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Intel與ARM都在更換CEO,但二者不同的是:一個陷入了群龍無首的狀態,一個則直接制定了繼承人,這也反映了二者對未來方向的不同把握。一切都顯示著ARM的春風得意和風生水起!
的確,在Wintel被ARM“第三者”插足后,ARM便開始將觸角伸向了其力所能及的地方,甚至連其一直未敢進入的服務器領域也在拉攏AMD后開始了對英特爾的侵襲。似乎一下子就讓原本還是孤獨求敗的英特爾就陷入被ARM包圍的境地。那么我們來看一看ARM是如何做到的呢?
得道者多助?ARM借微服務器領域入侵英特爾
在PC時代,英特爾一直是處理器市場上的霸主,其用數年時間完成對IBM、德州儀器、AMD等處理器廠商的超越。然而隨著移動時代的來臨,短短幾年的時間,ARM就在移動市場迅速崛起,將英特爾遠遠的甩在身后,而今更是將觸角伸向了英特爾一直稱霸的PC和服務器領域。
ARM之所以能夠吸引眾多的支持者并不僅靠其低功耗的優勢,其獨特的商業模式讓其取得眾多合作伙伴支持。與英特爾商業模式相反,ARM并不是自己生產處理器,而是銷售設計給合作伙伴,這讓所有參與的合作客戶都能夠分享利潤,使得其在處理器市場得到的支持者眾多。
在移動市場ARM取得成功后,ARM一直在試圖尋找進入英特爾市場的突破口。其不斷向PC市場和服務器方面試探,在成功插入Wintel聯盟后,ARM將目標瞄向了遠高于消費市場的微服務器市場。為什么ARM會將微服務器當做突破口呢?這主要是由于云計算技術的發展讓原本不溫不火的數據中心能夠利用與以往大不同的解決方案來優化原始的計算方式,高性能已經不再是人們追求的主要目標,更低功耗、更節能的方案反而是數據中心開始關注的方面,這給了ARM進軍企業級市場一個機會。
針對ARM的咄咄逼人之勢,尤其是在ARM進軍微服務器領域后,更是與英特爾有了正面的交鋒,作為傳統PC和服務器領域的霸主英特爾該如何防止ARM在微服務器領域的進攻呢?
揚長:發揮高性能優勢才能拉開距離
縱觀整個處理器發展歷史,英特爾可以說其已經身經百戰,IBM、VIA、AMD等廠商最終都在處理器市場上敗走。此次面對ARM的強勢入駐,英特爾應該如何應對呢?筆者認為英特爾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應對挑戰。
相比于之前IBM、AMD等對手,此次英特爾正面臨著ARM公司異常艱苦的比賽。以往英特爾依靠的打敗眾多對手的利器(高性能)似乎在現在已不在那么重要,人們的觀念開始偏向于更節能、更環保、更低廉特點的ARM處理器。尤其是ARM在低功耗方面的優勢讓其在市場上擁有著不少的推崇者。
高性能是英特爾的最大優勢
有人認為高性能已經不是用戶首要追求的目標,相比于低功耗方面,英特爾的高性能使得數據中心的支出費用更大,而ARM低功耗的特點則能夠很好的為數據中心節省成本。
那么,我們是否對高性能的需求降低了呢?筆者不這么認為,相比于低功耗、性能未知的ARM處理器,英特爾x86架構的處理器在高性能方面的優勢還是十分明顯的。尤其是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企業程序越來越復雜化,處理器需要承擔處理大量數據的任務,復雜的視頻游戲以及視頻編輯軟件等等,這些程序對處理器的高性能要求將保持不變的。
在移動終端風生水起的ARM在高性能方面與ARM依然有著巨大的距離,而且這種差距很難再短時間內彌補,人們對高性能的追求目標還是有很大的需求。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性能是是英特爾面對ARM架構處理器的最明顯的優勢,繼續開發高端的x86架構的高性能優勢將是英特爾與ARM拉開距離的必要手段。畢竟x86架構僅是“25——30的小伙”,以后發展的路還很長!
