致命和嚴重問題。一切都是為了這個目標來做,當然要考慮測試的時間和成本;戰術上就要收集一件事的要遇到的各種大體的場景,遇到的常見問題;通過分類歸并一些常見的測試項目(功能,性能,可靠性,容錯容限,兼容性等測試),并持續的發展積累,建立測試經驗庫,應用場景庫,電路模塊分析和審核要點庫,測試用例庫,歷史問題單庫等測試積累體系,方便技能的積累等;細節上就是要不斷的完善優化上述幾個庫,并且優化各庫的利用方式,比如用例的自動化等,而細節的積累是需要漫長的時間的,需要不斷的磨練。
-
測試工程師
+關注
關注
6文章
124瀏覽量
1248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