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介紹
PROFIBUS(過程現場總線)是1989年開發的開放現場總線標準,滿足過程自動化和工廠制造自動化的需要。它最初由西門子開發,特別適用于快速、實時性強的應用,也涉及復雜的通信。它是一個開放的、獨立于供應商(從而提供互操作性)的現場總線標準,遵循開放系統互連(OSI)/國際標準組織(ISO)的通信模型。它支持單電纜布線,具有多輸入傳感器塊、智能設備、操作接口和AS-i等較小的子網絡。它是基于德國國家標準DIN 19 245部分1和2,并已通過歐洲國家標準EN 50170卷2。
PROFIBUS支持兩種類型的設備:主設備和從設備。前者稱為主動站,后者稱為被動站。當主設備擁有總線訪問權時,它就擁有控制總線的權利。這樣它就可以在不需要任何遠程請求的情況下傳輸消息。從設備的例子有變送器、傳感器和執行器等。從設備確認接收到的任何消息,并且在收到來自主設備的請求時,可以向該主設備發送消息。
2.0 PROFIBUS 家族
PROFIBUS標準家族包括:PROFIBUS DP(主/從),PROFIBUS FMS(多主/點對點),PROFIBUS PA(防爆)。DP、FMS和PA分別代表,分布式外設(Decentralized Pheriphery),現場總線消息規范(Fieldbus Message Specification),以及流程自動化(Process Automation)。
PROFIBUS DP處理快速通信過程,如驅動、遠程輸入/輸出(I/O),通常用于工廠自動化。在這種模式下,使用多主站時,一個從站只能分配給一個主站。在這中情況下,多個主機可以從特定設備讀取輸入,但只有一個主機可以向該設備寫入輸出。
現場設備通常通過PROFIBUS-PA連接。它與PROFIBUS-DP的不同,主要是,設備可以在總線電纜上供電,它支持有爆炸危險區域的設備,物理層的數據傳輸實現可參考IEC 61158-2。它允許較高的自由度選擇總線拓撲和更長的總線段。
PROFIBUS FMS是一種點對點消息傳遞格式。這使得主站之間能夠進行通信。多達126個節點可用,比如在PROFIBUS DP中可以都是主站。FMS消息比PROFIBUS DP消息需要更多的開銷。
除了上述三種類型外,有時還使用一種combi模式,即在同一網絡中同時使用FMS和DP。當PLC與PC一起使用時,這是使用的,在這種情況下,主主機通過FMS與副主機通信。
3.0 傳送技術
PROFIBUS采用了RS485, RS485-IS, MBP和光纖等多種傳輸技術。最常用的是RS485,它使用屏蔽雙絞線,傳輸速率高達12mbps。所使用的總線結構允許添加和刪除一個站點而不影響其他站點。在一個特定的段中,包括主設備和從設備,最多可以有32個設備。段的任意一邊都由活動總線終端連接器終止。當使用超過32個設備或有需要時使用中繼器擴展網絡。
RS485-IS用于潛在爆炸區域(ex-i型)四線的媒介。
MBP(Manchester coding with bus powered)代表總線供電曼徹斯特編碼。它是一種同步傳輸方案,傳輸速率為31.25 kbps。它主要用于過程自動化系統,特別是化學和石油化工行業。
具有高電磁干擾和設備間距相當大的行業采用光纖傳輸方案。
4.0 通信協議
PROFIBUS的三個版本,即FMS、DP和PA,都使用標準的總線訪問協議。該協議由OSI的第二層實現,在PROFIBUS的情況下,稱為現場總線數據鏈路(FDL)。 除了處理傳輸協議外,FDL還處理數據安全和錯誤檢測。