揚長則是為了發揚長處。只有懂得發揚自己的長處,發掘價值,才能使得英特爾找到增長點的最佳利器,這也是英特爾首先要做的,但接下來我們來談談英特爾如何避短?只有不給對手可乘之機,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被入侵的后患。
避短:補齊低功耗短板方能解決后患
這里所說的避短,不是回避短處的意思,而是避免的意思,只有避免對方在自己的短處方面下手,才是從根本上解決后患的最佳方法。說到英特爾處理器的短處,相信很多人都會知道是低功耗。英特爾在發展的路線上,一直強調的是高性能,而在低功耗方面則并沒有優勢。
從目前來看,ARM處理在低功耗方面的確領先一步。由于架構的不同,ARM處理器的面積更小,能夠在機位里加入更多的數量,其低功耗技術甚至可以做到不用風扇,這樣就為數據中心在冷卻方面成本大大降低。
低功耗是ARM處理器的最大優勢(來自ARM官網)
不過還好,目前ARM處理器在企業級市場并沒有成型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一切還是個未知數,而且成型的產品最早要到2013年底才能上市,甚至更晚。
相反英特爾也意識到自己在低功耗方面的劣勢,并在2012年底就推出了低功耗市場史無前例的功耗最低僅為6瓦的Atom微服務器處理器。而且那時候離ARM微服務器處理器發布的推出時間還有大約一年多的時間,英特爾還可以抓住這段時間在市場上去完善其產品和解決方案。
未來,企業級用戶成本控制意識的將會越來越強,更低功耗、更加節能的處理器將是市場發展的大方向。處理器供應商必須更加想兼顧性能與低功耗的結合才能站穩市場。英特爾若想繼續穩固自己的處理器市場,必須補好其在低功耗方面的短板。
生態系統:處理器賴以生存的生態圈
英特爾除了要在產品完善上不斷上下功夫,還要抓住一個影響整個微處理器市場發展的重要東西——生態系統。生態系統并不同于產品技術方面一樣是由一方面決定的,其由一個人、一個廠商很難完成。生態系統是經過長期發展、適應逐漸形成的一個處理器發展的生態圈。
說到生態系統,這是英特爾一定要抓住的優勢,相比于尚沒有成型的處理器產品的ARM,英特爾在處理器市場已經摸爬滾打了十余年時間。在這期間,英特爾與IBM、惠普、戴爾以及中國的聯想、華為、浪潮等等廠商都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這是其在硬件方面的成就。在軟件方面,英特爾也在這十多年的發展中與多家廠商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這些都是ARM無法可比的地方。
華為是英特爾長期合作伙伴
相比于英特爾的老練,ARM在企業級方面可以說還是個新手。雖然在移動市場上其所向披靡,但是如果照搬移動市場上的東西是很難成功復制到企業級市場。這也是為什么ARM拉攏原本跟英特爾站在一起的AMD的原因,主要還是為了彌補其在服務器市場上的生態系統上的缺陷。
AMD在服務器市場一直扮演千年老二的角色,但是其在服務器領域也是積累的相當多的成功經驗。其擁有廣泛的知識產權組合并且有著與原始設備制造商、原始設計制造商和獨立軟件開發商合作的經驗,這都將彌補ARM在生態系統上的缺憾,AMD將幫助ARM開發更靈活、更節能高效的計算解決方案,為進軍數據中心做好準備。
ARM拉攏了AMD來彌補其在生態系統方面缺陷,但生態系統是一個需要長時間才能夠形成并完善的東西。而且目前宣布支持ARM的很多公司也并不一定是真心支持ARM,這主要是這些公司為了避免英特爾一家獨大的壟斷。英特爾則需要抓住其生態系統的優勢,消除合作伙伴的顧慮,完善自己的發展。
