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測量及功率因數的提高
一、實驗目的
1、掌握功率的測量方法和功率表的正確使用;
2、通過實驗了解功率因數提高的方法和意義;
3、進一步學習曲線的繪制,了解有理經驗公式的求取方法。
二、原理說明
1、在正弦交流電路中,無源一端口網絡吸收的有功功率并不等于UI,而是等于UIcos ,其中cos 稱為負載的功率因數, 是負載電壓與電流的相位差,稱為功率因數角。在電壓相同的情況下,線路傳輸一定的有功功率,如果功率因數cos 越小,則傳輸的電流就越大,傳輸線路上的損耗也就越大。負載功率因數過低,一方面不能充分利用電源容量,另一方面又在輸電線路中增加了損耗,降低了傳輸效率。因此在工程上為了減少線路上的損耗,提高設備的利用率,供電部門總是要求用戶盡量提高用電設備的功率因數。
2、負載電壓與電流相位差的存在,是因為負載中有電感或電容元件的存在。日常生活中的負載大多是感性負載,例如驅動用的電動機,日光燈中的鎮流器等等,它們的功率因數一般都較低。因此要提高負載的功率因數,可以采用在負載兩端并聯電容器的方法進行補償,但補償電容必須選擇合理,不能太大,否則當負載呈現容性時,有可能使功率因數反而降低。
3、本實驗中的日光燈負載由日光燈管、鎮流器(帶鐵芯的電感線圈)和啟輝器組成,是一個電阻與電感串聯的電路。因此電源電壓U、燈管電壓UR、鎮流器端電壓UL之間應有 的關系。
圖6.10.1 日光燈并聯電容器用以提高功率因數
三、實驗任務
1、將日光燈(30W,220V)及可變電容器按圖6.10.1所示電路連接,功率表需外接。該功率表的電壓回路的靈敏度很高,因而內阻很大,測量時對被測電路的并聯分流作用極小;同時該表電流回路的內阻也很小,對被測電路串聯分壓效應也很小。
2、調節單相交流電源輸出約180V,點亮日光燈后,再將日光燈兩端電壓升至額定電壓220V,保持約10分鐘,待燈管性能參數漸趨穩定后,開始實驗,測量數據表格自擬。
3、保持電壓表兩端電壓不變,改變可變電容的電容值,從C=0開始,逐漸增大電容C的值,直至最大,記錄各電容值下的電壓U、總電流I、有功功率P,確定實驗最佳補償電容值,數據表格自擬。注意各儀表量程的選擇。
4、計算各測量點的功率因數 ,在直角坐標下繪出I—C、P—C、 —C的關系曲線,其中, 。
5、在分析I—C曲線的基礎上,求I—C曲線的有理經驗公式,并由此公式計算出I值標在圖上,再次確定最佳補償電容值,并加以比較;
6、用P—C曲線求電容的等效電導gC,其中g為電容器50Hz時單位電容的電導。
四、實驗儀器設備
1、數字萬用表
2、電工綜合實驗臺
3、DG09熒光燈實驗組件
五、預習思考及注意事項
1、熟悉日光燈負載的接線及工作原理。
2、在進行功率因數補償時,本實驗采用并聯電容器的方法,為什么不采用串聯電容器的方法?
3、電容器是否有功率損耗?如何確定?當電容量改變時,電流表和功率表的讀數將有什么變化?
4、當負載功率因數很小時,用一般功率表來測量,讀數較小,這時能否減小電壓、電流的量限,為什么?
5、本實驗電壓不可能是理想正弦,由于日光燈是非線性元件,更加劇了電源輸出電壓波形的畸變。如何分析電壓中三次諧波對實驗的影響?
6、注意用電安全,改接線路時一定要先切斷電源。
六、實驗報告要求
1、記錄實驗數據,分析測量結果,繪制曲線,求出I—C有理經驗公式;
2、計算最佳補償電容值;
3、分析求取gC的方法。
評論
查看更多