該協議是這樣設計的,通過提供高速、高確定性的現場操作,通過為PA使用兩個電線連接降低成本,并在FMS控制層擴展能力,三種變體無縫結合在一起工作。
在這三種協議中,FMS是第一種通信協議,設計用于單元層的操作,通常PLC和PC在單元層進行通信。
DP有三個變體,即DPV0到DPV2。原始的DPV0提供了基本的功能,包括循環I/O通信和診斷報告。DPV1提供循環和非循環通信和報警服務、診斷、參數化和現場設備控制,而DPV2支持驅動控制領域特別需要的一些服務。這些功能包括從設備之間的發布/訂閱通信、同步從站模式、時間同步和時間戳。PROFIBUS DP可以解決時間敏感性的通信任務。最后一個是PROFIBUS PA,它是專門針對過程自動化通信的要求而設計的。
第二層(數據鏈路層(DLL)或FDL)對應于總線訪問協議,它管理主-從和多主站系統的令牌傳遞方法之間的通信過程。FDL還處理數據安全和數據幀。
第7層或應用層作為應用程序和現有的不同配置文件(fms、DP或PA)之間的接口。
5.0 設備分類
PROFIBUS設備可以分為三種設備類型,1類PROFIBUS DP 主站 (DPM1), 2類 PROFIBUS DP 主站 (DPM2)和PROFIBUS 從站。
1類主站通常用于與相關的從站進行循環數據交換。他們通常是PLC或個人電腦,在精確的時間共享基礎上與從站進行數據交換。1類主站具有以下特點:在主站之間傳遞令牌,可以將數據寫入分配給它的從站,并可以從網絡上的其他從站讀取數據,設置數據速率和連接的從站自動檢測相同的數據。
2類主站被用作設備和系統調試的工具。在DPV1和DPV2中,這個主站類型用于不周期性地設置/更改設備參數值。DPM2不需要保持與系統的永久連接,只用于初始設備配置。通常,PROFIBUS主設備同時支持DPM1和DPM2的功能。第2類主站具有以下特征:充當監視主機,用于診斷目的和從機調試,在任何給定時間點控制從站,只能讀從站但沒有寫訪問權。
PROFIBUS從設備通過發送設備數據來響應主設備輪詢。從設備是現場設備,如傳感器、閥門、遠程I/O等。從設備可以有兩種類型:緊湊型設備和模塊化設備。
緊湊型設備具有固定的I/O配置,不像模塊化設備,它可能會有所變化。模塊化設備包含一個站點,現場總線接口通過專門為其設計的單獨插槽連接到該站點。多變量裝置可以被認為是模塊化裝置。
6.0 PROFIBUS在自動化中
下圖,顯示了PROFIBUS技術是如何在自動化層次結構的不同層上應用的。PROFIBUS的三個不同版本DP、PA和FMS都使用相同的傳輸介質RS-485。 該圖顯示了一個典型的網絡,在同一網絡中同時具有過程自動化和工廠自動化任務。
7.0 PROFIBUS協議棧的OSI模型
PROFIBUS系統的所有三個版本(DP、PA和FMS)都遵循統一的總線訪問機制。該協議由OSI模型的第二層實現。PROFIBUS中的這一層稱為FDL。PROFIBUS協議棧,如下圖所示。
PROFIBUS協議確保所有三個變體無縫工作,并提供高速、確定的操作和通信在現場層(1和2層)、DP(7層)和用戶/單元層(FMS)。
8.0 PROFIBUS DP 的特點
PROFIBUS用于,化學、紙張、食品、汽車行業等自動化系統的設備層上的快速通信。它遵從50254 和 IEC 61158標準。
PROFIBUS DP是PROFIBUS系統的高速解決方案。它主要用于時間敏感的解決方案。最初它是為自動化系統和分散設備之間的通信而開發的。
上圖,顯示了DP單主站系統的總線周期時間,假設每個從系統有兩個字節的輸入和輸出數據。從圖中可以看出,在比特率為12兆位/秒的情況下,傳輸分布在32個站的512位輸入和512位輸出數據大約需要1毫秒的時間??偩€的周期將取決于總線站點的數量和傳輸速率。
