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么限制了電池的容量?
2014年05月05日 09:50 來源:知乎 作者:陳遠威 我要評論(0)
之前在知乎上面看到一個問題——“究竟是什么限制了電池的容量?”我們看到了化學博士陳遠威的一篇回答,特摘錄如下,以饗讀者: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這么看:電池的容量=能量密度X電池體積。電池體積自然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了,能量密度是關鍵。
于是這個問題可以理解為:當前電池的能量密度為何難以提高?
一句話的簡單回答是:電池背后的化學限制了電池的能量密度。
上圖從wiki中轉載的各種能量載體的能量密度。
我們的手機,平板,筆記本,手表,以及赫赫有名的Tesla使用的電池,都是最左下角的鋰離子電池。(我怕大家找不到劇透一下)
然后請尋找汽油,柴油,丁烷,丙烷,天然氣的位置。
估計找到之后一般人會有以下想法:
1)電池技術太弱了
2)電池技術大有可為
個別化學好一些的人想法會多一些
3)燃料電池技術將是明日之星。
我的想法:以上都是幻覺,幻覺。
一:電池與燃料背后的簡單化學
先做一點知識性的回顧(或者普及)。
我們生活中所見到的絕大部分燃料與電池,這類能量載體,涉及到化學主要是氧化還原反應。能量載體們涉及到的具體化學過程千變萬化,但總能歸納到一個氧化還原反應。
氧化還原
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電子從還原劑到氧化劑的轉移。大家有沒覺得跟電池很像??電池的負極為還原劑,正極為氧化劑(不是特別準確)。電子從負極經過外部電路流至正極,然后順便做點功:點亮燈泡,驅動車輛,支撐手機與電腦。
既然電子是能量的來源,那么我們就可以通過電子的密度來估計能量密度了。這里我們先假設電子能做的功都是一致的(這個顯然不對,實際上取決于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種類。但如果仔細考察,對于常見的電池與燃料,這點不是主要因素)。
能量載體的電子密度,在按體積計算情況下,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按照重量計算,就一個。
1. 按體積計算:能量載體的物質密度。固體》液體》》》》》氣體。這點很好理解。
2. 能量載體的電子轉移比例。如果化學忘光了,這點很不好理解;如果還有些印象,這點也很好理解。原子的內層電子基本不參與化學反應,自然也不會轉移,只有外層那幾個才會轉移做功。電子轉移比例是指參與反應的電子數與分子總電子數的比例。通常而言,還原劑的外層電子數不會太多,但內層電子數可是隨著原子數增大而增大的。更要緊的是,原子數增加后質子與中子都在增加,而這兩者都是質量的主要來源。
舉幾個例子:
1)H2-2e=2H+ 氫原子只有一個電子,全參與反應了, 電子轉移比是100%
2)Li-e=Li+ 鋰原子有三個電子,只有一個參與反應,電子轉移比是1/3=33%
3)Zn-2e=Zn(2+) 鋅原子有三十個電子,只有兩個參與反應,電子轉移比是2/30=6.7%
對于大多數物質,電子轉移比例都很低,原因前面提到過。由此可見只有在元素周期表的前兩行的輕原子有可能成為好的能量載體。前兩行元素只有10個,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其中氦 與氖 都是惰性氣體,排除。氧與氟都是氧化劑,排除。氮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準惰性氣體,如果不是惰性氣體要么毒死人要么熏死人,排除。我們還剩下5個元素,氫(100%),碳(66%),硼(60%),鈹(50%),鋰(33%)。
再進一步說,如果我們把一個原子當成電池的負極。那么這個半電池的能量密度(質量單位)可以用電子轉移數與原子量來估算。如此以來,上面的比例將更為懸殊。還以氫作為基準:
碳(4/12 33%) 硼(3/10.8 28%), 鈹(2/9,22%) 鋰(1/7,14%)
大家很容易發現,最適合擔任能量載體的兩種元素分別是碳和氫,碳氫化合物,實際上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汽油柴油煤油天然氣等燃料。汽車選擇這些高能量載體作為能量來源,已經是自然中的較優解了。電池跟各種碳氫化合物相比,可以說是天生不足。
二:電池的大問題之一,擺不掉的電解液
根據上面的解釋,我們可以知道,電池很難在能量密度上超過燃料,不過似乎也能達到燃料的一半到1/4的水平。然而現實中電池的能量密度往往只有燃料的1%不到。不信請看數據。
能量密度比較:
汽油:46.4MJ/Kg 鋰 43.1MJ/Kg 鋰電池(不能充電)1.8MJ/Kg 鋰離子電池0.36~0.875MJ/Kg
其實汽油與鋰的能量密度還真沒多大。主要原因是碳到氧的電子轉移做功其實不夠大(共價鍵 鍵能差別)但從鋰到鋰電池。。。。再到鋰離子電池,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么??