勵精圖治:需放下身段維系摩爾定律
前面我們提到的內容都是讓英特爾如何“強身健體”,那除了擁有足夠的資本,其實英特爾要有一個發展的動力,那么我們就來談談一直敦促著處理器快速發展的摩爾定律吧。
毋庸置疑,摩爾定律的是輝煌的CPU歷史的幕后英雄,說CPU=摩爾定律+鐵礦石+沙子也不為過,然而近年來隨著芯片技術的放緩,很多人開始對摩爾定律的提出了質疑,認為摩爾定律將很難維系。
摩爾定律的是輝煌的CPU歷史的幕后英雄
阻礙英特爾摩爾定律又兩方面的原因,一個就是從技術方面上的原因。摩爾定律在技術方面面臨著巨大挑戰,隨著工藝的提升,硅片上線路密度逐漸增加,其復雜性和差錯率也將呈指數增長,芯片單位面積上可集成的元件數量會達到極限,技術上面突破的難度更大,很難支持摩爾定律的維系。
另一個則是經濟方面的原因,隨著技術的深入,在研發方面資金的投入花費是巨大的,并且這種資金的投入隨著工藝的難度上升而逐漸加大;而與之相反的是收益方面則是呈現遞減,當研發所用的資金達到一定極限的時候,甚至有可能會超過收益。這就大大增加了英特爾研究方面的的難度。
從上面看摩爾定律的確已經遇到了瓶頸。但是我們不妨來看看移動領域方面的發展,此前英特爾CEO就曾表示:在PC時代,摩爾定律的周期是18個月,而如今移動互聯網則是12個月,甚至更短。這就很可能在幾年之后ARM就趕上英特爾的發展。
摩爾定律發展節奏變慢,很大程度是來自英特爾自身的原因。在PC時代,那時候可謂是英特爾一家獨大的時候,難免會有點驕傲情緒。加之摩爾定律的確在技術和經濟方面遇到的挑戰越來越大,所以其對摩爾定律的堅持的心也沒那么堅定了。
在面對ARM的咄咄逼人之勢,英特爾處理的發展的確需要改變摩爾定律的節奏,將摩爾定律提速,這樣才能在技術上做到領先,為自己的地位增加強大的籌碼。
順應形勢:緊抓云計算發展主線
ARM已經開始進軍英特爾的市場,而這種競爭可能將會持續一段時間,英特爾在強化自己產品、勵精圖治的時候,還要注意當前的IT發展形勢,只有順應形勢的發展,才能把握住企業發展的航標,一面偏離發展路線。
談到目前的IT形勢,云計算是未來公認的發展趨勢,伴隨云計算發展的數據中心必將會越來越多的被建立。誰的產品能夠適應數據中心的需求,誰將能占領這個市場,主導處理器行業的走勢。
云計算是未來公認的發展趨勢
在服務器端,英特爾在很久之前就將目光緊緊地盯在了云計算上。早在2010年英特爾就針對云計算市場提出了一個到2015年的發展云愿景,主要包括“數據和應用的互通性、自動化以及客戶端自適應”三個特點,云計算將是未來英特爾主要發展的路線。
相比于英特爾在云計算方面的發展策略,由于ARM公司自己并不生產CPU,所以其整個市場戰略和解決方案方面并沒有明確的發展路線。雖然其處理低功耗、高節能等特點似乎更適合云時代的發展。但在企業級市場,如果沒有整體的解決方案的形成,很難在市場上占有大的份額。
編輯點評:云計算是未來發展趨勢,如何更好的掌握云計算市場將是英特爾成敗的關鍵,相比于目前并沒有成型的云解決方案的ARM,英特爾無疑先行了一步,但并不意味著英特爾就一定能夠占領更多的市場,只有適合云計算發展趨勢的產品才是決定是誰能笑到最后。
文章總結:英特爾如何避免在服務器市場上被ARM超越,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在微服務器領域的表現。微服務器也將是ARM的一個突破口,如果能夠順利進入,那么在進入其它企業級處理器市場方面也會如魚得水,所以,針對ARM在微服務器方面的侵襲,英特爾必須重視,只有這樣,才能防患于未然,避免被ARM在服務器領域取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