8.1 DPV0版本
DPV0提供了DP的基本功能。其中包括主、從站之間的循環數據交換、模塊診斷、特定信道診斷、站診斷等。
主站以循環方式從從站讀取輸入信息,并將輸出信息循環寫入相應的從站。
8.1.1 診斷功能
診斷功能用于快速定位故障。診斷消息通過總線發送。這些功能可以有三種類型:特定于設備的診斷、與模塊相關的診斷和與通道相關的診斷。
任何特定于設備的參數,如過電壓、電壓不足或過熱,都由特定于設備的診斷服務處理。模塊相關診斷與站的特定I/O子域中的任何未決診斷有關。任何與單個輸入/輸出位相關的故障(通道)表現為通道相關診斷。
8.1.2 同步和凍結模式
DPM1自動處理循環數據傳輸。除此之外,它還可以同時向一個從站或一組從站發送控制命令。這些命令稱為多播命令。一個主站可以向一個從站或一組從站發送同步命令。然后,被尋址的從站的輸出被凍結在當前狀態。在后續的數據傳輸過程中,輸出數據存儲在從機中,輸出狀態保持不變。在從站接收到下一個同步命令之前,存儲的輸出數據不會被發送到輸出??梢酝ㄟ^發出不同步命令來終止同步命令。
當主站向從站發出凍結命令時,對應的從站進入凍結模式。然后從輸入的狀態被凍結在它們的當前值。這將一直保持下去,直到從站接收到另一個凍結命令,這時輸入數據被更新。
8.1.3 系統配置
PROFIBUS系統支持單主站和多主站系統??偩€上最多可以連接126個設備,包括主設備和從設備。系統配置包括:站數、總線參數、診斷消息格式、為I/O分配站地址。
8.1.4 時間監控
時間監視器是一種非常高效和有效的保護機制,以防止不正確的參數化或傳輸相關功能的故障。時間監控機制同時安裝在主站和從站上。在配置后,指定時間監視器的時間間隔。
在主站,DPM1使用data_control_timer函數監視與從站的數據通信。每個從站都有自己的時間監視器。如果在指定的時間間隔內沒有發生正確的用戶數據傳輸,計時器將被觸發,并相應地通知用戶
從站使用各自的看門狗定時器來檢測主站的錯誤或傳輸錯誤。如果在預設的看門狗控制間隔內沒有與主站的數據通信,從站的輸出將進入故障安全模式。
在多主站系統中,必須保證只有授權的主站才能訪問對應的從站。
8.1.5 令牌傳遞特性
下面討論與令牌傳遞機制相關的特征:
- 令牌傳遞技術涉及多個主站。
- 令牌按升序從一個主站傳遞到另一個主站。
- 每個主站負責增加或刪除其地址范圍內的站點。
- 如果token丟失,系統不需要初始化。最低地址的主站在令牌計時器超時后創建一個新的令牌。
- 上電后,主站地址最低的站點開始初始化。如果在等待預定義的一段時間后沒有看到總線活動,則聲明令牌。它將自己的活動通知網絡上的其他主站,并以遞增的順序向每個站發送請求字段數據鏈路狀態。響應此請求的站將被傳遞令牌。
8.2 DPV1版本
DPV1是在過程自動化和控制領域對DPV0的改進。循環通信和非循環通信都在這個版本中實現。這允許使用工程工具在線訪問站點。此外,參數分配、智能設備報警處理、現場設備校準等也由該版本完成。
8.2.1. 循環和非循環通信
循環通信和非循環通信都是PROFIBUS DPV2的特點。DPM1設備,如PLC,與從站循環交換信息預定義的時段。主站擁有令牌,并向從站1發送消息或從從站2獲取消息,以此類推,直到到達列表中的最后一個從從站。如下圖:
那么,主站可以利用程序周期的剩余可用時間與任何從站建立非循環通信,如下圖:
循環通信大多以透明的方式進行。
主站有自己的內存,用于存儲從站傳入的數據。從主站發出的任何數據都首先寫入主站的內存中,然后再發送給相關的從站。
8.3 DPV2版本
