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六月,驕陽似火,中國車市也出現了回暖跡象。
中汽協7月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我國汽車銷量為205.6萬輛,環比增長7.5%,及時遏制了5月的下滑態勢。
國內車市自從2018年陷入28年來的首次負增長后,遲遲未能“守得云開見月明”。6月銷量出現環比增長態勢,著實讓人驚喜。然而,銷量增長背后是車企協同經銷商針對“國五”排放車輛開展的大規模促銷,以及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過渡期結束共同作用的結果。
有分析認為,“國五”車大幅降價清庫存是以犧牲經銷商利益為代價,所以6月銷量增長并不能代表車市真正回暖。
即便如此,車市還是釋放了一些積極的信號。最新一期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顯示,6月我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0.4%,環比下降3.6個百分點,同比下降8.8個百分點。這是半年來我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最低的月份。
但大規模國五車清庫存過后,接下來車市在傳統淡季7月的表現不由讓人揪心。
春江水“暖”誰先知
6月短暫的暖流,已經讓不少車企足夠欣慰。在乘聯會公布的6月狹義乘用車廠商銷量排行榜前十中,超過一半的車企銷量實現同比正增長。
在此背景下,市場分化也在加劇。6月,豪華車零售同比增24.9%,主流合資品牌銷量增長9.1%,自主品牌銷量則下滑8.3%。由此可見,在6月這場國五清庫存的賽跑中,自主品牌明顯落后。
圖片來源:東方IC
有分析認為,大部分“國五”排放車型通過價格促銷激發了消費需求,與合資車型相比,自主的清庫難度相對更大。當前實力品牌與弱勢品牌對比鮮明,“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被放大,最近兩年的車市寒冬或許是對弱勢品牌而言的。
感受到暖意的還有乘用車轎車和SUV兩大細分市場。6月,國內轎車零售同比增長2.2%,SUV銷量同比增長10.5%。這一情況明顯要好于5月。5月,國內轎車零售同比下滑13.2%,SUV銷量同比下滑9.6%。
“轎車和SUV在6月的銷量走勢與車市整體走勢趨同,表現出了清庫存的特點。”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車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說。
然而,從今年上半年整體銷量情況來看,中國車市未能止跌。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前6個月,國內汽車市場累計銷量為1232.3萬輛,累計同比下滑12.4%。此外,從上半年整體數據來看,轎車與SUV累計銷量均下滑8.5%。
“雖然6月汽車行業整體降幅有所收窄,但是行業整體產銷依然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處于低位運行。”中汽協相關領導在7月10日召開的汽車月度信息發布會上說。
7月淡季或將更“淡”
7月,由于天氣炎熱和廠家高溫假等因素,首購用戶購車低迷,換購用戶熱情也不高,是歷年車市的銷售淡季月。
圖片來源:攝圖網
傳統銷售淡季碰上此前兩個月的超強促銷力度,接下來的車市將走勢如何,備受業內關注。“6月的大規模國五清庫將稀釋掉不少7月至8月的潛在銷量,再加上這兩個月本身就是傳統淡季,接下來車市或將更‘淡’。”上述不愿具名的汽車行業分析師認為,國五車的大幅促銷擾亂了汽車市場的正常價格走勢,終端價格修復也需要一段時間適應。
對此,乘聯會認為,6月渠道端的價格下滑較大,各品牌認識到“國五”車型大幅降價對品牌和渠道的健康發展造成了負面影響,很多品牌在實現“國五”車型清庫后,價格及時回收,對“國六”車型實行價格理性保護,所以車市總體的渠道價格壓力尚在可控范圍。
然而,較少的“國六”車型仍是繞不過去的問題。“許多動作快的合資品牌已經將旗下車型順利切換到了國六排放標準,但仍有不少車企面臨無國六車可賣的窘境,國六車型的供給需要一個過程。”上述不愿具名的汽車行業分析師說。
機動車環保網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27日,共有102家企業2265個車型(4960個信息公開編號)473.8萬輛車進行了輕型車國六環保信息公開。其中,包括獵豹汽車、北汽幻速、力帆汽車等十幾家車企還沒有國六車型。
即便是上半年部分車型的國六車型剛剛申報定型,生產也尚未到位。“國六排放標準來得太快,我們已經申報了兩款國六車型,正在加快生產,希望早點推向市場。”一位自主品牌車企相關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種種因素疊加,中汽協認為今年車市銷量將低于年初預測,預計全年銷量將會負增長。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2188瀏覽量
232464 -
SUV
+關注
關注
12文章
1435瀏覽量
31020
原文標題:數說丨瘋狂促銷透支車市,7月銷量淡季將更“淡”
文章出處:【微信號:nbdnews,微信公眾號:每日經濟新聞】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