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制出可以溶解于人體內的超薄電子器件

2012年10月01日 00:21 來源:本站整理 作者:Triquinne 我要評論(0)

標簽:電子產品(58219)太陽能電池(69328)溫度傳感器(155954)數碼相機(38363)電子器件(32067)

  電子發燒友網核心提示:美國科學家已經設計出一種能夠在人體內融化的超薄電子產品,這種產品能夠進行一系列的醫學應用。

  據《科學》雜志發表的研究結果,這種電子器件一旦完成它們的工作就能夠“融化”。這種技術已經被用于加熱傷口來避免傷口被細菌感染。這項技術屬于一種名為“瞬態電子設備”的領域,而且是出自設計出“電子紋身”的研究人員之手。

  他們稱這種消失的電子器件與傳統的電子器件“完全相反”,傳統電子器件被設計成穩定而且持久的性能。讓電子器件以一種受控制的方式逐漸消失取決于兩種科技的發展:讓電子產品完全溶解和使用一種外殼來控制什么時候進行溶解。

  問題是傳統電子器件的原件尺寸意味著它很難融化。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名為納米薄膜的超薄硅板,這種材料能夠在數天或者數周內融化。溶解的速度是由桑蠶絲控制的,桑蠶絲被溶解然后進行了改良。通過改變桑蠶絲的結晶方式來改變它的特性,從而控制電子器件的持久時間。

  塔夫茨工程大學教授奧門托說道:“瞬態電子器件能夠提供與目前器件相當的強大性能,但是它們能夠在特定的一段時間就完全融入到周圍的環境當中,可以是幾分鐘或者幾年。”該技術一系列的用途已經在實驗室進行了測試,包括一臺64位像素的數碼相機、溫度傳感器和太陽能電池。

  伊利諾伊大學的一位機械科學與工程學教授約翰-羅杰斯說到:“這是一種新的概念,因此存在很多用途,甚至有許多我們都還無法識別。”他告訴BBC記者一種可能的用途將用于外科手術后的傷口處理。他說到:“感染是傷口恢復的主要因素,這種器件能夠在傷口閉合以前放到傷口的位置。但是你只需要它在手術后大約2個周的關鍵時期工作。”

  研究團隊已經在老鼠身上測試了一個能夠加熱傷口來殺死臭蟲的電子器件。這項技術也能夠背用于制作其它的道具,比如說制造更環保的計算機或者手機。奧門托教授說到:“你可以想象一下可溶解的環保手機產品,不再需要為填埋的問題而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