版本DPV2仍然是對DPV1的另一個改進。DPV2的其他功能包括等時模式、從站對從站直接通信,而不需要協調主站的任何幫助。這種發布者-訂閱者模型有助于減少高達90%的總線響應時間。DPV2還可以作為驅動總線實現,以控制驅動軸上的快速移動序列。
8.3.1 從站之間通信
它是從站與從站之間的直接通信,而不需要經過主主站。它大大節省了時間,達到90%的程度。一個從站作為發布者,另一個從站作為訂閱者。這是在沒有主站的情況下發生的。因此,這個過程允許一個從站(訂閱者)從另一個從站(發布者)讀取數據。下圖解釋了上述過程。
8.3.2. 同步模式
這促進了主站和從站之間的時鐘同步,而不考慮總線負載。它提供高度精確的定位系統,具有精確到一微秒的時鐘。
8.3.3 時鐘控制
所有連接到主站的從站都通過時鐘控制進行同步。時鐘控制有助于診斷和識別故障,以及事件的時間規劃。
8.3.4 上傳和下載
這是一個特殊的函數,它可以用很少的命令加載設備中任何大小的數據。它允許更新程序或更換設備,而不需要手動加載過程。
8.3.5 DP 上的 HART
HART設備的龐大安裝基礎導致許多用戶集成PROFIBUS系統。HART設備的一個直接優勢是,它們可以受益于PROFIBUS通信技術。
為了在DP上集成HART, PROFIBUS在主設備和從設備中都實現了第7層以上的規范概要。這確保了HART客戶端-主站-服務器模型在PROFIBUS上的映射。下圖,顯示了這樣一個集成,其中HART -客戶端應用程序集成在PROFIBUS主站,而HART主站在PROFIBUS從站上。
8.4 通訊概況
PROFIBUS DP的通信概況如下圖所示。
它展示了物理層,物理層使用不同的物理介質,如光纖、紅外或其他無線通信系統。第二層,即數據鏈路層,在這里稱為FDL。第3層到第7層在PROFIBUS中是空的DP配置?,F場總線中需要的其他功能由兩個上層實現,即直接數據鏈路映射器(DDLM)和用戶接口。
8.5 物理層
大多數情況下,PROFIBUS DP的物理層由R-S485標準指定。其他一些配置包括使用光纖、紅外或其他無線傳輸介質。對于RS-485,使用的物理介質是可以是屏蔽的雙絞線,如果需要的話。最多可連接126個站點。
基于RS-485的PROFIBUS DP物理層具有以下特點:
- 拓撲為線性總線,兩端終止。
- 傳輸是通過雙絞線,可選屏蔽。 當傳輸速率大于500波特時,優先使用A型電纜;當短距離通信,波特率小于500波特時,使用B型電纜。
- 可以使用不同的物理媒體,如;光纖、紅外、無線傳輸等。
- PROFIBUS DP, FMS和PA可以一起在公共總線線路上使用。
8.5.1 傳輸速度vs段長度
傳輸速度在9.6 kbps ~ 12mbps之間,段的最大長度與傳輸速度有關,如下表所示。
8.6 數據鏈路層
PROFIBUS DP中的數據鏈路層稱為FDL。它執行以下任務:
- 總線訪問控制或介質訪問控制
- 數據安全
- 電報結構
- 數據傳輸服務的可用性
- SRD(發送和請求數據并返回)和
- SDN(無確認的串行數據)
主和從之間的數據通信通過邏輯令牌傳遞方法進行。每個站點都知道從哪個站點接收到令牌的地址,也知道要將令牌移交給哪個站點的地址。
SRD為確認數據傳輸方式,源站向所選目的站發送的數據最多為246字節。后者的響應最多為246個響應字節。使用SRD,主站要么發出命令,要么向相關的從站發送數據,然后接收一個在指定的時間內回復(來自從站的確認或數據)。對于SDN業務,沒有來自目的地站的確認。SDN主要用于廣播或組播消息。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