原因很明顯。鋰或者鋰離子電池里面不光是金屬鋰,還有別的水貨。
我查到了這么一個估算電池里面鋰含量的公式。http://www.ponytest.com/document/battery.pdf?
m=0.3*Ah.用人話說,把電池容量(安時)乘以30%就能算出電池中的鋰含量(克)
對于赫赫有名的18650(手機筆記本特斯拉)電池來說,其重量在42g左右,標稱容量在2200mAh左右,于是其鋰含量為2200/1000*0.3=0.66g大概是總重量的1.5%。
原來如此??!如此以來我們只要提升電池中的鋰含量就能提高能量密度了?。?/p>
真要這么簡單就好了。我們先來看看鋰電池除了鋰還有啥。
別走?。?!圖看不懂可以聽我歸納嘛。一般而言電池的四個部件非常關鍵:正極(放電為陰極),負極(放電為陽極),電解質,膈膜。正負極是發生化學反應的地方,重要地位可以理解。但是電解質有啥么用處??不做功還很占重量。接著看圖。
回來回來,看不懂圖就聽我講,沒點耐性上啥么知乎?直接去天涯網易好了。
上圖非常好地顯示了電池充放電時的過程。這里先只說放電:電池內部,金屬鋰在負極失去電子被氧化,成為鋰離子,通過電解質向正極轉移;正極材料得到電子被還原,被正極過來的鋰離子中和。電解質的理想作用,是運送且僅運送鋰離子。電池外部,電子從負極通過外界電路轉移到正極,中間進行做功。理想情況下,電解質應該是好的鋰離子的載體,但絕不能是好的電子載體。因此在沒有外界電路時,電子無法在電池內部從負極轉移到正極;只有存在外界電路時,電子轉移才能進行。
真暈,你不是說“能量載體們涉及到的具體化學過程千變萬化,但總能歸納到一個氧化還原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電子從還原劑到氧化劑的轉移”,汽油車沒有電解質吧?但是汽油燃燒也有電子轉移吧,咋么就不能發電呢?
是的,燃燒必然涉及電子轉移,那么燃燒的電子轉移與電池的電子轉移根本區別在哪里??
是否有序。
燃燒的電子轉移在微觀范疇上完全無序也不可控。我們完全沒法預測燃料與氧氣分子會往哪個方向運動,下一時刻的速率如何,我們也不知道燃料上的電子會向那個方向轉移到哪個氧氣分子上。10^20-23次方的分子的隨機運動與更多的電子的隨機轉移導致的結果是無序的能量釋放,或者簡單點說,放熱。
電池相比而言就好辦點。盡管我們依舊不知道電池里面的每一個分子的運動軌跡,但我們至少可以知道:金屬鋰只會在負極材料表面失去電子成為鋰離子;鋰離子會從負極出發,最終到達正極。電子只會從負極材料表面出發,向著高電勢的正極運動。10^20-23次方的電子的協同運動,在宏觀上我們稱之為,電流。
總結一下吧。為了放電,為了有序的電子轉移,電池們不得不攜帶沒有能量但是必不可少的電解質以及各種輔助材料,于是進一步降低了自身的能量密度。
這就完了么?沒有。
老實說這一部分只是個鋪墊,讓有興趣有耐心的人練練級,最終boss還沒出現呢。
上周熱點文章排行榜
上周資料下載排行榜
論壇熱帖
熱評
- IR將功率半導體觸角伸往消費市場
- 多功能算術/邏輯運算單元(ALU) ,什么是多功能
- 動態ip、靜態ip、pppoe撥號的區別
- ARM與MIPS的比較
- ThunderBolt端口驅動及NET改WAP方法
- ds18b20中文資料詳解
- 滴滴人臉識別怎么破解
- 超級計算機榜單重新排名 中國天河二號已淪為世界第
- 電阻色環表_色環電阻識別方法
- iphone6概念機圖片曝光_iphone6上市時
博文
帖子
- 【書籍評測活動NO.51】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 | 了解AI的下一個浪潮! ElecFans小喇叭
- 請教關于CS1239低側采樣如何獲得使用更高的Gain? jf_94221193
- 高頻條件下的耦合線圈出現負值的原因是什么 jf_42363055
- 請問如何關閉獨立看門狗 jf_39582415
- ads1291雙電源供電時,Thermal Pad接AVSS嗎? ggfx
- 【米爾-Xilinx XC7A100T FPGA開發板試用】+03.SFP光口測試(zmj) 卿小小_9e6
- DAC7621的reference性能精度,可以使用外部輸入ref嗎? 萬物死
- 【「HarmonyOS NEXT啟程:零基礎構建純血鴻蒙應用」閱讀體驗】+1-7章有感 夜孤影
- DIY了一臺無人機,用全志T113芯片 文小二
- 電子產品結構與導熱材料解決方案 jf_86221244
用戶評論
查看全部 條評論
查看全部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